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供血机构潜在财务风险探讨

时间:2022-07-01 02:14:19

【前言】采供血机构潜在财务风险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当前采供血机构潜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采供血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财务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方式或者差额预算管理方式。在现行价格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方式和财政管理体制下,采供血机构存在以下几点财务风险: 2.1无偿献血返还经费存在潜在困难 ...

采供血机构潜在财务风险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1-000-02

摘 要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政策的深入实施,采供血机构财务工作中潜在财务风险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本文在分析采供血机构潜在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采供血机构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采供血机构潜在财务风险控制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采供血机构 财务风险 风险控制

一、引言

自1998年10月1日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已逾15年,我国的无偿献血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公民的无偿献血意识和参与程度大大提高。采供血机构作为公益性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在省级物价管理部门对血液收费范围和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强化财务管理、实行成本控制、越来越被管理者重视。探讨采供血机构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分析其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采供血机构潜在的财务风险分析

采供血机构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卫生机构,财务上实行全额预算管理方式或者差额预算管理方式。在现行价格管理模式、预算管理方式和财政管理体制下,采供血机构存在以下几点财务风险:

2.1无偿献血返还经费存在潜在困难

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公民无偿献血后,本人与直系亲属用血享受免费的待遇。《献血法》自1998年实施至今已逾15年,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不断推进,参与无偿献血公民享受免费用血政策的人员和报销的输血费用逐年递增。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等受益人,按规定享受免费用血的比例与绝对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当免费用血的人员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成本补偿就会面临新的问题,严重时甚至可能因经济原因造成偿还危机。

2.2用血价格和运营成本不匹配

随着采供血成本不断上升,数年来血液价格保持不变,使得血液安全、生命健康与运营成本的关系不好理顺。

(1)随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的加大,无偿献血招募工作难度加大,无偿献血纪念品开支不断上升,已由2006年的1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0元以上。

(2)为降低血液报废率,只能加强献血者初筛工作,将部分检验关口前移,如转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等项目,这些都需投入资金购买检验试剂和检测设备。

(3)血液检测成本增加。目前全国已有很多采供血机构对艾滋、丙肝等项目采用进口试剂进行检测,以提高检测精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降低输血风险,但同时增加了血液的检测成本。

(4)下属县市采供血量的增加和采供血频率的上升使流动采血车、送血车的维护费、燃料费等运行成本不断增加。

(5)按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对血液质量控制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相应的采供血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购置相关仪器、设备来满足质量管理的需求。

以上因素都使得各级采供血机构的运营成本不断上升,但血液价格自2006年以来始终保持不变,上升的成本缺乏补偿措施和政策。

2.3资金周转不畅

部分医疗单位长期拖欠采供血机构的应收账款,给资金的良性循环造成不良影响。这里所说的应收账款是指采供血机构在向医疗机构和基层卫生机构提供血液产品的过程中,因血液产品已经出库并使用,但尚未收到需方支付的款项而形成的一种债权,是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医疗单位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医保欠费增加、基本建设挤占正常业务工作经费等原因,采供血机构因为应收账款催办不力又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造成应收账款逐年递增。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加快资金周转、降低管理成本、保障资金安全回收,对采供血机构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2.4现行的收支管理模式不利于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

《献血法》规定: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决定了采供血机构执行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采供血机构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临床供血取得的收入,财政拨款只是总收入中比例较低的一部分。血液从采集、分离、制备、检验、储存、包装、运输、供应整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运行成本,而现行的收支管理模式,制约着采供血行业的财务管理。采供血机构工作的公益性强,工作更注重社会效益,所执行的行业会计制度不同于医疗机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低值易耗品不进行摊销、水电费等财务费用比重大、成本控制的意识比较薄弱,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也比较简单。

2.5由于传染病检测窗口期的存在,患者输血后传染疾病的风险始终存在,会造成采供血机构无过错赔付

传染病窗口期(以艾滋病为例)是指人体感染疾病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够检测出HIV抗体的这段时间,一般为2周~3个月,少数人可到4个月或5个月。由于感染病毒后产生抗体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在产生足够量的抗体之前是检测不出来的。目前国家卫生部规定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健康检测中的传染病因子检测项目中的甲肝、乙肝、梅毒、艾滋病四个项目均存在窗口期,虽然各级采供血机构先后采用了选择进口试剂、建立核酸检测实验室等方式,但这些都只能尽量提高检测精度和缩短窗口期,无法完全杜绝窗口期的影响,患者输血后传染疾病的风险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万一造成无过错赔付,需要动用大笔的资金用于赔付必然会对采供血机构的资金周转和公众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2.6缺乏完善健全的财务分析体制和约束机制

虽然采供血机构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但仅仅满足于保证临床供血是远远不够的。目前使用的会计制度不同于医疗机构,这就意味着采供血机构的经营和发展缺乏可借鉴的经验,如何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完善财务分析体制,并充分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加强对采供血机构自身运营能力、发展能力、资金运行的绩效等指标及内部各部门间的资源利用与合理配置的分析,对采供血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对提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探讨 下一篇:合理纳税、规避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