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观察与处理

时间:2022-07-02 12:24:59

【摘要】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及探讨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1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每日1次,观察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隐血、尿蛋白变化。结果患者在治疗第12周、24周、36周、48周血肌酐水平未出现较基线>44.2umol/L(0.5mg/dl)。治疗第24、36周时分别出现尿隐血试验阳性2例和4例,48周内尿蛋白阳性出现4例,经加用潘生丁25mg,每日三次,36周时尿隐血实验阴性。尿蛋白消失。结论阿德福韦酯是最早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主要经过肾脏代谢,具有潜在的肾毒性,但未出现于本组低剂量使用患者,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性好,出现尿隐血试验阳性、尿蛋白阳性,经加用潘生丁后均消失,不影响阿德福韦酯的临床使用。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阿德福韦酯是可以用于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之一,为阿德福韦的亲脂性口服前体,其肠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都较高,口服后在非特异性酯酶水解作用下转化为阿德福韦,阿德福韦是一种无环单磷酸脱氧腺苷类似物,在体内进一步转化为有活性的阿德福韦而磷酸盐而起抗病毒作用。阿德福韦对乙肝DNA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对拉米夫定耐药的乙肝患者疗效显著,且耐药突变率较低,尤其适合需要长期用药或已发生拉米夫定耐药患者。阿德福韦酯主要经过肾脏排泄,存在肾毒性,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的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笔者对135例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肾脏损伤进行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9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入选标准包括:①HBSAg阳性;②ALT≥2倍正常高限;③肾功能正常,尿蛋白、隐血阴性患者;④排除标准:排除合并甲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并排除药物、酒精和其他因素引起的ALT升高,同时排除肿瘤、肝病失代偿期、合并感染的患者等。

1.2治疗方法135例患者均给予一般保肝治疗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口服1次。

1.3观察指标收集治疗前、治疗第12周、治疗第24周、治疗第36周、治疗第48周肾功能、尿隐血实验、尿蛋白变化。在出现尿隐血或尿蛋白后加用潘生丁25mg,每日三次。

1.4统计学处理得出患者不同时期肌酐平均值,并经过Z检验。

2结果

2.1入选患者一般情况入选135例患者中,其中男性85例,女性50例,年龄25-50岁。

2.2血肌酐水平用药前平均值60.2umol/L,12周平均值62.1umol/L,用药第24周平均值65.6umol/L,用药第36周平均值68.3umol/L,用药第48周平均值66.5umol/L。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3尿隐血及尿蛋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第24、36周时分别出现尿隐血试验阳性2例和4例。48周内共出现尿蛋白阳性出现4例,其中3例和尿隐血同时出现,经加用潘生丁25mg,每日三次,36周时尿隐血实验阴性,尿蛋白消失。

3讨论

阿德福韦酯在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过程中,肾毒性是重要的监测内容,在本组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中,肌酐平均值看似有较用药前升高,但统计学上没有差异。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尿蛋白、尿隐血,经加用潘生丁后均好转,不影响药物的使用。

上一篇:100例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护理 下一篇:妇科肿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