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

时间:2022-07-02 06:37:39

宜良县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调查

一、宜良基本情况

宜良县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区位优势明显,自古素有“滇中粮仓”、“滇中商埠”之称。宜良县传统产业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宜良花卉品种繁多、历史悠久,一年一度的宜良“花街节”盛会在昆明地区乃至全省范围都颇具影响力;近年以打造“花乡水城”为发展目标,以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为发展战略,以打造宜居东城、生态东城、和谐东城为主线,不断致力于把昆明东部新城-宜良打造成为“城在花中卧、水在城中流”的花乡水城。宜良县有48.15万亩的坝区面积仅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6.78%。随着经济发展,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在宜良县日益突出,破解土地资源缺乏给工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成了宜良面临的最大难题。

二、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2008年,宜良县在不占寸一耕地的情况下,把工业园区布局在北古城镇一片荒山上,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推山开石造地。将一片荒山逐步打造成了如今的“一园六片”新格局,并成为省级工业园区、云南省唯一的建材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建设是加快宜良县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园区建设,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全面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区域经济竞争能力,有力的践行了“工业强县”之路。在“只长石头不长草的荒山”上,宜良工业园区不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间还开创了昆明,乃至云南工业数宗“最多”。西南乃至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塑料袋编织企业,云南最大、最先进的水泥生产线……无一不在宜良工业园。宜良不但破解了土地资源缺乏给工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还为昆明可持续发展树立了一个“样本”。随着一栋栋厂房拔地而起,“工业城镇上山,优质农田下山”让素有“滇中粮仓”、“鱼米之乡”的宜良县破解了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宜良“工业上山,保护坝区农田”工作得到了国土资源部和省市认可,被云南省国土厅列为“10种山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之一在全省推广。宜良县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基本农田永久划定试点县和全省调整完善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10个试点县之一。

三、金融机构对园区支持情况

(一)加强货币信贷政策的传导,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向

通过向分管县领导进行了专题汇报、参加县委政府召开的经济运行分析会、召开金融系统行长联席会议等方式,宣传解释货币政策的内涵和实质。把政策宣传、窗口指导、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检查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认真执行“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争取上级行对宜良工业园区的信贷政策支持。

(二)加强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反馈

通过每季度金融机构联系会、政府经济工作分析会以及工业景气监测点的监测进一步完善与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的联系沟通机制,密切关注经济主体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反映和评价。通过对宜良县工业园区两工业景气监测点,鸭产品系列市场的监测,进一步加强对工业园区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跟踪监测,了解园区、了解园区内企业、了解县内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主动介入企业,为资金寻找出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2010年,园区内两家企业:昆明市东冶化有限责任公司、宜良金珠水泥有限公司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列入5000户工业景气监测调查企业。

(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园区发展

支行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掌握入住工业园区企业发展状况对符合信贷支持的企业及时提供资金支持。2010年11月人民银行宜良县支行指导首次在本县成功运用“应收保理”贷款这一崭新业务,富滇银行采用“买断式国内应收账款保理贷款”这一新的运作模式,为宜良红狮水泥有限公司提供生产资金一亿元,解了该厂燃眉之急。这一最新金融产品在宜良的首次成功运作,为宜良县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题,另辟蹊径,找到了新办法,新路子,对促进宜良工业园区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四)加强调研共谋发展

从2008年园区建设开始由人行宜良支行领导牵头,组织全县金融系统领导、信贷部门负责人近30人多次到宜良县工业园区参观和调研,对园区建设、规划、进驻企业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介绍国家宏观货币政策的目标,为各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寻求新的支点,定期向金融系统推介项目,为银行和企业搭建桥梁,关注工业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为园区建设和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信息和融资。更进一步支持园区经济发展,实现政、银、企“三赢”。

三年的园区建设中,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在寻求资金和金融机构寻求资金出路的过程中,从陌生走向相互支持,尽管金融机构与园区内各企业目前没有正式的战略合作协议,但在相互的了解过程中,金融机构逐步介入企业,企业有资信等方面难处都向各自的开户银行寻求信息和资金支持。三年来,在园区的基础建设中,富滇银行累计投放信贷资金2.5亿其中:金珠水泥1亿元红狮水泥1亿政府融5000万元到2011年末,全县各金融机构对园区内的工业企业贷款余额达17236万元,其中:农业银行200万元,中国银行700万元,建设银行6600万元,邮政储蓄银行736万元,富滇银行6700万元,农村信用社贷款2300万元。从2008年至2011年,累计向园区内的企业贷款55696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劲,同时,为银行找到了资金出路。

四、主要成效

经过三年努力,乱石嶙峋的荒山如今已经旧貌换新颜。宽敞干净的柏油马路,整齐划一依地势而建的标准厂房……宜良县省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园区规划建设面积34平方公里,全部为低丘缓坡土地,以宜九二级公路为主轴、呈“哑铃状”发展布局。最大限度保护了坝区良田和优质耕地。最大限度利用了荒山荒坡和劣质坡地。最大限度节约了土地开发成本。最大限度满足了当地失地农民就业需求。宜良饲料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部门的关心、支持和认可,先后召开了全市土地利用现场会和省国土厅土地利用现场会。国土资源部领导到现场调研后提出“宜良模式”,在全省推广、学习和借鉴。

2011年12月末,宜良县工业园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累计投入资金7.4亿元,达到供地3014亩,引进项目58个,协议引资77.2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3.99亿元。进驻园区企业5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放累计107.5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24.81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7亿元,工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32.92亿元。解决就业人员6000余人。

上一篇:一季报“防雷”手册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四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