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30 06:25:23

科学游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教育提出后,传统小学音乐教学环境逐步发生着学生被动向主动的变化。而在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式开展后,小学音乐这一对人生初期三观建立尤为重要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引起了越来越多小学教育工作者们的重视。本文通过相关教学案例的经验总结、分析,对当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如何通过游戏教学的方法,在贴合素质教育核心路线的同时,提升课堂活跃度、改变课堂教学氛围提出合理化对策。

引言: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环境下,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研究者们需要加大对现有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的解决、对策的研究力度,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灵活转化及准确定位,促使二者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上的互动性进一步加强,从而达到课堂氛围进一步活跃的效果,完成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知识的目标。其中,如何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游戏教学课堂的作用成为小学音乐教育研究者们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学,启示是音乐教学的风格。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审美和培养兴趣为核心,教音乐的音乐之美来感染学生,以丰富的情感音乐来培养学生,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的全过程审美能力,对音乐的感知魅力的感受,同时也培养兴趣爱好的重点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基本初等音乐理论告诉我们,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教导学生音乐该如何做、以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保持与音乐亲密接触,享受音乐的过程。为了实现教学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有所感受,体验到音乐表现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就会来喜爱音乐,所以音乐可以有更深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不只是现在受益而是受用一生。

二、现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少趣味性;

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有几种,但就音乐教学而言是十分简陋的,不管是由教师弹唱学生跟唱,还是用多媒体教学都是一样的教学模式,就是鹦鹉学舌缺少系统,很多时候音乐教师会让学生反复重复一到两句歌词,反复唱就会是学生产生疲劳感音乐的教学缺少趣味性,因此很多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不愿意开口唱歌。

2.2、教学用具简单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和感受;

传统的教学课程中音乐的演奏和乐器的使用都是由教师一人来完成的,操作上只是演奏声乐,却并没有将乐器的真正魅力展现给学生,而音乐的感受不只是要听还需要想和肢体上碰触,实际乐器的操作和节奏的感觉,但是由于音乐乐器储备量和种种原因学校的教学并不愿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会大大减少音乐学习的兴趣动力。

2.3、教学气氛不活跃音乐教学课堂僵化呆板;

在传统音乐课堂上,教师领唱学生跟唱,一唱唱一节课的教学模式太过僵化呆板,缺少互动和兴趣带入,因此真正学会的无非是鹦鹉学舌而不是感受音乐的真正目的,达不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三、关于小学音乐课堂游戏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3.1、用游戏教学取代传统模式;

动画、多媒体播放电影、音乐、歌剧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开展接下来的音乐教学就成了需要思考的问题。情景歌剧模仿就是现代音乐教学游戏教学比较热门的一个手段,通过让学生表演话剧、歌舞剧、小短剧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学习情绪,并添加游戏互动环节,降低音乐课堂的单调乏味。

3.2、讲授音乐知识用游戏带入实践操作;

乐器的操作其原理、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技巧都可以浅尝辄止的对学生进行教导,而在动手操作上不妨让学生通过打击乐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打节拍可以利用沙锤、三角铁等敲击类乐器来进行,在游戏中学会为音乐打节奏,并主动实践音乐操作的节拍,提高音乐感知力和音乐实践能力的培养。

3.3、以游戏教学打开僵化师生互动进行音乐学习;

为了突破死板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提倡将课堂还给学生、师生互动成为朋友,脱离以往教师的强势教学,让一切都在可以商量的前提下进行沟通和尝试,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拉近彼此关系的同时也成为了学生们可以信赖的玩伴,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传授音乐的技巧,音乐的感知,还能开拓学生对音乐的辨识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即引起了音乐学习兴趣和热情又拉近了师生关系并且还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果可谓是多方面的优化现代音乐教学课程。

结束语:小学音乐游戏教学模式所产生的课堂氛围活跃度虽然效果良好,但却在完善小学生人生感悟教学方面的力度不够。小学音乐老师们需要仔细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课堂上尽可能尝试多样、科学、有效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及审美情趣等综合素质。通过本文分析不难发现,主动被动角色的转化或许可以成为小学音乐老师们尝试方式中的一种。当然,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改革,都需要遵循让小学生们健康发展、快乐学习的最终目标。

【 作者单位: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小学部 江苏】

上一篇:用“画”绘出“缤纷”课堂 下一篇:巧设情境:立足生活、立足学生、立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