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万象墨舞雷霆

时间:2022-07-01 06:21:39

黑白灰的水墨山水画是华夏文化中最为厚重的积淀。寄情山水的文化意识,以山为德、以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一直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底蕴。从墨分五彩的黑白灰中,我们可以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和精神气韵。没有哪一类画能像水墨山水画那样给与了中国文人如此多的寄托与向往。

据史料记载,南朝宋画家、理论家宗炳年轻时好山水,常游在外遍历名山大川。“每游山水,辄忘归。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及至年长,多病而气力不足,无奈憩在家中。四壁画诸山,画前放置一张床,躺在上面观赏山水,名目“卧游”。这大概就是山水以及山水精神的愉悦了。山水“可以行、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可以居”意指它是文人个人躯体生命寄托之所;“可以行、可以游”,是指它是身心探求舒畅之处;“可以观”便指它是性情修行领悟之场所。山水从客观形而下的“居”,通过身心一体的“游”,达到主观形而上的“观”,是一个从形式美学到人生哲学的过程。“境自随人,各有会心”,在中国人的心里,山水已不仅仅是简单的自然景致,它所蕴藏的丰富哲理已上升到修身养性的高度,成为一种胸怀、精神、学养及人格魅力的体现。宗炳第一个对山水画提出“畅神”的最高追求。他认为“万趣”与神志融合之后,才会物我一体,使自己精神舒畅,并显现出“道”来。山水画家,面对山水自然, “妙会感神”,以无我之心契合山水之精神,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从而创作出凝聚笔者心灵世界的作品。而观笔者在观赏时,在虚静的状态下达到“万趣融其神思”的境界,从而捕捉到山水作品中的神韵,达到畅神的目的①。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自在之人,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②。“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这便是中国水墨山水精神旨趣所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代表了中国文人自古好山水的倾向,因之便有水墨山水之盛。笔者在教书、做设计之余,因居于江南之故,近几年对水墨尤其喜好,孜孜厄厄,勤耕不辍,常有想法,兴之所至,凌晨两、三点便穿衣起床,到楼下画室挥毫泼墨,天亮画毕,驻足远观近赏,每有所得,心满意足。然后回家再勤奋地将绘画所得感想写成笔记。日积月累几年下来,笔记有了几大本,画作亦有厚厚一叠,遂将水墨系列命名为《墨法自然》。

笔者面山而居,推窗相望,山岭蜿蜒,清流映带,风和日丽,天朗气清,山水之万象不知不觉间浑然于胸中。因之每挥毫作画,饱蘸浓墨游走宣纸,风趋电疾笔情纵恣,不再泥于成法。群山耸峙、流水湍急、森林密布、行云流动,霎那间宣纸上黑、白、灰浸染出万千气象的宇宙洪荒。驻足、停笔、蘸水、再渲染,笔下的墨渐渐散淡开去……于是窃以为庄子的空灵,孔子的中庸,“释”家的兼纳百川,以及“道”家的诡谲和变化皆可在黑白灰的变幻中寻觅到其精神的踪迹。

西方绘画注重“描绘”,中国水墨注重“写意”,在水墨山水中,在写意的过程中描绘出宇宙万象的形象与神韵,这种被描绘出的形象不是真实物象的再现,而是画者对天地万物诗意情怀的表现。它和道家描述的“是故土木金石,皆有情性精魄。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万物,一物也;万神,一神也,斯道之至矣。”世界万象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⑧。以率真心性、恣意奔放笔墨来表现情感和灵魂的自然意象往往正是中国写意水墨的至高追求。

墨法之妙在于墨分五色。浓、淡、干、湿,墨即是色,色即是墨。现代水墨在空间、层次、光的运用方面与传统水墨相比有了很大变化。比如传统水墨画概念里没有空间,都是平面的散点式透视,现代水墨往往更注重空间形态塑造,注重整体的大的块面关系,通过晕染、笔墨的干湿、浓淡,以自然的抽象几何形态构成为画面骨骼,灵活运用点线面,塑造出层次丰富、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画面。

在《墨法自然》系列中,笔者以黑白灰为主调,点染穿插或疏或密的鲜艳的朱红。点、线、面交织融合,体的浑厚、面的浑融、点的醒目将万千变化的物质世界,力求用一种浑然天成、变化丰富、韵味十足的形态构架凸显出来,浓淡之间形成的对比以及抽象的视觉形态语言则力求表现出淋漓尽致的视觉冲击效果。

《墨法自然》系列画面上没有任何通常所谓的具象的物象形态描绘。只有水墨挥洒自然形成的肌理,云山雾水,天地潮涌,或浓或淡,或干或湿,密不透风、疏可走马…黑白灰、线面体构造出一浑融合和宇宙形态世界,亦真亦幻、亦近亦远……灵魂可以净化到虚无的程度。道家典籍《化书》(五代谭峭):“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故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④

孕育中国艺术精神的道家重“心”而略“物”,它要求水墨山水画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傅抱石先生在论及中国画时提到中国画精神有三点,即“超然的精神、民族之精神和写意的精神”。⑤这便是“无限的空间”所要表现的精神主旨。生命的张扬与冷峻、思索,天地自然的开合动荡与静止,有限与无限――在疾与涩,浓与枯,虚与实的笔触中得到了宣泄。

愿宇宙乾坤和谐而安宁,苍盛而祥和。这正是笔者《墨法自然》中所要诠释的苍生精神。

上一篇:亚2009情人节特辑 下一篇: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