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在银针间传递

时间:2022-07-02 06:40:01

爱心在银针间传递

相关链接: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始建于1984年,是全国仅有的四所针灸研究机构之一。1999年,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附属医院与针灸系进行实质性合并,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附属医院更名为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同时被确定为中国针灸临床中心山西分中心,针灸系更名为针灸推拿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了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2005年增名挂牌山西省中西医结合脑病医院。成为一所以针灸康复为特色,突出脑病、疼痛专科的中西医结合医院。

面对瘫痪的病人,她用神奇的银针为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面对疑难杂症,她用银针为患者去除顽疾……她用小小的银针谱写了精彩的人生。

田霞,被患者视为生命“守护神”的中医名家,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面瘫科主任,山西省新九针的传人,针灸之行家里手。

30年的从医生涯中,最让她自豪和欣慰的是救人无数,桃李满天下,是银针点燃了她心中的梦想和事业的辉煌。

临床上常见一些疑难杂症,有些是西医不愿意涉足同时又难以诊治的领域,正是中医药可以大展身手的地方。在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很多病人都远道前来求诊于田霞主任。

有一个病人患脑梗10多年,就诊时说话不流利,舌头不能伸展,吃饭吞咽困难,目光迟钝,在北京确诊为运动神经元性疾病,人被折磨的皮包骨头,田主任给他制订治疗方案,在他第21次来医院治疗时,已经在病房为大家唱歌了。

李阳阳,1.72米像运动员一样健壮的阳光男孩,却因为脑瘤再也看不到阳光了 ,一个比鸡蛋小比核桃大的肿瘤占据了他的大脑。在北京做手术切除肿瘤后,双眼因为水肿压迫失明了,恐惧伴随着绝望让他一度想自杀。无助中的他慕名来到田主任门诊,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让他有了光感和模糊视力,让他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牛皮癣是公认 的顽病,但在田霞手下,有多例成功治疗的病例。

有一个被各大医院确诊为牛皮癣的女患者,远道来求助田主任想想办法。经过两年有余的针灸加穴位埋线治疗,她原先因长期服用激素造成的“满月脸”逐步消退,不正常的肝功能也恢复了正常,是田主任让她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跟师――医学生涯新起点

田霞爱笑,发自内心的爽朗笑声很感染人,也很打动人。1958年出生的她因为经历过贫困,从小就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和坚韧的性格。在下乡插队的时候亲眼看到过农村孩子缺衣少药看不起病的苦难。学医、治病、救人成了她年轻时的最大梦想。

在她26岁的时候,终于圆上这个多年的梦想,师从在中医针灸界极具影响力的名医――师怀堂。

师老是山西中医的泰斗,山西针灸研究所的创始人,新九针的发明人。他对学生的选择也格外严格和挑剔,田霞有幸成为他的学生。

经过5年的言传身教,老师的严谨、求实的教学理念和方式给年轻的田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博大的胸怀,在学术上广开思路,毫无门户之见的治学精神,对她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名家的点拨,田霞感觉自己常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中医的认识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为探究针灸世界的奥妙,田霞先在自己的身体上练手,扎针、选穴、手法…… 工夫不负有心人, 丰富的经验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精湛的技术在大量心血和汗水中浸泡出来。

随后的几年中,田霞不断外出学习取经,在上海曙光医院进修期间,为尽快掌握临床操作技术,田霞整天“泡”在门诊里,早来晚走,为把医学理论基础打扎实,她想尽各种办法,抓紧点滴时间发奋读书、学习、读书、再学习……

病人――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在田霞的心目中,病人始终是首位的。能和病人在一起,被她视为最大的享受。

田霞说:“作为医生,遇到疑难病症并不可怕,只要谨慎从事,大胆创新,就有成功的可能。为病人解决病痛, 是我最快乐的事情。”

正是靠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田霞有了一个又一个的“首次成功”。

谁也记不清有多少病人在田霞的精心救治下得以生还。在病人眼里,田霞没有一点架子,无论在办公室、家里,还是马路上,遇到求诊的病人,她都“来者不拒”。她说自己不能看着眼含渴望的病人抱憾离去。每次给病人做完治疗后,她都会亲口对病人说,有什么急需解决的可直接找我。她给患者最深的印象就是“细”和“暖”。细心看病,温暖人心。

一些被治好的患者为感谢她,送来红包和礼品,都被她婉言谢绝。

一次一位大妈拿着一个红包送给她说:“我这里只有100元,您可别嫌少。”田霞笑着回答:“多少我都不能要,为您看好病是我应该做的,您能找我看病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您的病治好了就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有人对田霞说,如今你成了针灸领域的“大腕”,完全可以不像以前那样每天围着病人转了,可她说:“我是医生啊,只有在病人身边我才能找到生存的根,才能感到生命的活力和价值。离开病人,你有再多的智慧也无用武之地。”

对待病人,无论贵卑贫富,田霞更是充满关爱,真心为他们解除疾苦和病痛,所以,田霞要求科室里的医生用每一种药、每一种治疗方法,都要考虑患者的承受能力,争取用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

工作――每天向快乐出发

“深深吸一口气,越放松越好”。提示患者配合针法开始吸气的一刹那,田霞干净利落地将银针刺入患者腿部穴位“足三里”。紧接着,她开始捻转、提插银针,纤细的针头银光闪烁。工作状态下的田霞主任青春美丽、活力四射,一边和病人聊着天,一边将银针布遍治疗的穴位。准确、迅速、心手合一,让人叹而观之。

俗话说的好,自己说不如别人说,在广大患者的宣传下,不但本地区前来就诊人数增多,外省市的患者也慕名前来,田霞的门诊总是患者盈门、应接不暇,早上7点30分,田霞主任会准时出现在诊室,等到8点医院正式上班时,她已开始为第二批病人针灸治疗了。有时病人从异地老远赶来苦苦等待不肯离开,田霞总是不顾疲倦地延长门诊时间,一天工作下来双腿肿胀。田霞主任就是这样,30年如一日,每天要站立十几个小时,从不懈怠。

田霞说:“因为喜欢所以热爱,我的快乐与中医紧密相连。学中医很多时候要靠悟性,特别是深奥的理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她是幸运的,在重视中医药现代化的大环境里,针灸研究所的领导慧眼识金,给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干事业的平台,让她在擅长的领域造福一方百姓。

学生――彩霞满天桃李四方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属于一所教学医院,田霞主任每年带教学生300余人,学生最后都要在她身上扎一针算考试,她认为合格后,才让给患者进行治疗。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使学生深受感动。有的学生在她面前很紧张,田霞主任就笑着鼓励说:“不用担心,大胆地试吧。”面对每一位学生,田霞都同样的耐心细致,从发病机理、如何预防、怎样服药、怎么锻炼,她都详细交待,有时候还画上示意图进行讲解,使学生一目了然。田霞当老师时,总是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自己从医生涯中的每一点体会、每一份心得。

她是这样告诉学生:“做医生,必须考虑病人的经济负担。千万记住我们治疗的是一个‘社会人’,要尽可能地为国家省钱,为病人省钱,否则将使得医疗不是脱贫而是造贫。医患关系本来就不应当是买卖关系。‘无德不医’这是做医生的根本。”

采访中,我问田霞主任:“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好医生?”她略一沉思说:“病人以命相托,这是天大的信任。要想当一名好医生,在品格上至少要具备三种精神:无欲无求的献身精神,治病救人的人道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0年的坚持,田霞的生命已经深深扎根在针灸医学的沃土之中,难离难弃,田霞带着一颗仁爱的心,在自己不平凡的岗位上平凡的努力工作着,她把精研岐黄、治病救人,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上一篇:我与脑中风过招 下一篇:夏日防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