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休闲度假区及移动酒店规划

时间:2022-04-01 12:53:18

小议休闲度假区及移动酒店规划

摘要:旅游度假区作为休闲度假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载体,汇集了社会各界的资本,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旅游度假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规划

目前,休闲度假旅游正成为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旅游产品,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旅游度假区作为休闲度假发展的重要空间和载体,汇集了社会各界的资本,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旅游度假区对促进我国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规划技术层面来说,对旅游度假区,一般按功能分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休闲度假区、维修区,每个区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入口区和维修区可以统属于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区是度假核心地区,康体健身区、度假中心区、户外活动区和文娱活动区属于吸引物集聚区。在实践中,休闲度假区、度假中心区一般紧紧相邻,甚至完全合并成一个组团。

结合市场上地产公司在各地的发展意向,作为城镇化的运营商,在帮助各地实现城镇化的基础上,建成集农村城镇化、现代(旅游)农业、休闲度假为格局的综合体。现在,我尝试归纳这种产品规划的特性。

首先,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应遵循如下几个特点:

1、资源评价(着眼环境)。旅游度假区不仅要具有视觉感官性,还要有舒适的体验性,因此具有良好的度假环境应该是旅游度假区的基础条件。此外,应增加对度假区整体气候特征(包括温度、湿度、负氧离子含量等)、环境品质(包括空气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等级)、生活方式等分析,提升总体环境整体评价。

2、市场评价(针对人群)。旅游度假区更注重不同方式的度假体验,因此应该按照人群划分而非距离来研究市场。如运动休闲度假的客源人群主要为中青年客源市场,康体休闲度假的客源人群主要为中老年客源市场等,浪漫休闲度假的客源人群主要为情侣市场。站在“人群”的角度划分市场,更具有针对性。

3、空间布局(开放性、区域性)。旅游度假区更多采用开放式的空间布局,范围不仅包含主要景区,还要注重度假景区和周边社区(包括城市和乡村)的结合,把周边的社区等纳入到景区中来,依托社区整治当地环境、建筑风貌,选取适当地点,引导当地百姓开发特色住宿和特色餐饮项目,作为度假区服务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度假区的接待能力,形成一个大型开放式环境。

4、交通规划(强调人的尺度而非车的尺度)。休闲度假旅游是一种以社区(城市或乡村)为依托、以深度体验为主线、以散客和自由行为方式、以产业融合为开发形态的一种融合性生活式旅游,注重的是一种休闲体验。站在“度假”的角度,要的是消除快节奏,提倡慢活、心静的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慢行系统可以是自行车、船舶以及步行等。增加道路绿化率,提升交通设施的服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5、产品设计(游客体验)。旅游度假区规划在于“线”和“面”的设计更甚于仅看重“点”的设计。根据不同景区的特色,设计旅游线路,把点与点连接起来,形成一种产品组合和线路组合。根据不同的休闲度假类型,打造不同的旅游线路,如康体休闲游线、生态农林游线、环岛(水域)游线等等。在点与点的旅游线路中,尚须注意选取景色较好的路线,使游客可以观赏沿途的美丽风景。

6、规划重点(设施与服务)。旅游度假区的规划除了景区打造外,还要注重完善度假区的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功能设施,优化度假区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例如可以建设蕴涵当地文化特色的主题酒店、主题餐厅等,这样就把旅游要素变成了旅游吸引物。

鉴于此前已对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进行了讨论,下文仅对 休闲度假区中新型酒店――“移动酒店”这一新兴产品进行区域规划的表述。并以某项目为例,重点陈述“移动酒店客房”区域规划,并着重从几个方面,去考虑能适用于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模块化布局规划。

首先陈述一下规划考量的因素,主要从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设计出来的三种不同的规划片段进行说明。

一、 建设占地及景观资源的高效利用。

从酒店建设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使用需求、发展进度和使用效率等方面考量,移动酒店客房适宜划区域进行分期建设,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

分期建设时应从如下几点进行考量:一是分步实施,考虑每期或每批次建设规模及相关的配套需求;二是协调发展,每期建设都是整体建设的组成部分,要从整体布局出发,考虑各期或个批次建设的风格统一和协调;三是完善基础,基础设施包括室外交通、绿化景观、给水排水、供电供暖主管的分布等;四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的考虑因素有很多,仅从规划设计方面来讲,酒店建设除了分批建设、预留用地以外,还要考虑度假酒店区域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配套服务的完善。

首先应根据地块的地形地貌,结合周边环境情况,确定地块的价值排序,根据每期的使用需求来确定选用相匹配的区域。考虑到每一批酒店客房的建设都采用一个或几个小组团,令每一批次建设的酒店客房都有一套完整的基础设施和系统的服务。这样,一方面节约前期建设的占地面积,为后续建设预留足够的平面空间与景观带。使得每一批建设都可以拥有不同的景观,既节约了土地和景观资源,又能使服务系统覆盖的范围尽量集中,提高服务运营效率,节省服务系统的运营成本。

其次在组团内按体验效果的不同确定客房的排布。客房排布原则:临近服务中心的主界面通常人流量较大干扰亦较大,宜排布便于与服务中心达到共享的公共配套设施及一般价值、小户型、休闲体验为主的客房【休闲房】。园区中心部位通过项目自身的景观塑造,通常兼备环境及交通便利双重优势,宜排布中等价值、中等户型、提供较高体验及服务为主的客房【度假房】。临近自然景观的主界面,通常处于环境幽静的组团深处,宜最大化地利用其自身的景观优势,排布高价值、大户型、提供深度体验为主的客房【景观房】。每一批客房均能提供不同层次体验的酒店客房。这样不同层次的客房在组团内的比例与项目整体的比例可根据项目特殊性进行详细定制,甚至根据市场反应进行调整。

二、 建设、维护成本与管理服务成本的控制

结合原有地形地貌,以组团的方式进行酒店客房的集约型建设。依据现有地形地貌,能最大程度上减少土方的开挖、回填和搬运工作。以组团的方式进行建筑的施工,施工过程对整个地块的影响比较小,减少了对整体项目环境的破坏和竣工再复原工作的费用。

设备的运营及维护成本的控制。“移动酒店客房”的建设成本的控制,除了建筑主体成本以外,包括给水、排水、供电、供暖等配套设施的安装成本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时,对设施数量的控制上。组团方式进行开发,能最大程度上减少能源输送距离,既能减少建设成本,也因维护管道长度的减少而控制维护成本。此外,管道输送距离的控制,也是节能的重要手段。

配套设施的成本控制。度假区内酒店客房的配套包括道路、景观、服务中心、等。以组团式分期建设,能很大程度上减少相关配套的建设数量,相应的道路,景观以及服务中心内的就餐面积等,都能按建设规模进行匹配设置。以此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综上,我们设计两个规划片段:

半岛式片段

河畔式片段:

以上两种规划形式既打破传统的兵营式排列布局,又创造良好的户外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考虑了服务的效率。客房布置时形成有角度的错位,既可以消除整排单一建筑带给人们的压迫感和闭塞感,又给通风和采光建立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对每一套客房来说,都就近拥有一个景观的观赏视角,体现客房本身的差异化原则。客房之间的合理间距离,除了能保证客房的私密性外,每个客房都能欣赏属于自己的景观,体现了酒店客房规划的均好性原则。不同户型客房的占地面积不同,为客户提供不同层次的体验回馈,并能与酒店管理很好的匹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出游观念的日渐成熟,经过初期单纯以观光为目的的发展阶段之后,将转而追求更新的旅游方式。人们外出旅游,再有了一定的旅游经历之后,更渴望身心测底的放松与休闲的生活――或到风景秀丽的地方小住几天,或到度假区修身养性一番,远离城市的喧闹在大自然中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因此,休闲旅游正日渐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旅游首选。移动酒店的出现更为一些规模较小、起步较晚的景点提供一种新的旅客住宿方式,同时也让旅客能接受并追捧,为旅客提供别具风情的旅游体现。

上一篇:“空心村”问题及整治研究 下一篇:已建成人工环境中的建筑技术缺陷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