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多湿气?健康宜养脾

时间:2022-07-01 08:06:23

长夏多湿气?健康宜养脾

脾,人的五脏之一。从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来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那么中间的长夏养什么呢?那就是脾。在五脏六腑这个“大宅门”中,脾做的事情虽然很琐碎,但是对于人体又至关重要。

中医学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在夏末秋初之间,划出一个“长夏” 。长夏位于小暑至立秋节气之间,在五行属土,这个时节天气闷热,雨水多,空气潮湿。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古人指出“长夏防湿”。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可引起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胸闷想吐、大便稀溏等脾胃疾病。

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说:“长夏应脾而变化”,脾脏的生理功能活动,与长夏的阴阳变化相互通应,故而长夏是脾胃最容易受损的时节,也是調养脾胃最好的时节。

全面认识脾功能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中医认为脾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什么现在很多患者切掉脾后还可以继续生存?其实,中、西医对脾的定义不同,西医说的“脾”是指4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脾脏,而中医讲到“脾”时,往往是脾胃并称,将脾胃归为一体。它的主要功能是主运化水谷、水湿和统摄血液。

运化水谷 《类经?藏象类》上说:“脾主运化,胃司受纳,通主水谷。”胃主受纳食物,并对其进行初步消化,通过小肠进一步消化,但最后必须依赖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将水谷化生为精微上输心肺,而化为气血等重要生命物质,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脾运化水谷的功能减弱,机体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

运化水湿 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起到滋养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症状,甚则形成水肿。

脾主统血 脾气能够统摄周身血液,使之正常运行而不致溢于血脉之外。脾统血,实际上是气对血作用的具体体现。但脾统血与脾阳也有密切关系。“脾统血,血之运行上下,全赖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血证论?脏腑病机论》)因脾失健运,阳气虚衰,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归经而导致出血者称为脾不统血,主要表现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见。

避开养脾误区

许多人在积极养脾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走进一些养脾误区,认为这些方法可以健脾,殊不知这些行为极伤脾胃。

饮食过于清淡 炎热天气让人们食欲减弱,很多人只吃素、不吃荤。其实,夏季人体消耗的不仅是大量的体液,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饮食过于清淡,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因此,除补充水分、多食用蔬菜和瓜果外,还应适当吃高蛋白的荤菜,如鸡、鸭、瘦肉等,以补充人体损耗的营养,使机体适应炎热环境中的生活和劳动。

久坐木椅 有人不论走到哪里,遇到木椅、木桩之类可以坐的地方,坐下去就不想起来,这对健康也是不利的。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的木材、椅凳等,表面看是干的,可太阳一晒,便向外散发热烘烘的潮气,如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恣食寒凉 酷暑之时,当啤酒(特别是冰镇啤酒)喝进嘴里时,人们会感到浑身凉爽。但多喝照样能使人口干舌燥、全身发热,因为啤酒中也含少量酒精。夏季天气炎热,如果大量喝冰镇饮料,人体出汗较多,消耗大,易疲劳,口渴出汗现象更加厉害,不但不会解暑,反而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和工作效率。

4法养脾有疗效

夏季养脾最重要的是除湿,脾运湿又恶湿,若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可引起身体不适。所以饮食也好,运动也好,最主要的就是祛除这些滞留在人体的水液,以下4种方法对养脾十分有疗效。

醒脾法 用饮食药膳疗法达到醒脾开胃目的。饮食上可用蒜泥、陈醋少许,拌食茄子;也可用山楂糕加少许姜丝拌食;还可用海蛰丝50克,加食盐、糖、陈醋少许拌食。药物上可用西洋参、黄芪、乌梅、陈皮、黄精、藿香、佩兰代茶饮。如用黄芪15克,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钟代茶饮,可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衰血虚之头晕;乌梅5克、陈皮10克,代茶饮,治心烦口渴、不思饮食、腹胀腹泻;用藿香6克,佩兰6克水煎代茶饮,治暑热,烦渴、吐泻、食欲不振。

益脾法 可根据夏天的特点,选用各种粥养益脾胃。如莲子粥(莲子、白扁豆、薏仁米各50克,糯米100克煮粥)、山药粥(茯苓、山药、粳米各50克,煮粥)。在长夏可养脾的食物还有芡实、大枣、栗子、核桃等。

温脾法 用厚纱布袋内装炒热食盐50克,置于脐上三横指处,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或用肉桂、香附各3克,高良姜10克研末装入袋内,夜间置于脐上,也有此功能。

健脾法 靠适当运动来帮助“脾气”活动,增强其运化功能。青年人可练仰卧起坐功,在每天起床和入睡前做20次;老年人则宜练摩腹功,即仰卧于床,以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旋按。健脾还可以通过按摩以下穴位来保健:①涌泉穴,用拇指压于左足凹陷处,先轻后重按揉5~10分钟后依法再按右足,治神疲乏力、腹胀;②足三里穴,有健脾和胃、消滞化湿、調补中气和强健体质之功效,方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在膝关节下3寸(4横指)处,以重按揉至有酸胀感为佳,一般按揉5~10分钟,可治虚劳损伤、脾虚泄泻、饮食不香、精神不振、四肢无力;③劳宫穴,可益气活血、舒筋活络,方法用拇指压于左手掌中央处,以重按压至酸胀后,再揉按,然后按压5~10分钟,依法再按右手。

上一篇:撞背提阳气夏季最适宜 下一篇:喝凉茶先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