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时间:2022-06-30 11:40:46

让农村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摘 要】面对农村孩子们的拘谨,懦弱,不自信,我们小学老师应该教会孩子们自信,教会孩子们抬起头来走路。这就要我们学会赏识孩子。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 自信

詹姆斯育曾经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生活中不论是老人还是小孩,男人还是女人,有谁不爱听好话?尤其小孩子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建立阶段,能否得到长辈和同伴的肯定与赏识对他们而言十分重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就把人的需要分了几个层次:生理上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为什么要“抬起头走路”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苦孩子。因为我们以为我们已经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我们把好吃的东西留给孩子;就算自己不买衣服,也要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对于什么资料书啦,学习机啦更是尽力满足,更不乏有人省吃俭用为的是省出孩子的择校费,在这一幕幕几乎非正常的真实的苦情戏中的主角命运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我们总是那么苦口婆心地要求孩子取得怎样的分数,达到怎样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是我们成人一厢情愿提出来的,而这些主观的要求却成了我们讽刺打击,甚至是拳打脚踢孩子的理由。

长期处在这种“关爱”下的孩子渐渐地只能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唯恐做出对不起爹娘的错事。在我心中,不止一次的浮现这样的景象:一个面黄肌瘦的孩子佝偻着腰,吃力地背着沉重的大书包努力地在爬坡。这是懂事的孩子写照,而在我们心中懂事的孩子好像总是别人家的。我们常常因此埋怨命运如此捉弄人,为什么自己的孩子不如人呢?最后我们就把内心的愤恨发泄到孩子身上。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实现自己当年未曾实现的梦想。

二、什么是“抬起头走路”

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孩子打心底的认为自己是优秀的,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优秀的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与之相对,抱怨使糟糕的孩子更糟糕。我们不妨向周弘这位父亲取取经:一个平凡的父亲就是在“赏识”的环境下,用了20 多年的时间将残疾女儿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留美博士。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了赏识教育的力量。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它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三、怎样使孩子“抬起头走路”

1. 尊重差异

龙生九子各不同,俗话说,千人千面。我们不能对孩子进行一刀切,要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差异。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优势智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方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个孩子是多种智能不同程度的组合体,不可以再是哪个孩子有多优秀,而是哪个孩子在哪一方面是优秀的。所有的孩子都很聪明,只不过他们聪明的方式不同。每一个孩子都有潜力,但发掘的程度、表现出来的先后也各不相同。这使我想起曾经看过丰子恺老先生的一幅用来讽刺模式教育漫画《某种教育》,画的是一位老先生正在努力的用同一个模子去做模型,他面前已经排好了许多一模一样的学生模型,可他仍然在那孜孜不倦的埋头苦干。

2. 容许失败

古人云:“人之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一无是处的失败者也可以一鸣惊人。一个绰号叫斯帕奇的小男孩就是一个无药可治的失败者,在读小学时各门功课常常亮红灯。到了中学,他的物理成绩通常都是零分,在拉丁语、代数以及化学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但他只在乎一件事――画画。他尝试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平淡无奇的人生经历,他塑造了失败者小男孩查理・布朗的漫画角色,这正是漫画作者的本人――日后大名鼎鼎的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早年平庸生活的真实写照。人生在世,遭遇挫折与失败是在所难免的,而千万次失败的原因是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中国就有句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所以又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说法。我们要允许孩子们犯错误,容许孩子们失败。在孩子们遭受失败的折磨时,我们应该帮助孩子找准自己的优势所在,努力获得成功。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3. 发现优势

《学记》中说“教育也,长善而就其失者也。”这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要发扬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应用心去发现每一位孩子身上的优势。要从细微之处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孩子建立自信心。记得一次在路上,被一只飞蹿上来的猫吓了一跳,原来在它身后是一只穷追不舍的愤怒的狗,我正在为这猫心惊肉跳,不料这猫却“噌噌噌”地爬上路边的大树,那只狗只好无可奈何地仰着头在树下打转转。这一幕让我这个看客不禁哑然失笑,想起老虎跟猫学艺的故事:绝处逢生的奇迹是有绝活在身。

4. 艺术批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不是锤的打击,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们真正怕的并不是打骂、训斥和抱怨,而是欣赏、幽默和感动。大家可能听说过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三块糖的故事。犯错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忐忑,猜测着种种惩罚后,竟得到令人感动的礼遇。面对同学的错误时,我们不妨也不再嘲讽与打击,而是多一点赞扬,多一点肯定,让孩子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在教师尊重与赞扬的目光中健康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童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今天的孩子将来会成为怎么样的人,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童年怎样度过,童年时期由谁携手带路,周围世界的哪些东西进入了他的头脑和心灵。”我们要做的就是练就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要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让每个孩子在其自身发展的空间里发展到最好。

上一篇:初中音乐学科唱歌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