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人民公园及南岸河堤景观带环境设计

时间:2022-06-30 11:16:12

宝鸡人民公园及南岸河堤景观带环境设计

摘要:宝鸡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古城,其浓厚的历史气息不下于西安。本文探究了宝鸡现存的文化聚集地、文明古迹、政策、经济、城市环境、自然生态、人为灾害等问题。

关键词:生产方式;公共空间;城市环境;自然生态

在景观设计进入我国门户以来,人们的需求在不断地提高与延伸。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空间,除了作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重要的是能为群众提供一定的户外娱乐、嬉戏、休闲的空间。但这类生活气息并不能使整个社会得到积极的发展,因此,必须了解一个作为历史城市它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信息,去深刻理解城市发展与哪些因素密不可分。

1宝鸡城市环境现状

1.1城市地质环境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北依陵园、南靠秦岭、西起宝鸡峡。整个城市坐落于渭河冲击而成的河谷平原上,并沿河两岸成带状分布。区内地貌总特征为南北西三面环山,中间凹平,西窄东宽,即自山区、塬区向盆地中部成阶梯状降落,依次为基岩山区、黄土台塬、冲积平原、断陷盆地。

1.2地质环境带来的灾难

1.2.1滑坡。全国滑坡325处,均为黄土滑坡。当黄土斜坡下部露出有透水性弱的粘土、粉质粘土、泥页岩等软弱岩层时,经过地下水的软化,土壤抗剪强度较低,发生地聚集在渭河南北两岸。

1.2.2泥石流。仅3处,均分布于清江河上游泥沟湾以南地段。

1.2.3水土流失。区内降水集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5%~85%,且多有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加上近年来不合理的工农业生产和建设使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水力侵蚀、泥石流侵蚀更加普遍。

1.2.4地下水污染。污染源有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排入,农业的过量施肥,农药和粪便以及引用未处理的污水灌溉。例如,姜潭水源处于宝鸡主要工业区,由于工业三废排放,潜水总硬度高达698ml/L,污染严重。

1.3宝鸡历史文化

1.3.1青铜器。文献记载发现最早的青铜器――尸臣鼎;西周最大的鼎――大盂鼎;中国最大的铜盘一虢季子白盘;传世铭文最长的青铜器――毛公鼎,器底铸铭497字,内容记录了周宣王对毛公的告诫训词,是一篇极为完整的册命,是研究西周晚期社会政治的重要资料。

1.3.2舞蹈(民族风情)。习鼓、地社火、跑场子、推小车、竹马、旱船、狮子、高跷、芯子、龙灯、白面锣鼓、山社火、床社火。

1.3.3宝鸡石鼓。石鼓上所刻文字全是诗歌,所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贵族阶级的畋猎游乐生活,诗人把自己对千河风物的爱以及游猎过程中发生的事写成美妙的文字刻在石上。

1.3.4周礼文化。皮影、木偶、剪纸、刺绣、社火、脸谱、草编、泥塑。

1.4渭河现状

1.4.1渭河水文状况。(1)上游。河源至宝鸡峡出口,长430km,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平均比降1/260。(2)中游。宝鸡峡至成阳铁桥。长177km,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为游荡性河床,比降由1/500逐渐变缓为1/1500。(3)下游。成阳至潼关河口,长211km,华县船北以下,河道蜿蜒曲折,单股无汊,由于泥沙淤积和受黄河三门峡水库回水影响,河道纵坡由115000渐变为116000。三门峡水库建成后,由于回水淤积影响,潼关渭河入黄高程最高曾到329m,因而影响渭河下游河道也淤积抬高,常有洪泛发生。

1.4.2渭河气象。渭河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mm,年蒸发量1000~2000mm。其中6~10月份占60%,为汛期、多暴雨、降水强度大,其中7、8、9月大汛期间的径流占全年的60%~70%。年平均流量323m3/s,而实测最大洪峰流量7660m2/s,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的发生比较频繁。

2项目现状

宝鸡人民公园位于宝鸡市西南,北侧有渭河流过,区位优势明显,公园全长3km、宽180~240m、面积61m2,其中绿地占到总面积的84%。根据宝鸡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现将宝鸡市人民公园打造成周礼文化板块,将河堤沿岸打造成文化酒吧长廊。

在主要服务半径内,有酒店、小区、小学、中学、医院、饭店、博物馆、花园、政府、宾馆、学院、公园,有组织地分布在主要行道之间,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1宝鸡现在面临的严重矛盾

(1)污染源有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排入、农业的过量施肥。浅水总硬度高达698mL/L,污染严重。(2)人口数量增加,分布不均匀,居民就业发生变化。城市走向扩张趋势,绿地面积减小,城市用地比例失衡,城市环境与生态严重受到威胁。(3)绿化带区域的下渗能力不能满足瞬时叠加降雨强度,硬质景观和地形的设计不合理都会导致雨洪的发生。最后导致房屋船只、桥梁、公共设施等受淹,甚至被冲毁,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2方案形成

宝鸡市是一个多山地区,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土地类型及其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区域性。在土地的总体规划上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它用地等。其中,农用地主要规划为耕地、园地、林地和牧草地。分析宝鸡的土地分配问题,结合宝鸡现面临的严重矛盾,在保留文化的前提下,设计出一个具有生态、文化、现代、低影响的公共城市绿地。

2.3设计策略

2.3.1设计构思。丢弃传统造园构架,引入方圆几何概念,打造景观有序、交通发达、雨水净化、生物多样性的低碳绿地系统。

2.3.2设计特色。(1)发达便捷的交通系统,开车走路均可以欣赏整个园林,满足各种人群。(2)我国方圆元素的拼接与拆分,打造一个简约有序的功能区系统布局。(3)飘带状的园内生物湿地景观串联方圆构筑物,路线明确。(4)酒吧一条街的墙面镂空设计和与地面相连接的坡度屋顶,紧密联系滨河景观与整个园林

2.4具体方案展示

2.4.1园内生态河流概念形成。生物多样性在园内生态河流系统体现,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很好的生态栖息地,同时栽种宝鸡特有的湿地物种,体现宝鸡自然文化。有机内循环与生物链是园内活水设计的主要特色,不同的地段水面与河岸的设计也有所不同。区域作用大致分为:过滤区、教育区、游乐区、垂钓区、文化宣传区。同时,有技术性的指导,如活水循环、生物沉淀、曝气装置、过滤系统、净水系统、收集雨水系统等。

2.4.2滨河建筑设计。酒吧―条街是连贯园内与滨水景观的重点场所,建筑物很容易对两侧的游人带来视线上的阻挡。其次,为了扩大园内的绿地面积,需要增加垂直方向上的绿化。因此,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酒吧屋顶,在斜面上进行技术性的绿地设计。另一方面缓坡可保障游人步行而上,提高了酒吧建筑群的服务性,增加了人群休闲效果。

上一篇:新常态下企业精益财务管理的思考与启示 下一篇:治疗感冒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不合理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