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职务犯罪初查取证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1 11:51:29

对完善职务犯罪初查取证的几点思考

一、职务犯罪初查工作存在的问题,初查程序缺乏有效规范

1、初查工作随意性和主观性大

由于职务犯罪案件自身隐蔽性的特点所决定,在案件的初查工作中,如何开展工作,工作开展到何种程度,受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和经验积累影响较大。在一般的情况下,办案人员可以依据自己对案件的整体把握来选择不同的初查方法。查办过程中以哪方面事实为切入点开展初查工作,受办案人员主观认识、工作方法和敬业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也各有不同。能不能找准涉嫌犯罪的事实开展初查,对案件查处的成败有直接的影响,另外,受举报材料质量的影响,比如一些个人举报特别是匿名举报的线索,反映的问题常过于笼统简单,这类案件如果局限于表面反映的事实,多数情况下会无功而返,难以发现真正的或者隐藏的犯罪事实。初查的随意性和主观能动性严重影响初查案件的质量和效率。

2、初查工作取证难度大

当前职务犯罪有越来越复杂的发展趋势,案件查办过程中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由于法律的限制,在初查中不得使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到案措施,也不得采取搜查和监听等措施,更不得采取强制性的讯问措施,对职务犯罪的取证工作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知情证人不愿、不敢作证现象普遍,如果对方拒绝前来作证,因为没有立案而不能采取传唤等强制措施,往往使初查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二是获取相关证据的程序复杂,手段单一。如果办案部门间缺乏统一的协调配合,会给嫌疑人之间串供提供了空间和时间,影响案件查办的进度和质量。三是一旦被调查对象串供毁证,必将使初查工作难以继续开展,犯罪活动很可能就得不到应有的处罚。三是涉案领域专业性强,取证既要注意法言法语和专有名词和术语的应用,又要求办案人员掌握电脑科技和财务方面的专业技术,才可能在保护办案人员不违法的前提下准确获取有关涉嫌犯罪的事实。四是在承办人内心,受秘密初查原则的影响,使得有些人的办案思路受到局限,在取证工作中由于担心暴露初查意图而显得顾虑重重,有时甚至会因贻误战机而导致案件无法顺利突破。

3、对初查监督不力

立法上的不完善加上重视不够,初查制度基本上处于一个被监督遗忘的角落,现有的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又缺乏刚性,监督的程序手段方法上不完善,导致实践中初查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现象普遍存在,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滥用初查权,对于棘手的案件线索各司法机关相互推卸责任,打击了举报人控告人的积极性,从而导致举报线索的浪费,客观上阻断了初查的案源。在司法实践中,对初查活动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举报线索管理不到位造成泄密,初查处理结果不规范等问题,都会严重影响案件初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初查取证工作的建议

1、规范线索登记管理,严格保密

保密是初查工作的生命线。保密是指严格控制知情面,无论是举报的材料,还是在案件查办的过程中发现的案件线索,都必须严格保密。做好线索登记管理,对案件进行分类,实行线索专控,缩小线索知情人的范围。特别是对于大案要案的线索,必要时直接向检察长汇报,及时开展初查,提高初查的时效性。

2、细化初查工作要求

初查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初查结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制定初查计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保证初查工作有章可循,有计可用,有谋可施,避免初查工作的盲动性和随意性,提高初查成功率,有效节约侦查成本。同时,正确使用干警力量,充分发挥侦查干警的互补优势,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新老结合,搭配适当。另外,初查时在调查取证上要坚持全面和细致的原则。初查时要全面分析举报材料和已获的线索,但又不能完全受其限制,要尽可能全面收集言词、实物证据、有罪、无罪证据和直接、间接证据材料,避免证据材料单一。“细致”要求在调查取证不能粗线条,要注重问题的不同方面和关联,在证据固定上要注意证据的质量,避免错过固定证据的最佳时机,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面对目前的职务犯罪呈现的复杂性、隐蔽性和高科技性,检察机关要加强侦查技术装备的建设,提高侦查的科技含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收集固定证据,大力提高侦查人员掌握和运用高科技手段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能力。

3、强化初查时限控制

刑事诉讼法对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案件,在每个环节都规定了明确的期限,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提高办案效率,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另外,时间过长而又无结果的初查,亦会导致人力、物力大量投入,便会造成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的浪费,也势必给检察机关形象带来不好的影响,势必对当事人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检察机关内部应根据案件的性质分类,建立相应的初查办案时限机制。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初查人员初查的随意松散,还可以提高初查效率,减少对无辜相对人的权益侵害或者提高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上一篇:痔宁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逆流交易及顺流核算的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