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07-01 04:32:35

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为了确保学生可以获得不同层面的知识,小学教师应该合理地将分层教学应用在数学的教学中,尽量地通过多样化的指导措施、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主要采取如下分层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的分层构建

由于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有所差别,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的教学内容。

因此,小学数学中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通常以模拟、识记等进行教学;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在确保其对学习内容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合理拓展学习的知识;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合理地综合不同方面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创造并理解新的知识点。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向学习较差的学生详细地讲解,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接着,让学习中等的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想转化,明确数学学习中转化的重要性,同时对转化的方法进行掌握;最后,通过例题补充的方式让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解答分析,确保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创造理解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采用分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共同参与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广泛地通过课堂提问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应该抓住能够使学生准确理解的重点,给学生思考问题提供帮助。

另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分析学生以及教材的实际情况,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与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互相符合,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往往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向班上的学生通过大范围的方式进行提问,确保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对于知识能够全面掌握。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应该提出具有创造性的疑问,让优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对以下的问题进行设计:

1.首先将本单元的基础知识告知学生,并询问学生比例的含义是什么。教师在将疑问提出时,让学生进行全面思考,能够将基础知识进一步巩固。因为这个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教师在抽取学生回答时,应该选择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

2.处于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够组成比例?并且如何判断两个比构成的比例?由于该问题存在难度,教师可以选择成绩中等的学生回答问题。

3.比和比例的含义是否相同,如不相同?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区别以及联系?由于该问题有着较大的思维容量,需要根据综合、分析、比较才能够解答该问题,教师应该选择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分层提问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难易程度不一的问题向学生提出疑问,不但能够使学生对数学的基础知识得到有效巩固,并且还能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得到全面调动。

三、分层练习以及分层评价

通常情况下,学生主要是根据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师对作业的具体评价来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判断。因此,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得到增强,则应该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作业练习的难易程度能够符合学生的需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该要重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合理划分练习的梯度以及层次,尽量避免出现使用相同标准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的情况。

另一方面,是在设计练习时应该确保题目有代表性,使学生对于学习的策略以及知识点全面掌握,尽可能避免以题海战术的方式给学生设计作业。

例如,学习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练习基础题,确保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与信心得到增强。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基础习题掌握的情况下,合理选择提高题让学生完成。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教师应该让学生直接练习提高题,确保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情况下,让学生对拓展题进行解答,促使学生解题的兴趣得到有效增强。

在学生将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完成的情况下,教师通过分析学生完成习题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评定,防止出现以相同标准评定学生的情况。分层评价能够以纵向的方式比较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同时,将提高自我水平基础当成衡量的标准;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得到明显增强,同时能够鼓励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与学生知识需求互相符合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分层式教学的方法,并且对学生实现针对性的辅导,确保学生在了解数学知识的情况下,促进自身的能力、智力得到发展,从根本上使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近海小学)

上一篇:鲁科版物理教材与人教版数学教材的同步探究 下一篇:品词句之精妙 感国粹之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