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习化学

时间:2022-07-01 08:12:10

让学生在引导中学习化学

【摘 要】初中化学功课的学习因为知识点多,知识繁杂,它已经是许多学生学习的拦路虎,笔者作为多年化学教学经验的教师,深蕴学好化学非一朝一夕之功,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启发中思考,在探究中培养化学思维,在试验中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引导;学习;化学

《论语》中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说,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教师要见机行事,对他们进行鼓励、启发、诱导、让其把思考的说出来,引发学生质疑问难。“学起于思,而源于疑”通过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的本质及规律。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

一、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尝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认为:“学习最好的剌激,就是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来说,首要问题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使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产生愉快的情绪。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感情的体现,它可直接促使动机的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运用语言、实验、实例等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偶发性兴趣,更重要的是要借助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来保持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学习兴趣。这就是要求在教学中,教法必须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例如,在刚开始的几节课,可以选做一些趣味性、观赏性强的化学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的精彩。在后续的学习中,学习内容增多了,学习要求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逐渐减退。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地、巧妙地、适时引导学生,使学生的兴趣持久不衰。所学内容要紧扣生活实际,学以致用。例如,讲“水的净化”一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先调查生活中人们是如何对水进行净化的。让学生把他们所了解到的、查找到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课后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制“简易净水器”,将他们的作品摆放在教室中,做个“产品展示”,让学生们去评头论足。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设疑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每节课教学过程中矛盾的层层揭示,都要求教师巧妙地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有层次、有梯度地创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边缘”,使学生处于一种“愤悱”状态。例如,九年级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课中,催化剂的概念及其理解是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我们可以分三步对学生加以引导。第一步:把双氧水倒入试管中,观察生成氧气的情况,学生观察到产生的氧气非常缓慢。提出问题“双氧水虽然能产生氧气,但是速度太慢,有没有办法让反应快一点呢?”第二步:向双氧水中加少量的二氧化锰(黑色),学生观察到有大量氧气生成,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反应后剩余物质的颜色,提出问题“剩余物质的颜色为什么发黑,是不是刚刚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原因?”第三步:待前面的反应结束不再生成氧气时,向试管中再加一些双氧水,学生观察到又有大量气体生成。提出问题“二氧化锰在反应中好像很特别,反应前后它好像没怎么变,我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呢?”这样通过三步实验以及层层设疑,学生逐步认识到了催化剂的本来面目。

三、立足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创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它具有目的性、探索性、现实性和易感知性。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途径。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不失为一种实验创新教学的好方法。如讲浓硫酸的吸水性时,课本上的实验是:两个小烧杯,分别注入适量的浓硫酸和开水,然后用一大烧杯罩住,大烧杯中水蒸气减少,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课外时间,设计一套既安全又能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实验。没想到,学生竟然一下子想出了十几种方法,有些竟让我们老师都感到意外。如在一支小试管里加入一定量饱和食盐溶液,然后在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浓硫酸,溶液中立即出现白色晶体。又如,在盛有浓硫酸的密闭容器中,在浓硫酸液面上方,悬挂一片新鲜的青菜叶,十分钟后打开容器,观察菜叶变得萎萎蔫。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有学生想到,在温度计下端涂上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吸水要放热,所以可以看到温度计的读数会升高。在安全范围内,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尝试自行设计实验,自行探索,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程度,对学生的能动性的发挥具有较大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去思考、不断去总结。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仰化初级中学)

上一篇:探究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谈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