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恋观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分析

时间:2022-06-30 02:16:11

大学生婚恋观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分析

摘 要:婚恋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一大人生课题,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婚恋中暴露的现实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些人贪图富贵、享乐、拜金等功利主义倾向也越来越严重。恋爱到底是该以感情为基础,还是以物质为基础,成了大学生婚恋中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婚恋观;功利主义;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7-0094-02

在各大校园里,留心的人们会发现,林荫道上、操场周围都会看到大学生恋人们的身影,他们出双入对,卿卿我我,成为大学校园的一大风景。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经阶段,许多大学生由于志趣相同、情投意合而走在一起,并确立恋爱关系。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大学生在婚恋时盲目地攀比,一味地追求财富地位,功利主义倾向也越来越突出,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一、大学生婚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

功利主义,又称最大幸福主义,是在西方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一支伦理学流派。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为了实现人性解放,功利主义理论成为资产阶级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封建制度和宗教势力束缚的有力武器。英国的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认为,人类的唯一目的是求得最大幸福、趋乐避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成为功利主义的基本原理。功利主义本质特征是坚持个人主义价值取向,追求个人利益。

中国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一方面经济跨越式发展,法制不断完善,文化建设不断进步,价值体系逐步形成;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公平正义得不到充分实现,道德冷漠现象凸显,外来文化渗透加剧。部分人崇拜金钱,贪图享乐,刻意索取,缺乏责任。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对部分大学生婚恋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婚恋观是指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独立、渴望成就、勇于挑战。随着生理的成熟和心理上的发展,他们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对爱情充满好奇与渴望;部分大学生由于心智未发育成熟,易受到一些不正确婚恋观的影响,会对以后的婚姻生活产生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是乐观的,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困扰,他们在校恋爱期间,盲目追求安逸享受,贪图荣华富贵、爱物质、重地位等,是典型功利主义的表现,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和价值观、人生观的确立。一些女大学生甚至产生“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趋利观念,部分毕业生不忙求职忙征婚(“急婚族”),愿嫁“富二代”等。这种现象在大学生当前的婚恋中愈加明显。

功利主义会对大学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首先,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功利主义会破坏大学生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一旦感情受挫,会受到沉重打击,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其次,易造成经济压力。大多数在校大学生都还是纯消费者,日常消费主要靠家庭供给,但虚荣的“攀比”心理让很多大学生在婚恋上浪费大量金钱,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第三,会影响对大学生的社会评价。大学生一直被誉为“天之骄子”,是知识与美德的化身,而过分追求物质与贪图虚荣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形象,降低社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评价。

二、大学生婚恋中的功利主义倾向的原因

(一)媒体的宣传

新闻媒体具有影响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引导着舆论导向。当前,各大影视媒体的综艺选秀、相亲节目(大多为婚恋猎奇节目)泛滥,种种舆论观点在社会中被大众广泛传播,特别是媒体将“婚恋”越来越导向为“物质”,把有“房”、有“车”、“高收入”作为幸福婚姻的先决条件,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媒体炒作的“宝马女”, “成功男”等词语,吸引着观众的眼球,易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成为麻痹精神的。大学校园学生集中,信息传播速度最快。大学生对待新鲜事物特别敏感,模仿能力强,但他们的价值观并没有完全确立,易受外来观念的影响,价值取向更为现实和势利。

(二)学校因素

对于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功利主义倾向,学校教育明显滞后,特别是婚恋教育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疏导。蔡元培先生曾在20世纪提出“国民教育以养成共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人格决定命运,学校教育在学生的人格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但是,目前对于大学生婚恋中的功利主义现象的增加,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严重的欠缺。

第一,基础教育的失范。部分高校一般是以分数高低来衡量在校学生的优劣,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专业知识的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素质培养,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培养。

第二,教育失序。教育的工具化追求短期效应,重才轻德,以智力教育代替价值观教育,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的非主体化,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学校对婚恋问题一般采取放任回避态度,缺少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使不少学生认识不到“功利主义”思想的危害。

第三,学校周边环境混乱。学校缺乏对周边环境的监管,学校周边网吧过多,出租屋、宾馆林立,不良风气盛行,不利于学生成长。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子女成长的摇篮,是社会文明传递的载体。家庭教育也对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获取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它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其子女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影响过程。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的家庭教育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家长与子女沟通不畅。由于知识文化、观念不同,家长与子女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代沟,因此,有些家长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子女的沟通、引导。

其次,家庭教育不被大学生重视。在校大学生越来越独立,他们一般重视学校的传统教育,只把家庭当做生活的港湾、索取的对象。有些学生认为求助于家庭教育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最后,家长不能率先垂范。父母的期望和对财富的追求往往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部分家长经常对子女灌输拜金主义的婚恋观,强调门当户对、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影响着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四)社会因素

社会上众多纷杂的事物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

首先,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现代社会紧张、攀比、竞争和新旧观念冲击带来形形的刺激和迷惑,使学生的观念发展受到困扰。

其次,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飞速,物价上涨,生活成本的增加,更加凸显了金钱的重要性,“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成了人们一种共识。因此,在校大学生由于受各种社会的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功利”,越来越物质,越来越现实,越来越讲求实惠。

最后,职业竞争压力的影响。由于高校最近10年的连续扩招,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紧张,特别是女大学生由于社会性别歧视、依赖心强、缺乏职业规划等原因,就业成功率较低,部分女生婚恋讲条件,追名逐利,把婚姻当做就业、生活的一条捷径,把“嫁得好”当做未来美好生活的赌注,希望通过婚恋来改变命运。

(五)个人因素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恋爱动机是产生恋爱行为的内在动力,决定了恋爱目标以及恋爱生活方式的选择。大学生婚恋动机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婚恋观总体上是健康、理性的,她们都期待美满婚姻,对美好婚姻充满向往。少部分大学生注重实际和追求功利,在婚恋方面把对方的经济实力、家庭背景当做首选,不愿通过自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把未来寄期望于婚姻,把感情当做赌注。

三、针对大学生婚恋观中的功利主义的对策

(一)媒体方面

相关部门应对当今媒体上泛滥的相亲综艺节目进行整顿,应尽量避免低俗内容的传播,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减轻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二)学校方面

当代大学生在婚恋观上,越来越采取了比较高调、开放、自我、随意的态度,呈现出婚恋观的价值多元化趋势。但由于他们自身道德认知的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中一些不良倾向的影响。高校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爱情婚恋观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学校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出发:

1.从课堂抓起。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帮助大学生走出价值观误区,加强对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对大学生婚恋观进行积极引导。学校应开设婚恋情感方面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思想认识,学会自尊、自爱、自立,使他们对社会上所谓的“唯物”、“拜金”、“实用”主义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认识到婚恋应以感情为基础,认识到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培养大学生婚恋责任感,认识到婚姻的严肃性,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如何做人。学校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开设大学生婚恋观专题讲座、心理咨询、开辟情感网站,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走出感情“盲区”,排除感情困扰,使大学生对婚恋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知,让婚恋成为成长的动力。

2.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一般来说,人的价值观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只有实现了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学校应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坚持积极的舆论导向,鼓励学生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成长,勇于创造,把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3.加强学生的荣辱观引导。荣辱观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生动体现。因此,学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观念,在未来的婚姻及职业的规划中找准方向。

4.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积极引导学生,满足学生情感需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同时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纯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三)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为子女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要身体力行,提升自身修养;不要过分溺爱子女,要培养他们独立意识和责任感;并多与子女进行有效沟通,尊重子女的婚恋需求,及时了解子女心理动态,引导子女树立正确的择偶标准;家长要注重情感教育,提高子女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认识到谈恋爱不是谈交易,婚恋应以感情出发,结婚关系到终身大事,切不可儿戏。

(四)社会方面

1.加强对价值观的引导。社会应和学校紧密配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婚恋观。

2.加强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治理。如今,由于受外来思潮的影响,国人的思想日益开放,报纸杂志无处不在地充斥着“二奶”、“小三”等话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甚至陷入其中,甘愿“傍大款”、“当小三”,甚至扮演破坏别人的家庭、不劳而获的角色。因此,社会应加强对社会不文明现象的治理,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文明的有利环境。

(五)大学生自身方面

1.接受良好的价值观教育。在多元文化观念冲击下,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成熟、理性的婚恋观,婚姻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婚姻是建立在感情上,而非功利,功利可以支撑短时的婚姻,而感情却可维持长久。

2.拒绝不良信息传播。如今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大学生要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是非,避免盲目崇拜或者模仿情况的出现。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看待物质、金钱、幸福的关系,千万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安逸而追求享受、金钱与地位,错过本属于自己的真爱。

总之,大学生的婚恋观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恰当处理好学业与感情问题,为构建和谐健康大学校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金乐.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大学生婚恋面面观[J].商场现代化,2009,(9).

[2]程丽梅.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J].财智,2010,(9).

[3]韩静.功利主义视角浅析道德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4]敖翔.社会转型期公民心态与培育[J].理论学习,2011,(7).

上一篇:浅析道路交通标线设置优化对策 下一篇:营口出土的金代窖藏铜币的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