火魂三部曲及其作者浦建明

时间:2022-07-02 10:03:35

浦建明 男,1956年9月出生于上海堂山。1975年12月应征入伍到上海市消防总队服役,从放映战士到文化工作站中校站长,历时22年,1997年转业到上海市公安局至今。服役期间创作了长篇小说《都布火魂》、《大厦卫士》、《地火》,名曰“火魂三部曲”,以及反映农村生话的长篇小说《陌野红云》、《陌野红霞》姐妹篇。成为上海滩独一无二的消防/农村双栖作家。转业到上海布公安局后,开始涉足侦探小说,并出版了第一部侦探小说集《爆炸在瞬间》。

“消防弟兄会记住你”

浦建明曾经是一名消防战士,但后来却常年放电影,并被挑选到上海市消防总队机关去放。从他1976年开始放映第一场电影算起,直到转业,一天没耽误,整整22年,他始终幸福地转悠在“放映员”的机位上,这在上海市消防总队也是绝无仅有的。问他怨也不怨,他总是笑呵呵地乐在其中,滋味无穷。

火和他似乎无缘,他也无缘在火场上建功立业,但他的生活中却处处充满“火”。在那些全国人民都备受文化饥渴煎熬的年代里,电影放映员的地位简直可与“影帝”相媲美。每当他抬着放映机出现在某个基层中队,战士们就会兴冲冲地围上来,这个帮他抬机器,那个帮他扛胶片,众星拱月一般地簇拥着浦建明走向俱乐部。战士们火一般的追捧使浦建明感受到莫大的陶醉。

消防兵是辛苦的,即使是在享受着电影“大餐”时,也时刻准备着一旦警铃响起,就义无反顾地奔赴火场。一天晚上,电影放映机上的灯泡还没热透,电影胶片刚走完半卷,“嘀铃铃”,警铃骤然大作,战士们都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像是惊了的马群,洪水般奔泻而去。那位没有跟车的副指导员走过来告诉老浦(当年的小浦):“119火警台说,这场火很大,你还是收机回去吧。”收机回去?按规定也算是完成任务了,但老浦不能,道理很简单,战士们在火场上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顾生死地拼搏,他是为他们服务而来的,这时候回去太不仗义。况且有几位战士离去时还亲热地拍一下他的肩膀,甩下一句话:“等我们回来。”老浦怎么能丢下他们?就对副指导员说:“等等看吧,或许火会很快扑灭。”副指导员很感激地握着他的手千谢万谢,他受委屈似地抽回手,嗔怪这哥们儿太见外:这难道不是我的职责吗?

还有一次,在某中队放电影时放映机出了点故障,老浦当时手生,捣鼓了老半天也没修好。战士们干等着但没一个抱怨的,反而纷纷过来安慰他,说这次不行下次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浦建明执拗不过,只好收机作罢。战士们离开了俱乐部,但老浦没走。当他满头大汗(此人特别怕热)地修好放映机,兴冲冲地找到指导员,告诉机器修好了,请求继续放映时,指导员抬腕看表,为难了,原来老浦全神贯注地捣鼓机器忘了时间,已是快到熄灯时分了,战士们都在做就寝准备。老浦当时真有些沮丧,后悔自己技术太不过硬。指导员看着他,忽然一挥手:“放!”战士们又被重新集合起来看电影了。当他在放映机旁,听着机器那“哒哒”的走带声,望着在电影光束下时亮时暗的一张张青春的脸庞时,禁不住泪湿眼窝。

这件事过后,浦建明总被一股内疚之情所压抑,遂下决心刻苦钻研。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他参加市电影放映发行公司举行的考试,顺利拿到等级证书。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过因技术不过硬让人干着急的差错。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有人问他,你老是抬着放映机从这个中队到那个中队,枯燥吗?说不枯燥那是假的,但老浦始终记着一位战友对他说过的话:“消防弟兄们在火海中滚爬的次数比看电影的次数还要多,他们渴望你去。你要多去,多放好电影,战士们会记住你的。”

老浦记住了这话,几十年过去了也没忘记。

火魂三部曲

1986年,他着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都市火魂》。整整5个月,他废寝忘食,以每天二三千字的速度推进,终于在30多万字的当口杀青。当时还没有电脑,30多万字的草稿要修改誊写一遍,还得5个月。在当时河南中路280号那间简陋的办公室里,人们整天看到的,就是他伏在那儿写啊写的。有人说他犯傻,写了能出版吗?谁要看你写的消防大兵故事?确实,就连老浦自己当初也没底,心里困惑得不行,但他没有放弃,连续修改誊写了两稿,稿纸堆得一尺多高。1989年,他将已删改到25万字的书稿送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当时负责长篇小说的文学一室主任邢老师看了稿子后把他叫去,说他们正需要这种英雄主义题材作品,但眼前这部作品离出版还有距离,需要修改。在责任编辑的指导下,浦建明又用了两年时间,三易其稿,将小说修改、压缩到了十四五万字。1992年底,《都市火魂》终于出版了。小说塑造了张海涛、王卫平等一系列消防战士的形象,表现了消防指战员们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在火海中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以及他们丰富多彩、波浪起伏的感情生活。当时,消防总队为表彰浦建明为消防战士树碑立传的功劳,特授予他三等功一次。

《大厦卫士》是浦建明第二部反映消防官兵生活的作品。面对城市春笋般耸立起来的高层建设物,浦建明想到了城市高楼火灾扑救问题。高层火灾扑救是个难点,我国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随着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而逐步加强起来的,浦建明有意在这方面作个尝试,尽管他不是灭火专业人员,但他想如果说这本小说能引起人们对高层火灾的思索,或者从高层火灾的“防”和“灭”这两方面引发一些思索,他也就心满意足了。于是匆匆动笔,暂定题为《高楼,你怎么办》。大约写了4万字左右,卡住了,高楼到底怎么办?他有点晕,一时间找方向,于是搁笔,先将这写好的4万字拿到《上海消防》杂志连载。后来浦建明和从事火灾扑救工作的专业人员闲聊,他们说《高楼,你怎么办》的连载他们都看了,事在人为,还怕没办法?说着就1、2、3、4地神侃起来。浦建明听着听着茅塞顿开,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高层灭火的场景来。很快,《高楼,你怎么办》的续写就完成了。并且再次被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相中,出版时,更名为《大厦卫士》。《大厦卫士》以一支消防支队多次扑灭火灾为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着力塑造了支队参谋长季雷、中队长陆坚军、战士辛土根等鲜明形象,表现了他们赴汤蹈火万死不辞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人民消防爱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支队参谋长季雷是一个精通业务、忘我工作的优秀指挥员,他的性格中既有火场上一往无前的一面,又有在爱情、婚姻上“优柔寡断”的一面;他对部属的疾苦关怀备至,有时候却也会暴跳如雷。中队长陆坚军所带的中队是能攻善守的尖子中队,在火场上他可以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但在现实生活中他负担很重,两地分居,母亲、儿子、妻子令他揪心,所以他要回家、要转业。季雷和陆坚军这些人物性格是复杂的,他们既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也有和常人一样的苦衷和烦恼。一群鲜龙活虎、栩栩如生消防军人形象,在浦建明的笔下呼之欲出。

《地火》是浦建明临转业时创作的又

一部消防题材长篇小说。小说从一个侧面描写了消防战士扑救地下建筑物火灾的情况。烈火是无情的,地下建筑物火灾更是残酷无情,消防战士面对熊熊烈火,毫无畏惧,为了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小说塑造了李大伟、张建国、方秋雨等消防官兵形象,表现了消防官兵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勇于拼搏的英雄气概,也对地下建筑物火灾的消防难题作出了探索。

由于浦建明自己就是一名消防战士,他能直观熊熊烈火,深入实际生活探求艺术真谛,故而对火场的描写生动逼真,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作品贴近消防部队生活,人物生动,情节丰富,情感真挚。浦建明的文笔质朴无华、白描直叙,虽寥寥数笔,却能恰到好处地塑造出个陛鲜明、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通过他的笔,浦建明把消防官兵平凡而伟大的生活,艺术地再现了出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消防部队,了解了当代大都市生活群像中充满英雄主义气概的别一种人,给纸醉金迷的市井生活注入了难能可贵的精神之钙。

至此,浦建明献身消防事业二十二载,为广大消防官兵留下了《都市火魂》、《大厦卫士》、《地火》三部长篇小说,完成了他创作“火魂三部曲”的心愿。

魂系乡土

《都市火魂》出版不到半年,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陌野红云》,又在浦建明手中诞生了。这是一部描写上海市郊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浦建明是正宗的本地人,老家就在上海市郊一带,由农村入伍,故而他常以“我是农民”自居。书中确乎也能看出不少他的人生轨迹。小说中的吴玉明、张志华、张军、张丽琴,其实就是在乡间和他一起长大的伙伴,他们一起经受过“”的煎熬,一起经历了“血统论”泛滥的年代,继而又一起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浮沉。他们曾经聚集在“青年突击队”的旗帜下,最终却在商品经济的岔路口分道扬镳,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在这几个同时代人身上,有着时代的烙印、情感的划痕,也有着事业成功的喜悦和遭受挫折的痛苦,波澜起伏,意旨深远。

直到现在,一说到农民、农村、农田,浦建明依然觉得分外亲切,虽然他18岁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生产劳动不到一年,19岁以后就彻底离开了农村,但儿时的记忆铭心刻骨,越是远离,越是清晰。他始终执拗地认为:“我是农民”。

1956年9月10日,浦建明出生在上海市宝山县大场乡新华村小张家宅,1962年又迁居到他父亲的老家――上海市嘉定县长征乡万里村长港村。新华村和万里村当时虽分属两个县,其实也就相隔一条河,他家仅仅是从这个村搬到那个村而已。少年浦建明的足迹就此留在了勾连这两个村庄的羊肠小道上。朋友们开玩笑道,万一将来阿浦成长为长江黄河般伟大的作家,这里无疑就是三江之源喽。

农村的生活经历,在浦建明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过去了30多年,仍然影响着他的思想情感。他的意念和想象,常在不经意间突然便闯了回去,兜游在充满土腥味的田埂上。每当他经过“万里城”(以前的嘉定县万里村)和“大华小区”(以前的宝山县新华村),透过那繁华的街市高楼,眼前总是幻化出令他魂牵梦萦的往日村庄和农田。在这种“农民情结”的驱使下,他又创作了继《陌野红云》后的第二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陌野红霞》。

浦建明的心灵,似乎永远在江南那水网纵横的田畴上飘荡。

如今,尽管浦建明离开消防部队久矣,但并没有离开他的文学创作之路,他的第五本书、也是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集《爆炸在瞬间》,已结集出版。他近年来新创作的侦探小说《神秘的纵火者》,获“首届东方侦探推理小说大奖赛”三等奖。2005年“七喜杯”侦探小说大奖赛在公安系统甫一开始,他即送来了酝酿多时的侦探小说《天火烧》。无论是《爆炸在瞬间》,还是《神秘的纵火者》和《天火烧》,这几件作品都没离开消防的视角,足可见他对消防生涯的牵挂与钟爱,以致无以割舍。

经历,是人人都必然拥有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些人的累赘,却是另一些人永远的财富。

上一篇:“皇上”逸闻二则 下一篇:中国最早的大学文凭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