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6-30 08:13:52

关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从用人单位的反馈资料入手,分析高职高专英语水平现状,及影响语言运用能力的因素,并对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材建设、教师水平、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 分级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着能否培养出新形势要求的高级技术应用型现代人才,但是目前我们高职高专的英语教育在多大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对我们高职高专生的英语水平和能力评价如何?我们组织了问卷调查:其中有学校、科研单位、工矿企业、商贸公司、旅游、金融单位等。79. 4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英语教育应以“听说”为中心。但在现实中,我们毕业生的“听说能力”较差,89%以上的被调查单位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未达到工作中“听说英语能力”的要求,不能与外宾进行流利的口头交流,而在专业英语的口头应用方面则更差。72%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翻译写作能力不能令人满意。即使学生自认为最好的一项“读”,也有58%以上的单位不满意。可见,高职高专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语言运用能力的因素

1.生源。生源整体素质偏低,类型复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还有3+ 2 , 2+ 3等多种多样的生源。这些学生来源不一,学习起点不一,尤其在英语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2.教学模式。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注重语言知识教学,而轻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一节课下来,学生只是偶尔回答"Yes"或"No",部分学生整堂课一个英语词也未说,更谈不上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活动,有针对性、实践性,实用性并具有创造性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则微乎其微。

3.教师素质。“双师型”、“双语型”教师凤毛麟角,加之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听课、参加学术会议、相互交流的机会很少,而他们自己也无暇进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手段。

4.教学条件。许多院校没有足够的语音室可供使用,教师只能用录音机上听力课。教材老化,选材陈旧或脱离生活实际,影响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5.测试手段。英语是高职生的一门考试课,且以笔试为主。分数是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以及学生评优依据,就业的参考,从而使英语的教和学都过分看重分数,忽略了英语的实用性。

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第一,根据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实施“分层走班”的教学管理模式。所谓“分层走班”并不是简单地按学生的成绩或学生的智力分班,而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四个方面的综合情况,合理确定每个学生的英语级别。根据培养目标和《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结合目前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实际,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详细标准,通过测试,确定出高、中、低三个层次。学习潜力包括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生的自评并不是让学生盲目地给自己打分,而是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做出自我评价。上述四个方面的评判都由高到低分成A ,B ,C三个层次,合理确定出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级别,也就形成走班后的三类班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这样就使学生一直处于动态管理之中,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构建多元化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重教而不重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如游戏式、小组讨论、报告会、演讲、竞赛、辩论以及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把教与学弄得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和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也可以不定期地把学生拉到社会上去(如涉外企业、交易会等)进行实践锻炼,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语言学习中心的人机对话及各种真实的语言材料能提供使用语言的机会,弥补缺少语言环境的不足。英语自主学习中心可配有图书杂志、音带像带光盘等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库(学生可在线浏览教学内容)、网络助学系统(教师通过网络指导学生学习和解答学生问题)。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独立学习英语。中心可配备指导员,由教师或经培训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

第三,完善课程设置,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目前,职业技术院校大部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已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稳定性,但从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角度衡量,仍需增加或减少一些专业或课程。例如,根据专业情况适当增加口译和笔译、中英文秘、速记、档案管理等课。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课上,也体现在专业英语教学上。有效的、健全的专业英语教学是不少职业技术专业不能缺少的,如职业技术教育中的旅游、商务、外贸、宾馆、饭店、计算机专业等。学好专业英语,有利于在日趋激烈的社会就业竞争中凸显职业技术专业学生特色,提高竞争力。

第四,加大教材和教学设施建设的力度。教材要以够用为度,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应该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保持教材静态与动态的统一。所谓静态,是指教材内容,如阅读材料,可选编一些公认的经典名篇,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使学生充分了解英语语言的词法、句法及篇章特点和文化背景知识;所谓动态,是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语言水平及时展,随时选用补充一些教学材料,以保证内容的实用性及语言的时代性,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收集企业运作中实际使用的素材或自编教材,也可以结合我国高职高专的外语教学实践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和引进外国教材。此外,要加强立体化教材建设,所谓立体化教材是指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多媒介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立体化教材不仅要有主教材,还应有辅助出版物;不但有低介质教材,还要有音像制品、电子与网络出版物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材。除此之外,还应配备相当的教学设备,保证立体化教材的应用,以及教师课堂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并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来自学。

第五,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适应实用英语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的保证。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既要懂一门外语知识,又要懂其他一门或两门专业课,我国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大多数是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直接进入学校的,尽管外语学科知识比较丰富,但职业知识比较贫乏,很难要求他们成为“双师型”的教师。所以,要有效的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必须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为了加快“双师型”的外语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我们必须在以下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要不断引进既有实践能力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合理完善师资结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英语专业教师到企业、公司等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开展相关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特定专业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科技、新工艺的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外语教师到教育部批准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培训;制定激励措施,是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学校要把“双师型”外语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根据外语教师现有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第六,改进考核方式。采用“形成性评定与总结性评定并重”的方法,抛弃过去那种“注重总结性评定,忽视形成性评定”的方式。事实上,过去那种“二八开”方式(即平时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80%),形成性评定只是一种走过场,并没有实质的内容和作用。因此,我们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比率调整为1比1,即各占50%。形成性评价应包括:(1)平时考勤(10%)。(2)课堂应答(10%)。(3)作业(10%)。(4)读、写、译技能实践(10%) 。(5)听、说技能实践(10%)。(6)参加大型英语活动(如英语演讲大赛)获奖者另有10%的附加分。总结性评价的改革应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不是考查他们的做题能力。为此,我们可将考试内容分为五大“能力模块”,分别建立五个子题库。五大“能力模块”的构成如下(l)听力(25%); (2)语法及词汇(15%); (3)阅读(25%); (4)翻译(20%); (5)实用写作(15%)。以上模块的测试深度与广度,应按照2000年教育部教育司颁发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来设置。

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9-95.

[2]徐小贞.高职英语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6-102.

[3]刘军谊.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18-134.

上一篇:论教师教学的两种境界 下一篇:推行社会责任,促进河北循环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