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与实施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索

时间:2022-07-01 01:24:00

注重与实施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实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冶性教学手段被语文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目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培养学生语文学习意识,达到育人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陶冶性教学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受到很多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很多学校及教师过分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质。这样的教学观念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等精神层面。新课改背景下,陶冶性教学模式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陶冶性经典诵读教学探索

我国逐渐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传统文化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从小熏陶。很多国学中的经典著作被搬进了小学课本当中,也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文化意识,陶冶情操,而且内容简单、朗朗上口,不断促进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名著,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宣读,朗朗上口的诗句使学生逐渐被其所影响,达到育人的目的。

另外,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学习蒙学经典,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充满自信,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诵读方式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启发。教师也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其中,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与学生建立深刻的感情。

二、情美交织的情境法

情境法教学手段一直是小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陶冶性教学理念中也可以运用情境法,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一致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得教学效率快速提高,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和锻炼。情境法其实就是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断缩短现实与想象的差距,给予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尽情地思考,使得达成教学目标。

情境法的应用使小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内容,在提升自身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还可以间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美以及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

综上所述,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时代虽然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但是人们对传统文化意识的遗失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为此,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提出明确规定,要求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等,不断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下一篇:助人助己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