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

时间:2022-06-30 08:48:58

浅议刑法中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

【摘 要】我国刑法上的酌定量刑情节作为刑罚适用的参考依据,对于犯罪分子的刑罚适用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刑法总则并未规定对于酌定量刑适用的具体规则,加之学术界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研究仍然未达到一定的深度。这无疑影响了酌定量刑情节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笔者通过文章在宏观上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介绍,并初步提出该量刑情节的适用原则,最后从自身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法定化的理论与实践进路提供完善路径。

【关键词】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立法完善

一、酌定量刑情节的理论基础

(一)酌定量刑情节的内涵

该情节是指没有法律明确列明的,通过司法实践总结出来的,对于犯罪分子的刑罚适用具有一定意义的,能够影响对于犯罪分子的具体量刑的若干因素的总称。该情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犯罪分子的行为的危害性大小,可以作为对于犯罪分子刑罚适用的参考依据。

(二)酌定量刑情节的特点

1. 刑法未明文规定。法定量刑情节有刑法的明确列明,适用上存在一定的便利性;而酌定量刑情节便不能享受此等待遇,由于刑法总则及分则中并没有针对酌定量刑情节具体如何适用的规定,使得司法机关在具体适用酌定情节进行相关的量刑时,并不能有效的发挥酌定情节应有的功能。

2. 适用范围较广。与法定的刑罚量刑情节相比,酌定情节适用范围较为广泛。广泛存在于犯罪行为的预备、行使过程、犯罪既遂之后的范围中,也存在于犯罪分子的日常行为规范、行为表现、口碑等。而法定情节只现定于刑法总则明文列举的具体情形,而不能过多引申。某情节只要能够影响犯罪的发生,能够影响刑罚的适用,便可以纳入到酌定情节的范围中来。

3. 适用的随意性。鉴于酌定情节未有刑法明确界定,这使得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在适用酌定情节进行相关的刑法适用过程中,基于自由裁量权,依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及司法经验,予以具体适用。由于适用程序及规则的缺乏,导致适用上自由裁量行为大行其道,并没有一定的可供遵循的规则,导致适用上随意性的普遍存在。另外,由于我国的案例指导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法律效力,这使得下级法院并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上级法院指导性案例中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有益经验,而是出于自身对于刑法的理解来适用刑法。

二、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原则

(一)合理运用

鉴于酌定情节缺失法律的明文界定,所以赋予司法机关在适用该类情节时的自主决定权。通过司法机关的解释,来对于该类情节的具体适用予以明确。但是,对于酌定情节的适用,并不能为所欲为,任由司法机关随意作为,而应遵循基本的刑法原则,对于其使用行为予以合理限制。以保障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酌定情节对于刑罚适用的功能。

(二)综合考量

酌定量刑情节中,存在相互掣肘或者相互抵消的情节。因此,我们应将所有涉及到的酌定情节进行综合考量,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对于犯罪分子科处合理的刑罚。具体来说,可以将设计到的酌定情节予以科学分类,将这些情节分为对犯罪分子有积极意义与消极意义的情节。司法机关应综合考量这些情节,将能够抵消的予以抵销,以科学确定犯罪分子的量刑幅度。

(三)杜绝重复评价

司法实践中,有时在关于犯罪分子的酌定情节中,存在若干重叠或者重合的情节。这时,我们应选择其一来具体认定,而不能全部予以适用,因为这会使得对于犯罪分子进行重复性的评价,无形中加重了犯罪分子的刑罚,违背了罪行相适应原则。

三、完善酌定量刑情节的措施

(一)实现量刑上的规范化

1. 提升法官的职业素养。司法实践中,关于酌定情节的理解适用,更多的依赖于法官自身对于刑法的理解解释,并通过该解释来指导其行为。为了有效保障法官的解释行为的科学性,应保障法官的职业素养的质量。而法官的职业素养通过两方面来决定,一是选任标准,二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对于选任标准,我们应不断完善党群机关招聘考试,提高考试的含金量,通过高水平的考试来选拔高水平的人才;对于实践经验,我们应不断加强法官的业务培训力度,并通过有经验法官的传帮带,来有效提升新任法官的职业能力水平。

2. 落实案例指导制度,为法官的酌定情节的适用提供参照依据。下级法院应组织本级法院的法官,积极学习最高院的相关指导案例,对于其中的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规则予以深入领会,从而在以后的审判中,形成统一的适用规则,来为以后的常态化适用奠定实践基础。由于最高院指导性案例对于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下级法院的法官应在具体的审判实践中,积极适用最高院的适用精神,不断强化自身适用酌定情节的水平。

(二)理念上的规范化

法官在具体适用酌定情节的过程中,除了遵循以上要求外,还需在理念上予以规范。具体来说,法官在具体的司法审判中,在酌定情节的具体适用过程中,一方面应秉持刑法的基本原则而不能逾越,以保证刑法适用的公正权威性;另一方面还应坚持保障犯罪分子应有的基本权益的宗旨,在处罚犯罪分子的过程中,不能通过酌定情节的随意适用,来侵害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此外,法官应逐步摒弃偏爱法定量刑情节的司法传统,而应逐步强化酌定量刑情节的适用意识。通过以上两种适用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酌定情节的良好运用。在给犯罪分子应有处罚的同时,确保酌定量刑情节功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小延.酌定量刑情节的范围探析与界定[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3(8).

[2] 王洪淼,张红颖.酌定量刑情节探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3] 于萍,吕卫华.常见酌定量刑情节影响死刑适用的若干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5).

作者简介:王信(1989.04- )男,山西晋中人,山西大学2012 级刑法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中以文化差异视角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比较研究 下一篇:小论国际私法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