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走在岔路口

时间:2022-07-01 02:40:10

DIY(Do It Yourself)曾经是苹果公司创建者乔布斯的口头禅,如今,苹果已然早就不再是“DIY性情中人”,但DIY还在周而复始地上演,这个市场的主控力,落在了板卡和面板厂商手中。

出于DIY淤泥而又不染,是所有厂商成长的必然选择,苹果公司是个极致的代表,从DIY起,最终走到独一无二的设计型公司,DIY当中蕴藏的巨大能力由此可知。在苹果诞生几十年后,DIY市场也走在了岔路口上。

“板卡”的落寞

中关村的零售商们越来越意识到,板卡在DIY流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

“2006年,DIY市场的增长几乎为零,而中国内地的电脑总销量已经达到了1600万台以上。”精英电脑中国区市场总监杨宗祥说。杨宗祥对DIY市场和总的电脑市场规模有着较为清晰的判断。他表示,算上OEM市场在内,精英已经占据内地板卡业的半壁江山,销量达到了800万片。

精英属于DIY市场上典型的“非知名”品牌。尽管通过收购PCchips,特别是2006年在内地建厂之后,精英的综合年产能超越3000万片而雄踞该行业市场第一名,然而,因为DIY市场对产品需求特征的不确定性,且精英品牌缺乏足够的知名度,精英一直以来在DIY市场仅处于边缘状态。

为了能够在DIY市场争得更大的份额,精英制定了新的品牌策略,摆脱传统的价格战束缚,转而通过产品进行全新的品牌建设。杨宗祥表示,在DIY市场上,不经营品牌的厂商要么被清洗要么走向了边缘,尤其是2006年,板卡厂商经历了从技术到渠道的洗牌。

同时,Intel和AMD之间的技术争夺,也使得二线板卡厂商叫苦不迭。无法赶上快速的产品更新,缺乏足够的技术储备,使二线厂商几乎被排挤到了生死边缘,加上2006年秋天那段颇为著名的“AMD缺货时间”,更使得DIY市场再陷困境。

对于板卡商来说,华硕是少数能够在如此艰辛境况下很好生存的厂商之一,而技嘉则走到了和华硕合并板卡业务的境地,DIY市场板卡这一环节一时之间显得过于落寞。

AMD一直是DIY市场的宠儿,然而,在2006年,AMD花费了更多的精力和品牌电脑商合作,DIY市场似乎被遗弃一般,这一点,从AMD对OEM厂商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而随着品牌机厂商推出新配置机器速度的加快,DIY市场的地位也急剧下滑。

但以市场容量来看,中国市场有着异于其他国家的独特性,DIY市场尽管没有在2006年出现较大增长,但现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足够吸引诸多厂商的注意力。并且,近几年来DIY本身的内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主要追求性价比转向了追求个性和更直接的性能。从鼎好到中关村e世界,从海龙大厦到太平洋商城,主板已经被摆在了柜台醒目的位置,而这种“待遇”更是直接表明了DIY的转变。

虽然对于大部分品牌产品商而言,DIY市场如鸡肋,然而DIY市场中板卡“地位”的变化,吸引了一些此前对DIY市场并不太重视的厂商,比如精英公司就表示,想通过20周年的纪念活动,推出黄金布线的限量版。而在以前,精英几乎是便宜的代名词。

“面板”的辛苦

当然,DIY市场的激烈竞争,并不局限于板卡,光驱、显卡等配件同样如此,甚至显示器,在年末的竞争也会更为激烈。

有业内人士透露,某知名品牌的渠道价格,甚至会比普通产品的价格还低,“这个时候已经是赔本赚吆喝,经销商相互之间杀得近乎惨烈了”。他说,一些掌握面板资源的厂商,还在继续推进LCD价格战。从2006年的7月份开始,17英寸的面板以每个月10美元左右的速度上涨,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面板厂商的压力,但也给DIY市场带来了压力。但是,价格终究属于双刃剑,面板的降价直接刺激了DIY市场在年底的发展,而过度的价格拼杀也给厂商带来了直接伤害。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一些品牌型公司,例如优派,不得不选择向22英寸面板倾斜。

AOC也是面板业DIY市场的典型。2005年底,在接下飞利浦的显示器生产之后,AOC总产能也迈上了3000万台的水准,而AOC和精英两个不同行业,却有着类似成长的企业,相互之间值得对比。2006年度,AOC和精英都实现了逆风飞扬的成长。

AOC的成功在于,不仅通过价格战占领了更多的DIY市场份额,而且在设计上也有所飞跃。加之AOC本身就是诸多品牌商的代工方,它更容易把握市场的脉搏。现在,AOC除了通过价格战抢夺DIY市场,还在进行品牌建设,虽然步伐相对平稳和保守,但AOC庞大的生产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价格成本优势,足以确保AOC的动作影响到整个DIY产业走向。

与AOC的“进”相对照的是,2006年,索尼显示器最终退出了中国市场。这让AOC看到了新机会,这一点,从AOC部门和NEC的合作就可以看出来。

NEC在日本是与EIZO(艺卓)在技术上旗鼓相当的对手,在代工NEC面板后,AOC已经走向了和高端品牌合作之路。AOC一方面为NEC代工生产,一方面还是它在中国区的商之一,在NEC一年之后,AOC取得了不错的业绩,销售了7万多台,2007年的计划更是目标直指20万台。

在摆脱这个桎梏的道路上,自有英雄成败,DIY市场也不例外,有成功者来,有黯然者去。例如梅捷,也曾经是DIY市场“中流砥柱”的品牌,在2001年拥有将近500万块的主板产量,却因为各种原因含恨退出。技嘉的多元化做法也并没有实现目标,板卡业务最终不得不以合并收场。飞利浦的显示器工厂交给AOC之后,显示器的起色淡淡。DIY要走向何方?自2005年以来,低价品牌电脑的攻势渐起,已经让DIY无法保持价格优势,而珠江三角洲地域的强大生产能力,则成为又一个DIY市场进入的跳板。

上一篇:银行业IT外包谨慎上路 下一篇:“单向收费”难题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