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世界

时间:2022-06-30 03:04:07

扑朔迷离的世界

在看《私家侦探》时,我想到了很多在结构上与之相似的小说和电影,比如余华的《鲜血梅花》,比如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当然最为人熟知的还是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我不太清楚这样首尾呼应形成一个近似圆圈的结构从何处发源,在刘浪这里,则使我们看到了这种结构还具有提升、更加精致的潜能。

这个故事讲述了“我”、记者李晓宇和私家侦探沸羊羊之间若即若离的交往过程。和以前的圆形结构不同的是,如果说以前的圆圈包揽了处于其中的所有人物,那刘浪的这个新圆圈则由一个旁观者,也就是“我”的耳闻目见,凑成了沸羊羊的生命之圆。

死在回乡之途,这听上去有些让人吃惊。按照我的想象,他本该从此过上那种波澜不惊,但也有滋有味的生活,然而他居然死了。这是这篇小说的亮点之一,沸羊羊得知了此地危险,因此想逃往安全之地,结果却因此对生的向往而招来了杀生之祸。应该说,这部小说里通篇充斥着这样近乎荒诞的悖论,比如沸羊羊试图成为一个私家侦探,最终即便由这个职业获得一些利益,却仍然因它而丧命,又比如沸羊羊因救余纯而被打,结果又因余纯而死去;反过来,余纯因爱上这个救他的人而害了他。生的困扰就这样充斥在整篇小说里。

本该因沸羊羊之死而达到高潮的小说,却因作者之前的陈述而失去了应有的叙述力量。当然,从整篇小说而言,悬念依然没有结束。“我”在一个曾经的采访对象的婚礼上又一次遭遇了余纯,此时她已经成为这个婚礼的主角:新娘子。这样的再次意外使之前的失误得到了弥补,也使结尾仍然充满了悬疑:余纯是如何完成身份转换的?

小说里没有向我们交待她的转变如何完成。巧妙之处在于,当她成为新嫁娘的时候,曾和她一起向往美好生活的男主角已经死去,活着的那个人,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面目模糊的人,“我”甚至想不起他叫什么名字。这暗示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存窘境:在生命的圆圈里,他们(也可能就是我们)或许仅只是一张张面目模糊的脸孔,身不由己地,或清醒或懵懂地,被卷入到生之悲歌中。

对于直接经历了这个悲歌的沸羊羊来说,“我”的生命之河即便和他多少有些交叉。但相比而言,无论以何种程度参与到他的生命中,“我”仍然只是一个旁观者。这也是个悖论,从出生到死亡,无论如何,我们的生命都必须在他人的注视下才能完成,甚至在死去之后也不能停止。然而我却无论如何也难以真正介入到其中。但吊诡的是,即便我们仅只是旁观者,我们却又不得不注视他人的生命旅程。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私人侦探》可以说是一部颇具匠心的小说,看得出来作者试图营造一个精致的结构,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构已经被作者搭建起来了。正是这个结构,才使我们得以更深入地去了解沸羊羊之死,以及我在之后又重遇余纯所蕴含的复杂意义。然而令我感到遗憾的是,作为语言的艺术,小说除了结构、内容之外,还有语言需要得到重视,或者说。但在这部小说里,可以看到作者的语言并没有得到较好的锤炼。

(作者系南京大学文学院2010级博士)

上一篇:技法与心法 下一篇:事关灵魂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