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影迷观影的“使用与满足”

时间:2022-07-02 02:31:39

【摘要】近些年,好莱坞电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受众,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探讨了中国好莱坞影迷的收视偏好及观影动机。

【关键词】“使用与满足” 好莱坞影迷 收视偏好

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兴起源于探讨特定媒介内容之所以造成吸引力的原因。其核心问题是:人们为什么要使用媒介?人们运用媒介来做什么?该理论假定受众对于传播过程具有为意志论和选择性倾向。简单地说,受众对媒介的使用被自己的需求和目的所推动,对传播过程的积极参与可能会推动、限制或影响所得到的满足和效果。①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本论文采取的最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笔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统一编制成问卷,通过邮箱、QQ、MSN等方法传送给调查对象,由其填写后,收回整理、统计和分析。

2、焦点小组访谈

由于本研究希望受访对象不要被有限的问卷选项所限制,而焦点小组的访谈注重参与者围绕限定话题所做的自由探讨,强调相互间的启发,因此这是另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法。

3、个案访谈

个案访谈的优点显而易见:没有调查问卷的约束,在访谈过程中可以通过追问、反问、强调等方式鼓励调查对象深入作答,随机引入新发现的重要问题。

二、受访对象的选择

由于各方面因素所限,笔者很难凭借有限的资源实现大规模的随机抽样调查。所以,采取了更具可实施性的“滚雪球抽样”。即首先通过笔者自己的人际网络选择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然后通过这些调查对象结识其他人。抽样从2011年6月开始,7月中旬结束,一共得到20个有效调查样本。本次调查问卷样本的年龄均在20岁―30岁之间,其中男性8人,女性12人;教育程度为本科5人,硕士研究生15人;职业特征为学生6人,在职人员12人,自有职业者2人。笔者在其中随机分别选取了5人组织了一次焦点小组访谈,4人进行了个案访谈。焦点小组样本构成如表1:

个案访谈的样本构成如表2:

三、好莱坞影迷的使用偏好

1、收看渠道首选互联网

与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只能通过电视这一渠道收看美国电影相比,现在收看渠道已经非常多样化――电视、DVD、院线、互联网、手机媒体等都使得影迷们很容易接触到美国电影。根据问卷调查,在对收看美剧的渠道进行排序时,受众选择这几种渠道的占比分别为:电视45%、DVD26%、院线57%、互联网92%。可见,互联网成为影迷们收看好莱坞电影的首选。

互联网丰富的片源、方便的收看方式、免费的收看门槛,赢得了好莱坞影迷的好感。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视、影院这样传统的观影渠道,其片源经过严格的审查,不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内容受到限制。而DVD,尤其是互联网这样的观影渠道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一些不适合成年人观看的影片可以很容易被未成年人观看到。

2、类型偏好分众化

问卷调查显示,观众在选择最喜欢的电影类型时,出现了分众化趋势。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科幻片、战争片、惊悚片、动画片等都有各自的忠实影迷,分别占66%、56%、61%、73%、58%、54%、65%。

正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后信息时代的根本特征是‘真正的个人化’”。新媒介环境中,多样化的传播渠道带来了一个信息的超级市场,使得受众的媒介使用行为更加灵活,使用偏好更加个体化。而这种个体化,也使得受众对包括电影在内的媒体内容的使用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

3、更喜欢原声版电影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由于好莱坞电影的受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基本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再加上附有中文字幕,因而异国语言对他们的收看并不会形成阻碍。相反,配音版电影因为消减了电影的原汁原味,会降低他们的收看热情。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有78%的被访者更愿意看原声的好莱坞电影,在焦点小组访谈中,几位被访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J1认为:经过删改、剪辑、配音过的,看着总觉得不流畅、不纯正。中文和英文本身是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日常表达、逻辑思维方面又很多不同。例如,一句美式俚语,用中文表达出来,就没有那种感觉了。

J3对此也颇为赞同:配音配得再好,也很难和电影角色完全吻合。有些微妙的东西,就没有了。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由此可见,好莱坞电影观众比较倾向于从电影中体会纯正的美国文化,而不是经由“本土包装后”的美国文化。这也从侧面说明中国观众比以往有更自信的心态欣赏外来文化。

4、口碑传播很重要

在问到怎样选择一部电影时,6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会留意同学、朋友、家人的推荐,或者看豆瓣网及相关论坛的影评。只有15%的受访者承认会受报纸、电视或该电影广告的影响。可见,口碑传播对一部电影的扩散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也证明了当代受众是有选择的去看电影,带着自己的思考去看电影,大众媒体的广告或影评可以作为参考资料,但影响力有限。

四、好莱坞影迷的观影动机

1、娱乐放松

调查显示,好莱坞影迷的首要观影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放松心情。如受访者J1所言:平时双休我比较喜欢宅在家里,平时上班也够累的,不想动。叫个快餐,来点啤酒,在家里看部美国电影放松一下,也达到休息的目的了。

2、感情发泄

著名现代电影理论的代表性人物麦兹认为,电影的实质和独特功能在于满足观众的种种长期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欲望,因而影片的解构实际上与观影者无意识欲望的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因此,观众在观影时常常进入一种类似于“白日梦”的状态:既是在看电影,也是在做白日梦,把银幕上发生的一切当做现实。借用弗洛伊的的心理学术语,看电影与做梦一样,是本我冲破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牢笼的放假,是人的最原始、最深层的本能欲望和冲动的想象性满足。②不少受访者表示,看美国电影的过程就如同一个做梦的过程,可以满足不同心境下的感情需要。一位受访者G3则说:我喜欢看超人题材的,常常幻如果自己有什么样的超能力。现实中,我们都是普通人,做任何事都有局限,做做白日梦,很爽。有时候想,有超能力是不可能的事,那就做个精神上的超人吧。所以,在生活中,我绝对可以说我很爷们。

3、学习

根据访谈表现,好莱坞影迷的另一个收看动机是学习:学习英语、美国文化,同时感受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巴赞曾把银幕比成窗户。透过窗户,我们认识这个大千世界和社会人生。③美国电影打开的不仅是美国文化这扇窗户,也是西方文化这扇窗。美国是一个多种族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国家,更是西方文化的代表。如被采访者G4所言:我很向往那里,因为那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地方,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自由的做自己,这些与我们强调内敛低调的文化是如此不同。看美国电影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包括我现在,我可以很坦诚的表达自己,我喜欢这样坦诚的对话。另一位采访对象G2说:看美国电影可以学习地道的英语,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想感受一下老美的生活,老美勇于追求梦想、强调个人责任感、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尊重小人物等等,这些东西给我一些指导吧。遇到事情,我会想想电影中的人物会怎么做。

4、社会交往

有利于社会交往也是诸多受访者收看美国电影的重要原因之一。受访者J2说:我觉得电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遇到新朋友,我会聊最近上映的什么电影很不错,导演怎么讲的故事,男女主角怎么样,对方通常会有比较好的回应。我也会上网看别人看电影的心得。也会在论坛、人人网啊或微博上回应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其实这个过程是表达,更多的我觉得是社会层面上的交往吧。大家有一个轻松的主题,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或类似经历,增加了了解,也促进了人际关系。受访者J4表示:朋友之间一起去看部电影,看完后喝个茶聊聊天,很容易倾诉到私事,好像电影能打开人的心灵。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好莱坞影迷的收视行为有以下四个特征:

1、受众是带着特定的意图来观影的。

2、受众选择特定的电影的动机和他或她本身的需要有关。

3、受众是能动的。他们对于自己如何获得电影、自己的兴趣和动机所在,都有能够做精确描述。

4、受众是理性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读电影,并能对他人的解读进行评价。

尽管受众面对好莱坞电影时是积极的、能动的,本文仍然存在一种担心:受访者绝大多数对美国电影持有正面评价,进而对美国价值观、生活方式持肯定态度,有部分受访者甚至表现出从“美国电影迷”发展到“美国迷”的倾向。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美国电影绝对不是简单的娱乐消遣,其对中国影迷会产生何种文化意义?何种深层次的影响?均值得深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①斯坦利・巴兰 著,曹书乐 译:《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62

②③陈旭光 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7、93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09级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上一篇:南京市区农民工媒介接触现状研究 下一篇: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