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时间:2022-07-01 07:14:27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实施多种策略,创设各种情景,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不断变革教师的教育观念、驾轻就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革新轻车熟练的教学策略……。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才更有效呢?

一、教师的服务策略

二十一世纪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最根本之处,就是教师角色功能的转变,教师只有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真正实现角色功能的转变,才能使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模式。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人物,不起组织指示和评价的作用,他只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参加学生的活动。以真诚、坦率的态度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教师是教学的服务者,教师的这种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就学习机制而言,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最后都是呈现为悦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模式并对已有知识模式进行调整。因此,提高教师的帮助,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连接点,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新知识。比如,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呈现关于商不变性质与分数和除法关系的练习材料,学生骤然开悟,原来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性质是同样道理。

其次,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找到能力与目标的契合点。教师对学生已有的能力必须作最充分的了解。就其现有能力要达到学习目标存在什么困难? 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找到秩序与情绪的融合点。

二、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教育的根本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可以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理解,从而自主参与、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数学。

1.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生活情境。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如数学活动、数学实践、数学游戏等,联系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或生活中刚好发生的热点问题,将其捕捉,进而创设与之贴近的生活情境,并于此融入一些新鲜实在、生动有趣、真实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锻炼、发展他们获取知识能力的目的。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学生探索、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既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体会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借助信息技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应用信息技术教学,能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学得主动,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能创设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可以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靠挂图或板书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在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景、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中,进一步地加强学生知识的认识。

三、教材策略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在新教材中,编者煞费苦心在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小学数学的精彩镜头,并从中选取具有特定数学信息的现实背景,再根据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那么,如何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使得我们的数学教学是有效的呢?值得我们教师探讨。

1.改进加工教材

改进加工教材就是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并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进行改进和加工。如《十几减9》这节课,根据教学需要,我们可以把情境图进行创造性加工,将教材提供给我们的信息设法遮住,让学生自主发现信息,提出学生最想解决的数学问题。这样加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逐步提高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丰富教材

丰富教材就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拓展和引伸。充分挖掘了教材资源,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价策略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课堂教学中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具有引导功能和激励功能。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有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认知结构;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总之,我们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合理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上一篇:26岁一刀切 下一篇:音乐课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