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

时间:2022-07-01 01:55:04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实施前5 01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实施后5 525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用平均医疗干预时间、母婴发生急救率、急救成功率、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五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 结果 实验组在医疗干预时间、母婴发生急救率、急救成功率、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 < 0.01)。 结论 检验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和过程管理,以便产科医生快速、准确、及时获得急、危、重病人的结果信息,使孕产妇的病理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为安全分娩创造时机,切实保障母婴生命健康。

[关键词] 检验结果;危急值;产科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3-0090-02

临床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向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信息和数据[1],这不仅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检验结果危急值是直接关系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监测指标,对指导临床急诊、急救的作用不言而喻,报告制度的建立、管理和有效运作是其发挥作用的有力保障。本文就危急值报告管理在产科急救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8年5月22日实行危急值报告制度。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5 525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期间报告危急值83例次,发生母婴急救者52例;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的5 012例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期间发生母婴急救者90例。两组患者均为随机入住本院,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可比性。检验危急值项目见表1,83例危急值项目分布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见表2,危急值报告管理实施前后比较见表3。

1.2方法

1.2.1危急值项目的建立 检验科会同医务科,充分听取各临床科室的意见和建议后,在参考文献[2]的基础上根据本院开展项目和服务对象共制定了13个临床检验危急值项目,见表1。

1.2.2危急值报告流程 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现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时,立即向科主任或所在室业务主管报告,经复查和审核后确定为危急值,即刻电话通知病区管床医生,同时在反馈登记本记录危急值项目、初检结果、复检结果、报告人、审核人、报告时间、被反馈科室名称、电话接听者姓名、反馈时间等信息。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简明统计分析软件14.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3。从表2可以看出,产妇的危急值结果在血液分析项目中出现频率最高,低值倾向明显,电解质(钾)次之,凝血功能项目(PT、APTT)虽然出现频率低,但其结果对产科病人意义重大。4例危急值中,其中1例死亡,足以彰显其在产科急诊项目中的重要地位。Rh(D)阴性血型的产妇虽然在结果上不表现危急值征象,给予报告关注利于产科统筹考虑待产妇状况合理预案,尤其在用血安全上予以保障。HGB、PLT报告例次多,与待产妇孕期贫血以及严重程度、其他病理改变等关系密切,是产妇安全分娩的高危因素。表3显示,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医疗干预的时间缩短,母婴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率显著下降,急救成功率提高,说明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和规范管理在产科急救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3 讨论

产妇的安危关乎两代人的健康和生命,产科的高风险不仅来自生产过程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来自急救绿色通道的运行畅通度和各种支持系统的保障能力及医疗技术水平的高低。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及相关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这种保障系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经过几年的运行,对高危产妇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其中1例DIC产妇因这种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得以早期识别并成功施救,发生的母婴不良事件和医患纠纷也为改进完善这一管理体系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教训。

检验人员在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危急值时,要正确认识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生物参考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3]。合理设置适合本院不同目标人群的危急值项目和危急值是正确实施这一制度的重点和核心,项目设置过多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关注度降低,过少满足不了临床救治需求;设定范围过小会导致过度反应,浪费资源,过大会导致系统的灵敏度下降反应迟钝,延误病人最佳抢救时机,失去报告意义。因此医院应根据自身规模、专科特色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己的危急值项目及范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危急值项目设置数量和危急值界值的认定将是今后亟待解决和规范的关键问题[4]。

危急值报告的快速反应联动机制能否在检验医师、护士和经管医生、病人之间畅通无阻,以最便捷最快速最安全的途径进行实时精准传递,报告方式的改变刻不容缓。传统的单一电话通知途径已经不能满足急诊急救的需要,特别是门诊病人的危急值反馈漏洞需要高度关注。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和检验科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无线短信平台等网络技术[5],构建相应的程序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自动判断符合规则定义的危急值,然后通过网络信道和短信信道,将相应的信息直接发送到医生工作站或医生的手机或病人及其家属的手机,能够克服电话报告的多种缺点,更加方便、快捷,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

齐子芳等[6]报道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全部由分析前干扰因素所致,给危急值的正确识别敲响了警钟。因此,甄别真假危急值对临床的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超过报告危急值本身,要求检验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规范做好检验前中后的全程质量控制,尤其要保证标本采集的质量,避免不合格标本进入检验环节。同时要关注患者本人的生理病理因素,和临床医护人员密切联系沟通交流,积累实践经验,持续改进制度和流程,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勇军,费春荣,李文新. 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实验室危急值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07,22(3):370-372.

[2] 邱骏,顾国浩,王雪明,等. 生命危急值报告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8,26(6):412-413.

[3] 刘月皎,魏源华. 危急值的建立与临床应用[J]. 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3):277.

[4] 何有琴,刘岩,程艳敏. “危急值”报告制应用于医疗质量管理中的研究进展[J]. 卫生软科学,2009,23(02):144.

[5] 郑君德,陈涛,刘汉欣,等. 推行信息化危急值快速回报,保障患者安全[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7(2):15.

[6] 齐子芳,任更朴,刘淑会. 65例临床生化检验假危急值原因分析[J].检验医学,2010,25(9):711,714.

(收稿日期:2013-03-04)

上一篇:恒速输注与自控输注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股神... 下一篇:同型半胱氨酸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