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的人才”能承载“老龄化”之重吗

时间:2022-07-01 02:13:50

“早产的人才”能承载“老龄化”之重吗

近日,政协委员许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缓解即将到来的青壮并劳动力短缺。许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到9年或10年,可将目前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制调整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学制。

所谓人口老龄化,说白了其实就是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的比例过高。既然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归根结底都是由在职人员缴纳并提供的,那么,这个比例越高,社会养老的压力必然越大,在职人员所需支付的养老金也将越高,而这也将意味着对社会财富积累及投资的挤压。而由于人口老龄化使得经济发展放缓,甚至步入经济停滞与下行,不少国家也都曾经历过向老龄化社会转型的阵痛。

只不过,相比发达国家往往是在富裕之后才步入老龄化,对于未富先老的中国而言,老龄化局面无疑更加严峻。既然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是在职人口的比例偏低,那么,通过一定的措施增大在职人口的比例,自然也就不失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的放矢之举。而增大在职人口比例,通常人们想到的都是延迟退休时间,而这往往会遇到不小的阻力,毕竟延迟退休其实相当于单方面改变退休时间的约定,而对于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人群而言,由于身体和精力的原因,一刀切的延迟退休时间,的确也并不合宜。

而扩大在职人员比例,本不只有延迟退休一个方向,缩短中小学学制,让年轻人早点上岗则是增加在职人员的另一个方向,而只需少在中小学“浪费”几年时间,便可以多出几年的在职时间,而相比延迟退休的老龄劳动者,提前上岗增加的则是年轻的生力军。不仅如此,压缩学制也更容易获得支持,连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教育都曾竭力压缩学制,学业难度不大的基础教育似乎应该更有被压缩的空间,此外,家里的孩子能早几年走入社会,寻求自立,也有望减轻家庭的负担,相比延迟退休的阻力,压缩学制也更容易获得支持。

不过,以缩短中小学学制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显然绝非毫无代价。一来,人的成长本有其规律,教育则必须顺应这一规律,既然人的成长过程很难被压缩,那么,学制的缩短是不是意味着教育的打折,这恐怕绝非杞人忧天。而应对人口老龄化,假如仅仅是让年轻人早点出来工作,恐怕更有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之嫌,假如因此而造成人口素质的瑕疵与能力的不足,甚至极有可能欲速则不达。而事实上,面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其实更需通过大力提升在职人员素质与能力,提高人均生产率,才有可能从容应对。相形之下,假如仅仅是向劳动力市场释放更多的人,却疏于教育投入,不注重人的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生产效率的降低其实早已消弭了人员数量的增加,早产的人才对于人口老龄化究竟是福是祸,还真不好说。

一言以蔽之,应对人口老龄化,其实更需加大对于人力资源的投入,因而也更需重视教育与人才的培养。相形之下,打起拔苗助长、教育打折的主意,恐怕是在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上一篇:穿越剧里可怕的世界观 下一篇:赋予公民环境权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