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鹤西去的艺术大师孙道临

时间:2022-06-30 12:16:49

驾鹤西去的艺术大师孙道临

在中国电影的一百多年历史上,孙道临并不是演技最出色的那一位,但就整个电影界演员的综合素质而言,他的成就,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凤毛麟角。他的去世对中国电影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孙道临原名孙以亮,1921年生于北京,1938年进入当时的燕京大学哲学系就读,此后,来到上海。上世纪40年代开始投身话剧及电影演出,曾参与了《雷雨》、《日出》、《家》、《茶花女》、《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月》等100多部舞台剧和影视剧的演出,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1995年,他获得了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孙道临还先后导演了《雷雨》、《非常大总统》、《继母》等影片,2001年,他导演的电影《詹天佑》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

心脏病突发不治,并非老年痴呆

孙道临的突然离世,让很多人都没有心理准备。据上海华东医院医务人员介绍,孙道临是因为心脏病中一种名叫“室颤”的病症突然去世的。自从2003年参加完明星版话剧《雷雨》的演出之后,孙道临就再也没有能力参加任何大型活动了。而且,他并非像外界所传的那样“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是“三叉神经引发身体许多问题,不仅丧失了记忆力,而且只能躺在床上。虽然不会一下子就出现生命危险,但也不可能从床上起来,走出家门去参加社会活动”。而在最近一年多以来,孙道临已经基本上认不出除夫人王文娟之外的任何人,连上影集团的领导去探望他,他都无法作出反应。

孙道临病危时,为了让王文娟赶上见孙老最后一面,医院方面一面立即通知在大连的王文娟,一面尽可能地延长孙老的生命。可惜的是,孙老心脏停止跳动4个小时后,王文娟才匆匆赶到了病房。下午1点多,满脸泪水的王文娟几乎是跑着冲向了重症监护室。

将孙道临的遗体送走以后,隔着病房窗户的玻璃,有记者看到王文娟一直在收拾孙道临生前病房的桌子,期间,几次有护士给她送氧气来吸。大约10分钟之后,王文娟才在亲友的搀扶下走出病房。而走出病房的时候,她只和身边人说了一句:“我想回家”。

燕京大学高材生 15岁发表短篇小说

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长年住在上海的孙道临,其实是一个地道的北京人;他以扮演“子弟兵”形象闻名,其实是一个酷爱文学的“秀才”;他这个在大学里读哲学的儒雅之士,抗战时一度愤然在北平城外当羊倌;他看上去风流倜傥却直到40来岁才最终完婚……孙道临能够伴随中国电影走到21世纪,其中充满了奇妙的缘分。

祖籍浙江嘉善的孙道临,出生地却是在北京西四的四合院。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童年喜欢放风筝。15岁那年,孙道临就写成短篇小说《母子俩》,发表于校刊上,故事真实感人、轰动全校。而在燕京大学哲学系期间,他还发表了不少诗篇,其中以《风的预感》最为有名。后来同学黄宗江自译了独幕话剧《窗外》,一次路遇孙道临,就悄悄跟踪了好一阵子,越看越觉得他像剧中男主角,便情不自禁地同他讲起了剧情,并力邀他出演。结果“试试看”的孙道临一举成功,由此放下哲学书,一头栽进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理论,几年后考入唐槐秋的“中旅剧团”,与黄宗江一起开始了从艺生涯。

也正是因为文学功底深厚,他才能够改编英国小说《呼啸山庄》、美国剧本《死路》,翻译美国电影剧本《守望莱茵河》、捷克电影剧本《黎明前的战斗》。同样因为对文字的理解精确,他对于朗诵和配音才异常精通;由他朗诵的诸多诗词,已经成了广播学院学生们的标准“样本”。

戏剧演艺天才 一生与《雷雨》相伴

早在上中学的时候,孙道临就看过曹禺在靳以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的《雷雨》,而他的这一辈子,实在与曹禺这部作品有着太深的瓜葛。年少时演周冲,稍大一些时又演周萍,待到年老,又扮演了周朴园。

在燕京大学读哲学时,他作为“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剧中的周冲,黄宗江则演周萍。演出一时轰动校内外,孙道临甚至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匿名情书。

1984年,老年孙道临的《雷雨》情结越发浓烈,他把此剧搬上了银幕,并且自导自演,出演“周朴园”。这次“周朴园”没有收到情书,却收到众多影迷赞扬的来信,曹禺先生本人也对此片作了肯定。

而孙道临生前最后一次演出,也正是2003年明星版的《雷雨》。曹禺的这部作品,的确是伴随了他一生。

郎才女貌配奇缘 相濡以沫40年

已是一名成功电影人的孙道临,年近40都没有意中人。王文娟是浙江嵊县人,50年代由她主演的《春香传》、《红楼梦》、《追鱼》是其越剧事业的里程碑。但因为忙于演艺事业,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文娟仍待字闺中。

同为浙江人的孙道临特别痴迷越剧,尤其欣赏王文娟的表演。她主演的《红楼梦》、《追鱼》、《西厢》,他每演必看,回回坐在前排,有时看完后还会托人把心得告诉王文娟。至于王文娟当时也是孙道临的忠实影迷,《早春二月》、《家》、《渡江侦察记》、《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片看了又看,其中最让她着迷的是《早春二月》里的萧涧秋。两人的心思被热心肠的张瑞芳和黄宗江、黄宗英兄妹俩看在了眼里,一再拜托“贾宝玉”徐玉兰牵线搭桥,最终促成了这段艺坛佳话。

成婚那年,孙道临39岁,王文娟35岁,恰逢越剧电影《红楼梦》拍摄期间。出演“林妹妹”的王文娟只有硬着头皮去找导演请假完婚,但导演却让她拍完主要几场大戏后再结婚。这样,他们的婚事直到拍完“黛玉焚稿”之后才办。当年的婚礼操办得虽简单,但丝毫没影响两人执手到老。婚后,一对艺术伉俪相亲相爱,比翼齐飞。当孙道临因主演《早春二月》受批判、王文娟因拍摄《红楼梦》被戴上专演才子佳人的帽子时,两人又相濡以沫共度劫难。

1996年,孙道临亲自为王文娟投拍了10集越剧电视片《孟丽君》。王文娟由衷感谢丈夫为她圆了这个梦。2001年,年逾古稀的孙道临又出任新编越剧《早春二月》的艺术顾问,再次圆了他的越剧梦。此后孙道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2003年在明星版话剧《雷雨》亮相后,就不曾露面过。据上影知情人士告知,孙道临2004年在打赢侵权案官司后,就因面部三叉神经患病而卧床不起。昔日银幕上的“萧涧秋”,仅存的一点记忆力,全献给了爱妻王文娟。在他最后的时刻,几乎所有人都不认识了,但是却能够认出王文娟。

关于孙道临的二三事

作为一名出色的电影演员,孙道临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现在给大家留下的照片中,他的神态永远那么令人着迷,对于如何做到这一点,孙道临曾表示要想拍照神态好,记得拍的时候说“茄子”。这一秘诀后来被《大众电影》披露,所以现在一照相不少人都爱说“茄子”就是这样来的。

据著名主持人叶惠贤透露,孙道临从年轻的时候起就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本《新华字典》。每次遇到拿不准的汉字读音,孙老都会翻开他的字典查看,工作中孙老不读一个错字。有时候听到别人念错了字,他也会翻开字典,指着正确的读音给人提醒。

王文娟说:“道临平时生活还是蛮简单的,他吃也没什么要求,给他穿的很旧的,甚至于有时候给他缝补一下,他也会穿的,他平时吃了饭以后,一般都在写字台上面看书、看杂志、看报纸,另外他自己一个写字台,自己写点东西剧本……所以一般的事情他不要家里人管的,他都是自己整理,你给他去管一管,他就会觉得给弄乱了。他的衣服,他的文章和资料,不许人家碰,都是要自己整理。他一生都是自理惯了,所以我做妻子的应该是比较舒服的。”

1964年,王文娟生下了女儿,恰逢中国研制出了第一颗原子弹,孙道临为她取名“庆原”。女儿渐渐长大,但夫妻俩却决定不向孩子透露自己的身份。“庆原高考前原本准备报读工科,但道临说,我们只有一个女儿,老是跟我们谈不拢也不成,让她转文吧,所以临时帮她改填了英语。高考那几天庆原紧张得都发烧了,我们的心也跟着七上八下。庆原很争气,考取了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后留学德国主修经济,现在上海通用公司任职。”虽然女儿没有继承父母的衣钵,但孙道临和王文娟丝毫不觉遗憾。

(责编:辛娅)

上一篇:一锅美味抹布汤 下一篇:新春民俗旅游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