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民乐,快乐起航

时间:2022-07-01 12:37:45

说起我们民乐社团的组建,这还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刚开始仅仅是几位爱好民乐的老师闲暇之余相约着带上自己的乐器凑在一起,聊天弹琴,一眨眼一天就过去了。见大家有如此高的兴致,我们心想:在我们学校建立一个民乐社团如何?于是,我们就这样带着尝试的心情请示校长,居然和校长的想法不谋而合。仅仅凭着对民乐的热爱,带着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如此博大精深的民乐传承下去的心,我们开始组建学校的民乐社团。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今天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自己的点滴收获与感悟。

领导全程参与,找准民乐社团教学“起点”

刚开始组建民乐社团的时候,我们曾经想过由本校老师执教,但是对于民乐,我们的音乐老师也都是刚入门的新手,大家还不敢放开手脚去教。最后通过领导商议讨论和听取音乐老师的意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首先,获得经费支持,把资深老师请进门。如果聘请校外的老师,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经费问题,那么我们必须和校长沟通,获得经费上的支持,由校长解决经费上的问题;再请教研员帮忙,与资深老师沟通,让授课费降到最低价。我们把资深老师请进门,为学生接受最规范的民乐教育打好基础。

其次,获取专业指导,学生和老师同受益。在专业老师进课堂后,我们音乐组的老师作为助教进入课堂。这样可以解决课堂纪律的问题,在本校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有较规范的课堂纪律,因此,外校老师可以更专心地上课,将上课的效率提得更高。不但我们的孩子能受到最专业的教育,教师也能提升自己的演奏水平,达到双赢目标。

葫芦丝教学巧铺垫,把握民乐社团教学“要点”

一、合理选择学员起始年龄段,为民乐社团教学铺路

曾经我们想过在一年级开展葫芦丝教学,但是,经过多次讨论商榷,大家一致认为在二年级开展葫芦丝教学是最成熟的。因为二年级孩子经过一年级的常规训练,已经有良好的音乐课堂习惯,在这个时候进行葫芦丝课堂教学恰到好处。我们在音乐课堂上进行葫芦丝教学,让孩子们学会一定的吹奏技能。在这基础上,为民乐社团选拔好苗子。

二、用心融汇知识技能,为民乐社团教学搭桥

也许很多老师认为,葫芦丝进课堂只是器乐进课堂的一种方式。其实不然,我们发现在葫芦丝进课堂的同时,我们无形中已经在为学生们的音乐知识技能做好了良好的铺垫。在葫芦丝教学中,孩子能较快地掌握识谱、节奏等知识技能,不管有没有进入民乐社团,孩子们都已经在葫芦丝的学习中有所收获。在一次市级的公开课中,我们在二年级(3)班为全市100多位老师展示了公开课《金孔雀轻轻跳》。在课堂上,孩子们出口成谱的快速读谱能力引来了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我们也惊喜地发现,这正是葫芦丝进课堂对知识技能的潜移默化的渗透,孩子们才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不正为将来民乐社团教学搭桥了吗?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民乐社团教学添翼

我们学校有一个“萤火虫合唱团”,成立已经3年多了,每年我们都会选拔一批新队员加入。在今年的选拔中,我们发现经过二年级的葫芦丝教学,大部分孩子有了良好的合奏能力。进入合唱队的这部分孩子总是能有较好的合作能力,并且具有良好的声部感觉。我想,这就是我们日常课堂教学中合奏能力培养后的效果吧!

社团活动明确目标,确定民乐社团教学“支点”

2011版新课标中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一年的葫芦丝学习,一些学生已经渐入佳境,他们也将是民乐社团的好苗子,让这些学有余力的孩子走进民乐社团,寻找他们更宽广的空间是势在必行的。民乐社团也将是音乐课堂的延伸,它将提高孩子们的音乐鉴赏能力,为孩子们的音乐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

郑莉教授曾经说过:“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需要亲身参与、实践,才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为学生提供音乐空间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学校每周二下午有两节集体民乐社团活动课,每天中午和下午分组活动,如琵琶课安排在周一中午,二胡课安排在周一下午放学后。我们学器乐最大的困难是如何让孩子有练习的时间,相信有了同伴一起学习,外加老师的引导,这样练习远比孩子单独练习要更有效率。

民乐社团的队员来自全校各个班级,这种广泛的参与性将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不仅使班里的孩子了解民乐,还可以使他们的家长和周围的朋友都认识民乐、热爱民乐。因此,孩子们对民乐的陌生感将会慢慢消失。

课外课内互交融,发挥民乐社团教学“亮点”

一、音乐认知因实物操作“大提升”

在我们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民族器乐作品,以前我们在欣赏这些曲子时,只能通过语言描绘,或者通过图片、PPT向学生们介绍,有些乐器我们自己也没怎么接触过,所以我们有时候也只是搪塞过去。因此,学生们对演奏的乐器和音乐作品没有很深的感受。我们学校有了这些民族乐器以后,在民族器乐的欣赏教学中,老师可以借助这些乐器进行直观的教学。有些乐器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摸一摸、动一动,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从而获得鲜明的形象,以此作为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的基础。

二、民乐社员在音乐课堂“有作为”

民乐社团的队员分布在各个班里,有时我们欣赏某个民族器乐作品时,所演奏的乐器是班里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这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去参观学校的民乐社团,让他们自己向社团队员了解这种乐器的特点和结构等,在课堂中他们可以把自己在民乐社团中的见闻向大家讲出来,在学生了解和询问其他孩子的过程中,他们会学会交往,学会学习。

三、音乐作品在民乐社团“再创作”

我们小学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民乐鉴赏曲目,如《北京喜讯传边寨》,课本上的版本大气磅礴,学生听得非常入神。我们民乐社团也将此作品进行了再创作,让作品风格更贴近学生,在速度、力度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器乐的编配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孩子们说:“这就是现代版的《北京喜讯传边寨》吧!”看着孩子们娴熟地演奏各种乐器, 熟练地哼唱出各个旋律,快速地说出力度的变化,我们不得不为民乐社团和音乐课堂为学生们带来的巨大变化叹服。

在音乐课堂中,民乐社团队员的现场演奏、现场讲解都对音乐教学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让众多孩子近距离接触民乐、了解民乐、热爱民乐、弘扬民乐。同时,民乐社团又为学有余力的孩子提供了更大的提升空间,也发掘了孩子们的潜力。因此,两者总是在对接教学中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上一篇:郭蓉:人生需要坚强、坚持和坚定 下一篇:“温馨五月花,感恩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