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连载四)

时间:2022-07-02 01:05:42

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

11.康复科学技术

涵盖所有与促进残疾人和伤病员康复有关的生物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工程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总称。康复科学技术涉及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全面康复领域,例如临床康复学、康复心理学、康复工程学、辅助技术与辅助器具的研发、社区康复、特殊教育等。

12.残疾预防行动计划

是指为预防、控制和减少残疾的发生和发展而专门制订的政府规划和计划,包括残疾预防目标、行动指南和措施等综合性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卫生部、中国残联于2002年制定《中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年)》,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发生的阶段性目标和行动措施,目的是切实采取措施,在全社会普及预防出生缺陷和残疾的科学知识,加强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和早期干预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2006年7月,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06-2010)》。2007年12月,卫生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口计生委、中国残联等8部门共同制定《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

13.三级预防

残疾预防可分为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指通过免疫接种、预防性咨询及指导、预防性保健、避免引发伤病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二级预防是指通过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三级预防是指通过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使用、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止残疾后出现残障。

14.残疾报告制度

是由卫生、人口计生、民政、残联、公安等部门协调建立的残疾发生后的一项监测干预制度。基层组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机构)有责任向有关部门报告属地内残疾人的基本情况,以采取预防、治疗、康复等各项干预措施。

15.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

是由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残联组织管理实施,通过政府资助、社会参与帮扶的方式,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和无房户进行改造的项目,是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

从2003年起国家在中央集中使用的彩票公益金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项目资助对象为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户和无房户,资助建房标准为当地一般农户住房条件中等偏下水平,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左右。项目的目标是有计划地逐步解决100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房困难,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上一篇:冲撞!冲撞! 下一篇:我与残联同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