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问题及整治研究

时间:2022-06-30 09:03:03

“空心村”问题及整治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的面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空心村”成为现行农村发展的一个新问题。“空心村”现象导致大量农宅空置,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这些资源的长期闲置,对农民扩大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并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本文针对该现象,运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知识对其产生的原因和整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应提出了“空心村”整治方法。

关键词:空心村;问题;整治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镇,尤其是许多年轻人经过打拼在城市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纷纷移居城市,造成原有宅基地 “人去屋空”。另外,由于我国农村居民点具有数量大、规模小、分布较为分散、用地不集约的特点,再加上一些地方村镇规划管理滞后、薄弱,导致农村居民点向村发展,占用大量耕地,而村庄内部却有大量闲置地,整个村子呈现出“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的景象[1]。造成“空心村”现象[2]。“空心村”直接导致土地大量土地闲置和浪费,在土地保护和土地整理方面受到极大的关注。因此,研究“空心村”,为有关部门治理“空心村”,整理农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对于保护土地特别是耕地,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3]。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了空心村现象加剧,原因之一在于农村就业岗位较少。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严重下降,而第二、三产业就业需求量急速上升,且其绝大部分的就业机会分布于城市,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向城市集中。第二是农村就业收入较低。农村种植农作物每年的纯收入在1200元左右,通过其他途径获取收入微乎其微,而进城外出打工,每个月的收入都能达到1500元以上,远远超过通过种植农业收入。城镇就业机会和高收入岗位,促使更多的农民到城镇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收入差距为空心村的出现提供了生存空间[4]。同时村庄的规划管理工作一直以来是我国城乡规划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落后的村庄规划管理工作也促使了空心村的形成。缺少规划管理在我国农村是普遍现象。更有甚者,一些村庄没有乡(镇)域总体规划的指导,村庄更为分散,布局及其不合理,规模小,加上没有长远的总体规划管理指导,村庄建设相当混乱无序。当然,有些地方进行了规划的编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村庄没有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发展,村庄规划失去了意义,空心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

空心村整治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多年来,农村住房一直沿用一宅一院的习惯,平原地方宅基地面积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人均住宅面积。并且很多农户建新不拆旧、新建没规划、无序发展,村内新建农宅乱七八糟,杂乱无章,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残缺不全。所以“空心村”整治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对整治出来的土地,可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特点进行合理处置。可以统一收归村集体所有,然后再承包出去;对于规模连片的宜耕地,可发展特色农业;对适宜市场开发的,可实现土地增值,这样一来,群众、集体均可受益;有利于保障经济发展用地。整治“空心村”,可以有效地置换出用地指标,基本能做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平衡,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增加,保护耕地也便于落实。

为了有效的治理“空心村”问题,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宣传,改变人们观念。在土地法实施细则和地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对农村村庄用地的有关方面制订详细的法律法规,切实堵住数量宠大的“空心村”造成大量土地闲置浪费的缺口。鉴于农村许多村民不知法、不懂法、不用法、不了解法律程序的现象比较普遍[5-6],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群众性法律法规宣传,增强农民保护土地的观念,建立普遍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机制。使农民明白“一户一宅”的有关规定,增强保护耕地的意识。2制定有针对性的城乡统筹规划。使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乡空间布局、人口流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得到协调发展,以期能够预防空心村的出现或者减缓减轻空心村的程度。空心村是农村人口减少的一种现象,因此,必须通过规划,充分预测可能出现的农村人口流出规模与结构,以合理的城乡空间布局为指导,使城乡人口流动走向有序化;对农村社区进行有效的整治,采取必要的撤村、并村等措施,逐步减少人口稀少、生活艰难、服务无法到位等问题严重的山区村庄;以经济状况、发展前景和生活环境较好的村庄为基础,建设农村地区的重点发展村,规划好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使村庄建设和产业建设能够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3加强管理,建立有偿使用制度一要加强宅基地的管理。村民申请新宅基地,考虑实际状况,老宅基地要上交集体;对未审批而自行建房的,要依法从严处理,坚决杜绝一户多宅现象,并对已批宅基地进行核查登记入册予以管理。二是对现有的旧宅基地进行整治。旧宅基地整治是“空心村”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对非法占地的建筑物、构筑物等,要限期予以拆除。在农村受农村人口生、死、嫁、娶、迁移等多因素影响,农村宅基地的空闲也随之增加,可实行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约束农民空置宅基地的行为。具体做法是当村民违反土地管理法规定,超标建房,对超出法定面积的部分,应交纳宅基地使用费。4逐步实行新居民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且在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充分考虑新民居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例如河北省保定市雄县陈家台村利用农村闲散土地,采取先建后迁的办法,将分散的住宅改为社区住宅,复耕土地,为下一步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空间和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而雄县胡家台村考虑到村内人口较多,自发新建的住宅较多,在新民居建设中则采取了滚动发展模式,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成方连片,分期建设。各村在建设前要坚持以人为本,多问问群众乐意不乐意;建设中要体现统筹兼顾,既要抓好工程建设,还要注重保护和继承特色;建成后要绷紧科学发展这根弦,多考虑长远谋划。

空心村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它是各种复杂社会历史背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于空心村的改造应该贯穿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而非短期内由少部分人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这需要有关领导决策层以及广大村民,在逐步建立健全的法规指导下,协同合作。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基础上把农村建设为规划合理、生活方便、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有生机、有品位的新农村。

参考文献

[1]许树辉.《农村住宅空心化形成机制及其调控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4(1): 11-12.

[2]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佳莉,陈银蓉.从土地利用成本角度解读我国“空新村”现象[J].乡镇经济,2008,(4):40-43.

[4]丁首江.金融支持“空心村”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0,(1):85-86.

[5]王成新,姚士谋. 陈彩虹:中国农村聚落空心化问题实证研究[J].地理科学,2005(3)

作者简介:周佳丽(1983―),女,山西省大同市,工作单位:大连圣阳房地产土地评估有限公司,职务: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

上一篇:河北省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小议休闲度假区及移动酒店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