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双元制学徒职业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时间:2022-06-30 10:20:37

中德双元制学徒职业素养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的逐步提高,必须设法加强中德双元制学徒职业素养教育,强化双元制学徒的双重角色意识,指导双元制学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双元制学徒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关键词】双元制学徒;职业素养;校企合作

引言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起源于战后的德国,是由企业和相应的职业技术学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通过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为双元制学徒,他们既能在学校里学到系统的理论知识,也有机会到企业一线进行技术能力培训,这种培养模式推进了产教融合,适应了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极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短了育人单位与用人单位,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我国高职院校也得到极大的认可,并被推广开来。

1.加强中德双元制学徒职业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我校中德培训中心十年前开始引进德国双元制教育培训模式,为舍弗勒、配伟奥、肖特等德资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目前这些学生已经由当初的学徒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学徒毕业后违约跳槽;有的学徒专业技能较高,但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方面给公司带来一些麻烦,等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双元制教育培养学徒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立德树人,让学徒全面发展。

2.有关职业素养

中国知网认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概括地说,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和其他一切跟职业有关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本文主要讨论职业技能以外的其他跟职业有关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力。英语称为career quotient,简称CQ,汉语译成“职商”,它与智商、情商一样,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决定一个人职业甚至事业的成败。

3.加强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

很多中德双元制学徒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会感到困惑: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我没有正式员工的工资高?为什么总让我做没有技术含量的简单工作?而企业方面也有困惑:如此简单的工作,为什么不良率那么高?好容易培养的学徒说跳槽就跳槽,值得花那么多精力去培养吗?出现这些矛盾,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学徒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要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

3.1加强双元制学徒的双重角色意识。

中德双元制学徒不同于普通在校学生,表现在两方面:

其一,培养方式。普通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式一般是“2+1”,或者是“2.5+0.5”。而中德双元制学徒是工学交替,即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企业的生产实践交替进行,融为一体,这样更利于及时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总结提升实践技能。

其二,就业方向。普通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基本在最后一年或半年的毕业实习中逐渐确定下来,而中德双元制学徒在进校之初就通过企业参观、宣讲会等一系列活动,逐步了解将来要加入的企业,并在双向选择之后签订学校、企业和双元制学徒三方协议,在第一学年就确定了毕业后的就职企业。

因此,中德双元制学徒具备在校学生和企业学徒的双重角色。需强化学生的双重角色意识,让他们看到自己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学徒,要把这两种角色都扮演好。作为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按计划完成考级考证,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作为学徒,要遵循企业员工守则,主动向师傅请教,钻研生产实践,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3.2加强双元制学徒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给他的定义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对中德双元制学徒来说,从一年级与企业进行双向选择之后,就要进行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了解企业的需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确定努力的方向及具体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首先,了解企业需求,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并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应对策略。

其次,根据应对策略,确定努力方向,并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包括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在每一时期的规划中,又包括了学业规划,成长规划和实践规划等方面。

最后,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有相对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做指导,学徒在每个阶段都有了清晰可见的具体目标,就能够把公司交待的任务做好,逐步打好基础,有计划地向着下一个职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职业理想,不会再迷失职业方向,或者漫无目的地跳槽。

3.3加强双元制学徒的企业文化熏陶。

中德双元制学徒在校期间就定期进入德资企业进行实习,亲身感受企业的真实环境。太仓素来有“云笾乡”的称号,很多德资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提高学徒的职业素养,就要充分利用这一优质资源,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以舍弗勒公司为例,舍弗勒集团是德国和欧洲最大的家族企业集团之一。舍弗勒航空轴承(太仓)有限公司尊崇“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并以诚信、共赢、开创经营理念,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完善的技术,周到的服务,卓越的品质为生存根本,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自己的服务去打动客户。学校通过带领学生现场参观、邀请企业导师到校授课、组织新老学徒交流、安排企业实习等方式,让学徒们耳濡目染舍弗勒特有的企业精神,并使之逐渐内化,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踏实拼搏,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4.结语

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建立现代学徒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可见,对双元制学徒来说,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只有校企联合,培养双元制学徒职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加强职业素养教育,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中德双元制学徒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侯彦博.高职学院学生职业素养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职业教育[J],2014.12

[2]赵璐.“双元制”模式下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与启示.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14.12

[3]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4.11

(作者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中德工程学院)

上一篇:非洛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胆固...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