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超声诊断

时间:2022-06-30 09:45:25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超声诊断

【摘 要】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声像图特点,评价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1例经临床证实的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患者超声显像观察。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肾脏为主要受损器官,超声图像的改变具有一定特异性,其改变特点为肾脏肿大,肾实质增厚,肾锥体高度增大类似肾囊肿,部分重型患者出现肾周暗带。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超声检查;肾损害;肾综合征出血热

【中图分类号】R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789-01

肾综合征出血热肾损害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方的10~12月为该病的高发期,青壮年或与鼠类接触多的人群易感[1]。实验室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关于其实验室检查的文献报道较多,但超声对该病研究较少。本文对经临床证实的51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经临床证实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51例,其中男34例,女17例,年龄26~72岁,平均(46.6±13.5)岁。患者临床表现临床均表现为高热、腰痛、少尿。实验室检查: 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均为阳性,白细胞总数增高15~30×109 /L以上,早期以中性增高为主,血小板数降低, ,病程2日后尿中出现蛋白。

1.2 按病情轻重肾综合征出血热可分为四型:

1.2.1 轻型:①体温在38℃左右,中毒症状轻;②血压基本在正常范围;③除皮肤和(或)粘膜有出血点外,其他处无明显出血现象;④肾脏损害轻微,尿蛋白在+~++,没有明显少尿期;

1.2.2 中型:①体温39~40℃、全身中毒症状较重,有明显的球结膜水肿;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12kPa(90mmHg),或脉压小于3.45kPa(26mmHg)者;③皮肤、粘膜及其他部位有明显出血现象;④肾脏损害明显,尿蛋白可达“+++”,有明显的少尿期;

1.2.3 重型:①体温≥40℃,全身中毒症状及外渗现象严重,或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者;②病程中收缩压低于9.3kPa(70mmHg),或脉压低于2.6kPa(20mmHg),并呈现临床休克过程者;③出血现象较重,如皮肤瘀斑、腔道出血;④肾脏损害严重,少尿持续在5日以内,或尿闭2天以内者;

1.2.4 危重型:在重型基础上,出现以下任何严重症群者:①难治性休克;②出血现象严重,有重要脏器出血;③肾脏损害极为严重,少尿期超过5天,或尿闭2天以上,或尿素氮超过120mg%;④心力衰竭、肺水肿;⑤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⑥严重继发感染;⑦其他严重合并症。(医学教育网搜集)主要有急性心力衰竭,支气管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肾脏破裂和其他继发感染等。

1.3 仪器与方法

应用GE7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时要求患者空腹8小时以上,对双侧肾脏进行多切面扫查。探测时间为发病3~5日。

2 结果

本组病例属于轻型11例占21.6%,中型占26例占51%,重型11例占21.6%占21.6%,危重型3例占5.8%。其中:

2.1 双肾肿大32例占62.75%,多是对称性,主要是前后径增加明显,肾前后径(H)/上下径(L)的比值作为判断肾肿大的指标。轻型2例(18.2%),中型17例(65.4%),重型10例(90.9%),危重型3例(100%)。

2.2 双肾皮质回声增强45例占88.2%,在未表现肾肿大的病例,此种病例可以单独存在。轻型4例(36.4%),中型25例((96.2%),重型11例(100%),危重型3例(100%)。

2.3 锥体肿胀、增大25例占49%,肾内见数个大小及形态相似的卵圆形无回声区,围绕在集合系统周围,集合系统受压变窄,呈无回声区和“压迫征象”,肾周围无明显异常声像图改变。轻型1例(9%),中型10例(38.5%),重型9例(81.8%),危重型3例(100%)。

2.4 肾包膜下或肾脂肪囊内暗淡回声区10例占19.6%,表现为肾筋膜下特征性的液性暗区或暗带,或在肾上、下极出现新月状的肾外膜或肾脂肪囊间液性暗区。轻型0例,中型2例(7.7%),重型5例(45.5%),危重型2例(66.7%)。如图:

3 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近年呈散发出现,发病率5%~10%左右,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的毛细血管病变,肾脏损害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此病来势凶猛,死亡原因主要是休克、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尿毒症。以往临床上诊断此病主要依靠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对一些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诊断比较困难,随着超声诊断仪的普及应用,观察肾脏的改变成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出血热的方法之一。

肾脏形态、结构、回声、血流信号等影像学特征在病理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变化,正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形成的免疫复合物靶器官上的综合反应。肾脏是血管结构极其丰富的器官,尤其是肾实质内肾小球和肾小管,每天的血流循环量都在30000~50000 ml,一旦肾血管发生病变,必然导致肾小球和肾小管水肿,间质中渗出液蓄积,肾体积急剧膨胀,径线增大[2]。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层厚度增加,回声减低、粗糙,肾盂均匀整体的明亮回声带变成了稀疏的、不规则分布的、树枝状结构,肾血管受压、变形,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流速减慢,而阻力指数却增高,肾脏外形呈球形增大[3],呈“大白肾”样表现。肾髓质充血和点状出血,严重出血和水肿,导致肾小管狭窄阻塞,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表现为髓质锥体回声减低,呈“指压痕”样表现。通过对肾脏长度L,厚度H,尤其是H/L值和肾集合系统/肾实质的比例测定,可估计病情的严重程度。当H/L>0.53,肾集合系统/肾实质比例降至1.0以下或肾声像图呈Ⅲ型改变时,提示病情严重或预后不良[4]。由于肾包膜与肾实质易分离,所以严重患者导致被包膜下积液,这也是诊断特征之一。

本组病例几种征象的发生率轻型与中型、重型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中型与重型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对本组患者的观察表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肾脏具有特征性声像图改变,表现为:双肾肿大以长径为主,肾锥体肿大,肾皮质回声增粗、增强,集合系统变窄,肾周出现特征性的暗带,超声依据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症状可以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做出较准确诊断。综上认为,彩色超声探查肾脏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病情的判定、疗效的监测、预测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均可提供可靠的客观指标。彩色超声具有简便易行、无痛苦等优点,可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重要的诊断手段。

参考文献:

[1] 王季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4-38.

[2] 齐占豪,魏礼栋.寒区传染病发病特征的探讨.沈阳部队医药,1998,33.

[3]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993-1048.

[4] 余松远,谢汉波.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流行性出血热肾改变检测的意义.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4,13(9):715-716.

上一篇:超声伪像在超声诊断中识别与应用 下一篇:超声造影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