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时间:2022-07-01 06:55:57

关于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讨

【摘要】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乐器,教会学生做到正确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来表现音乐呢?首先,要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其次,要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再次,要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 发声

一、音乐教育的独特性

音乐教育的独特性与音乐的特征和功能密不可分。

(一)音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

由于情感是音乐的生命和灵魂,所以音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教育。德国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说:“在音乐中,外在的客观性消失了,作品与欣赏者的分力也消失了,音乐作品于是透入人心与主体合而为一,就是这个原因,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

(二)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想象力

由于音乐是声音艺术,所以音乐欣赏只能凭听觉感知,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音乐形象,就只能凭想象进行感知。音乐形象的抽象性、空灵性、精神性决定其不宜描绘现实中的各种形象、更难以刻画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所以波兰当代著名音乐理论家卓菲娅?丽莎说:“在音乐中反映现实的具体性和直接性,比起在美术、文学、戏剧中要弱……音乐中表现的是作曲家对现实中现象的反应,而很少(虽然也是可能的)是现象或现象综合体的自身。”

(三)音乐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

由于音乐存在不确定性,就需要欣赏者凭借自己的艺术创造去填补和丰富音乐作品中的“意义空白”和“召唤结构”,这就形成了音乐欣赏“有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种解读”的规律。因此,无论是音乐艺术的“一度创作”(词曲创作),还是音乐艺术的“二度创作”(演唱、演奏),抑或是音乐艺术的“三度创作”(音乐鉴赏),都是一种艺术创造工程,都需要审美主体以自身的艺术创造为支撑和动力。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独特性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二、如何建构先进的声乐艺术教学理念

第一,要打破传统的“三种唱法”的思想禁锢。

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努力探索科学的训练方法,因材施教,中西结合。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帮助学生修饰自己的声音,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素质,使学生的演唱自如、流畅、美丽、动听,千万不能去造“声音”。

第二,要扎根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沃土。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源远流长,声乐艺术理论日臻完善和系统化。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强调教以正确的歌唱方法和呼吸方法。《史记.师乙篇》也说明在当时歌唱就要求气息运用流畅,歌唱如线贯珠。中国的京剧唱腔,声区统一,字正腔圆,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强劲有力,穿透力强,且高音可唱到小字三组的c-e,甚至更高。此种唱法及其训练之道,能否借鉴于中国声乐演唱训练,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

第三,要借鉴“西洋唱法”的先进经验。

“西洋唱法”历史悠久,除语言和音乐风格与我们有区别外,在嗓音训练方法和声音美学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何借鉴“西洋唱法”中的先进经验,中西结合,达到发展我国声乐艺术的目的?总的来说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声音特点,因材施教,广泛汲取西洋唱法中先进的训练方法。第二方面是如何将美好的、受过良好训练的嗓音运用于风格不同的中国作品的演唱中。

三、正确理解科学的发声机理建立切合实际的发声体系

人要做到能正确、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了解嗓音生理结构和发声原理是前提。人的发声器大体由声带(含假声带)、胸腔、喉腔、咽腔、口腔、鼻腔、头腔构成。简单的发声原理是: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的共鸣,便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和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的不同结果。

要做到自如调节共鸣腔体,必须经过严格、正规的训练。自然的歌唱与人的情绪、心理和其他肌肉、器官积极配合、协调有极大的关系,甚至是歌唱活动“生死存亡”的关系。如:喉器的位置在哪,气息怎样运动,路线如何,软腭在不同音高时的状态,舌根、舌头的运动,下巴如何运动,怎样张嘴,人的身体如何配合等都关系到声音的好坏。人的嗓音虽然在发声原理和生理结构上具有共性,但每个人的声音特点是不同的。除有男声、女声、童声,高音、中音、低音之分外,还有音色、发音习惯、语言习惯的不同。

树立正确的发声体系,还有一个历史问题要克服,那就是唱法问题。正确的发声体系,要尊重实际,尊重民族,尊重发声的科学原理,切不可人为的、主观的去认识。更要强调的是,人的嗓音如人的指纹,是不一样的,且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想办法去修饰每个学生的声音,使之流畅、有支持、有弹性、婉转动听或有力量。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第一,先“相才”再“施教”的原则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习惯、语言、歌唱条件、发声缺限等,然后制定出系统的训练方案。

第二,坚持把握基础训练和秩序渐进的原则

声乐教学一一定要循序渐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一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声乐审美观和正确的声音感觉(包括内心听觉和内心感觉)。二是先从学生唱得最好的一个母音开始训练,逐渐过渡到其他母音的演唱,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即能“张口就来”。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四是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在气息练习中,有的人喜欢专门教学生先找气再发声,这样往往造成学生找到了气息,但气息疆硬、不灵活、唱歌呆板,我们不妨让学生在歌唱中找气。其实,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

上一篇: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创业素质培养1 下一篇:浅谈医学生信息素质的教育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