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对吉林省东部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时间:2022-07-02 08:04:40

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对吉林省东部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摘要 进行吉林省东部玉米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处理比裸地处理出苗期、成熟期明显提前7、4 d。地膜覆盖处理比裸地处理产量增加3 190.85 kg/hm2,去除各处理的人工及地膜费用后,地膜覆盖处理比裸地栽培处理的产值高4 115.33元/hm2,该技术为玉米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掌。该项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玉米的商品粮的质量,增加了售粮价格,为玉米能够安全生产且获得增产增收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关键词 玉米;地膜覆盖;裸地栽培;产量;产值;吉林省东部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024-01

吉林省东部位于长白山脚下,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气候。低温寡照多雨的气候特点,年平均降雨量大于700 mm,有效积温在2 700 ℃,无霜期在126 d。在该区域种植玉米,容易造成生长发育缓慢,玉米的产量低下,品质差,严重影响玉米安全生产。对此,开展在吉林省东部玉米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试验,明确各处理对产量、产值、品质以及玉米安全生产的影响,为吉林省东部玉米生产达到高产、高效、优质、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设在吉林省桦甸市公吉乡柳树村4社,试验地土壤为白浆土。试验区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6.7 g/kg,水解氮132.58 mg/kg、速效磷30.06 mg/kg、速效钾69.24 mg/kg,pH值5.83。

1.2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为华农887,由公吉桂香农资商店提供。试验用肥料为尿素、二铵、氯化钾、硫酸钾,由公吉桂香农资商店提供。全部的磷肥和钾肥在起垄前一次性施入原垄沟中作底肥,2/3氮肥于6月下旬作追肥[1-3]。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即处理1:裸地栽培,三犁川起垄,应用滚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及时镇压。处理2:地膜覆盖,三犁川起垄,应用滚动播种器播种,播种后镇压并喷施除草剂,用1.2 m地膜覆盖2垄。各处理的种植密度为55 005株/hm2。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36 m2。试验区设6行,行长10 m,宽60 cm。4月26日播种,深度3.5 cm。

1.4 调查方法

进行出苗期、7月5日各处理的全展叶、7月21日各处理的全展叶、7月31日各处理的全展叶、8月20日各处理的干叶数及品种成熟期的调查[4-5]。8月5日调查品种植株高度、穗位高度、茎粗。

收获期对小区10 m2内的全部果穗进行测产,选取代表性的10穗晾晒风干。考种时测定果穗穗粒数、百粒重及籽粒含水量,得出籽粒含水量14%的产量[6-9]。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全展叶片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处理2比处理1的出苗期提前7 d。处理2比处理1在7月5日的全展叶数多1.9片。处理2比处理1在7月21日的全展叶数多2.2片。处理2比处理1在8月20日的干叶数多2.2片。处理2比处理1的成熟期早4 d。

2.2 不同施肥量对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处理2比处理1的植株高29.8 cm。处理2比处理1的穗位高8.9 cm。处理2比处理1的茎粗多2.0 mm。

2.3 不同施肥量对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

如表1所示,处理2比处理1的穗粒数多29粒。处理2比处理1的收获粒数多221.9万粒/hm2。处理2比处理1的千粒重、产量以及销售价格分别多71 g、3 190.85 kg/hm2、0.2元/kg。去除各处理的人工及地膜费用后,处理2比处理1的产值高4 115.33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的出苗期、成熟期分别提前7、4 d。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调查2个时期的全展叶片数分别多1.9、2.2片。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调查干叶数多2.2片。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的植株高、穗位高、茎粗分别多29.8 cm、8.9 cm、2.0 mm。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的穗粒数、收获粒数、千粒重、产量分别多29粒、221.9万粒/hm2、71 g、3 190.85 kg/hm2。去除各处理的人工及地膜费用后,地膜覆盖比裸地处理的产值高4 115.33元/hm2。

通过吉林省东部玉米地膜覆盖与裸地栽培试验,明确了地膜覆盖处理比裸地处理出苗期、成熟期明显提前,玉米商品粮质量明显提高,为玉米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地膜覆盖处理比裸地处理产量多3 190.85 kg/hm2,去除各处理的人工及地膜费用后,地膜覆盖比裸地栽培的产值高 4 115.33元/hm2,为玉米生产增产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随着降解地膜以及铺地膜机械化的应用,将会降低地膜和人工的投入费用。该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了玉米的商品粮质量,增加了售粮价格,使玉米能够安全生产且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方向前,杨粉团,付稀厚,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吉单198丰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4):199-202.

[2] 方向前,曹文明,丁绍文,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优质高产高效生产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种业,2013(4):40-42.

[3]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7,27(4):296-297.

[4] 方向前,赵洪祥,包军善,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中熟玉米品种试验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5):10-12.

[5] 方向前,边少锋,柴寿江,等.吉林省东部半山区“四密25”玉米产量构成因素的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7):183-185.

[6] 方向前,曹文明,于世伟,等.吉林省润湿冷凉区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科技通讯,2011(1):119-120.

[7] 方向前,赵洪祥,李姝,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不同收获时期对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2,37(3):4-6.

[8] 方向前,赵洪祥,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应用“单粒播种技术”注意的问题[J].种子,2015(34)7:114-115.

[9] 方向前,付稀厚,刘玉杰,等.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J].中国种业,2015(5):36-38.

上一篇: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发展研究 下一篇:酒店实习生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