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征赏析

时间:2022-06-30 07:43:50

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征赏析

摘 要: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性与贵州花灯音乐一脉相承,但是在仡佬族的花灯音乐里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不同的三种结尾构筑了仡佬族花灯音乐的三种独特的音乐风格。本文试图引用更多的实例来论述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的徵调特征,以便让读者欣赏仡佬族花灯音乐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征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2-0170-02

花灯音乐是汉族民间音乐的一种音乐种类,当其流传到少数民族中后,久而久之就很自然地带上了浓厚的少数民族地区色彩。黄允缄的《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的花灯调中,常常融汇了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黄允缄2006:61)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的特殊性也是这样形成的。程天健在其《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说:“贵州花灯音乐以热烈明朗为其特点,多采用五声徵调式和商调式,其次是羽调式。”(程天健2004:59)以此来看,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征脱胎于贵州汉民族花灯音乐看来是有依有据的,不过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却特别发展了徵调这个特征,而且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

花灯属于汉民族歌舞戏,集歌、舞、乐、剧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由于部分花灯表演具有情节和角色,所以也把花灯归为地方小戏中。花灯戏真正形成也不过于清朝中晚期,但是如果一定要溯源,它很明显是演变于我国古老的歌舞百戏。务川仡佬族花灯表演更自由、洒脱,一般不具有固定的程式,部分表演者手执道具,头戴面具(当地形象地叫“戏脸壳”)。音乐曲调很少新创,但是歌词是随时改变的,主唱者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填词,也叫“见子打子”,附合的几个人(又叫帮腔)基本就是在尾部重复主唱临时填的词和固定的衬词,如:“依儿呀儿哟”。唱歌的人也是锣鼓队,每人手里各执一样打击乐,主要有鼓、拨、锣、马锣子(当地叫逗锣子)等,唱打分离(唱时不打,打时不唱)。表演队常有四五个人,可以表演“划龙船”(旱船),也可以表演舞狮子,还可以表演推推灯等,他们配合着锣鼓演唱队的节奏和歌唱,运动式的自由的表演,整个场面犹如程天健在《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中描述的一样,欢快热烈,喜气洋洋。当地老百姓不懂鼓掌,一般用起哄、吼叫等方式表达其内心的高兴和赞赏,所以有时整个场面也是一度处于闹哄哄的境地!但一般不需要维持治安的人,小孩由大人看管好就行了。

务川仡佬族花灯音乐主要以徵调式为主,其他调式音乐相对较少,有羽调式、商调式、宫调式以及角调式。在现存的音乐中角调式音乐是比较少有的,但是在仡佬族花灯音乐中依然存在,如谱例1就是一首典型的仡佬族花灯音乐,主调是角调式,是一个不常见的作品,大体由三句组成,每句六个小节,前两句是(4+2),后一句是(2+2+3),句式特殊,调式少见。歌词也是衬词较多,实际具有意义的词非常少,在实际的表演中本曲很欢快、热烈,领唱合唱相间,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仡佬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下面我们就以其花灯音乐的徵调式特征为例来领略这个古老民族的音乐艺术风采。

一、徵调式花灯音乐中蕴藏着语义特征

许多国内外的民族音乐家在研究音乐与语言关系的时候,大部分的结论都是音乐符号有语义特征。虽然我不敢说仡佬族人在生活中像西方歌剧一样用音乐来交流,但至少他们是可以用音乐来传递很多信息的,而特别是在花灯音乐里更能体现,歌唱者需要统一节奏,统一步调,所以音乐一定要干净利索,印迹清晰。为了防止领唱者随着歌词的改变音乐自然变化致使帮腔的人找不着北,所以在前面不管领唱怎么自由变化,怎么加花,最后一定得唱那句固定的音乐,让帮腔的人能准确的合上来,因此就产生了语义效果。

二、徵调式花灯音乐风格与结尾的关系

在众多的仡佬族花灯音乐中,音乐风格迥异。笔者经过多次细心对比研究发现这些徵调式音乐的风格与音乐的结尾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旋律结束进入徵音的时候如果是辅助音式的或者说是上下波音式的结尾,即:5 6 5,那么音乐作品的整个风格都是以抒情、委婉为主,音乐跳度较小,多以级进加小跳的旋律线进行。如果结尾是经过式的,或者是反向进行到徵音的结尾,音乐一般都比较忧伤或者伤悲,这和大众音乐相似,这更能说明了音乐是世界共同的语言。还有一种就是八度跳进结尾,这类比较特殊,音乐一般都比较奔放、豪迈。旋律进行跳度较大,山歌、劳动性质特别突出。综上所述,我把它们归纳为三种:一种是辅助式或叫波音式结尾,另外一种是经过式结尾,再一种就是大跳式结尾。下面我们以实例说明。

1.辅助式或波音式结尾型。这类结尾形式的花灯音乐特别多,主要风格都是以抒情、委婉、细腻和略带忧伤,如《送郎歌》开始就以一个切分音把“送朗”的离别痛苦表现出来,接着以g1(1) 、e1(6)、d1 (5)的级进下行更是把分离的难依难舍之情推到了新的高度。接着第二句还是以切分音的保留格式开始并运用传统的“鱼咬尾”发展手法完美走到具有语义的辅助式结尾上(5 6 5)。

2. 经过式结尾。经过式结尾的花灯音乐和辅助式结尾的花灯音乐在风格上有相似之处。经过式结尾的花灯音乐一般都比较忧伤和悲情,反向进行的结尾也有些许的欢快。

悲伤的音乐在当地花灯里一般不唱,花灯多数也是在春节元宵时候跳唱,但有时在仡佬人家办丧事的时候,也有一些吹打表演。更多的这类音乐都独立出来在民间中作为世俗歌曲传唱。

3.大跳式结尾。花灯音乐一般都比较欢快、热烈、粗犷的特点。劳动性特点尤为突出。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仡佬族花灯音乐同样也是来源于民族的生活劳动中。

一般来说仡佬族的花灯音乐主要还是用一些调侃,含沙射影式的骂人方式进行,当然也有挨家挨户跳花灯讨要财米的时候,说吉利话!上述这种粗犷和热烈的大场面表演多数有玩龙灯和舞狮的时候混用。

仡佬族的音乐都是来源于生活,在花灯音乐里却不分“场合”,不分“章节”,无拘无束,随便唱,花灯音乐可以在生活中唱,可以在劳动中唱,可以在谈情说爱中唱,可以在红白喜事当中唱,都是即兴的见子打子,随便换词。这也许是仡佬族音乐随着时代与时俱进了。不过真正要探原始的古老的仡佬族花灯音乐,由于史料有限,难度较大!

三、徵调式花灯音乐形成的原因

上文我们引用了较多的例子,不难发现有仡佬族花灯音乐里有两个共同的特征:一个是仡佬族花灯音乐徵调特征在众多的音乐中独占鳌头。二是仡佬族花灯音乐里大多作品一开始就是切分音,也就是说切分音在仡佬族花灯音乐里也占有很大的份量。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臆断”的猜测,仅供参考。

(一)斗争中铸就了徵调式音乐的灵魂

据在更多的音乐理论书籍上对民族音乐调式的论述中,徵调式具有西洋大调式调性色彩,大调的色彩明亮,铿锵,有战斗的特性,所以说徵调式是一个斗争性质的调式。在仡佬族的徵调式音乐中有两种倾向色彩,一是徵调式与其下属调结合的徵宫色彩,另一种是徵调式与其属调结合的徵商色彩。奇怪的是徵宫色彩的徵调式音乐并不会被下属调侵略,结合得天衣无缝。在更多的仡佬族花灯音乐里,徵宫色彩居多,这样斗争性的色彩更浓。徵商色彩的音乐具有一定的伤感程度。

纵观仡佬族的发展史,其显示了仡佬族的历史是一部斗争的历史,从璞人——僚人——仡佬人的发展一直都充满了血腥而残酷的抗争,仡佬族人英勇、果敢、精明。过去在与汉族和其他族人的斗争中能幸存下来实属不易。所以仡佬族徵调式音乐色彩就是斗争的音乐色彩。切分音节奏性也是一个战斗性节奏性,例如麦新的《大刀进行曲》开头那个切分效果,当然仡佬族里的切分音型可能还与劳动节奏有关。对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仡佬族的《放信歌》里觅其根源。仡佬族人之间就是通过唱《放信歌》来传播外族侵扰的信息,这歌也以徵商调式为主并具有切分弱起效果。

(二)宗教里寻觅安宁

其实仡佬族的徵调式音乐色彩可能还有一个来源,那就是宗教的影响。务川仡佬族聚居地存在着多种混杂的宗教,主要以道教为主,外加各种巫教,而这些教都以唱歌的方式传教宣教。具笔者无数次的与这些宗教活动接触,发现他们的音乐90%以上都是徵调式音乐,甚至就连带颂唱的念白都是建立在徵调式特征上。当然这也可能是宗教吸纳了仡佬族徵调式音乐的特征。在这里,限于资料和篇幅就不再展开论述了。

(三)语言框定了音乐徵调式色彩

“仡佬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古老民族,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民族,是一个自主拓荒而不侵略他族的民族,也是古夜郎国的主要民族”(具贵州省仡佬族音乐研究专家张人卓介绍)。由于地处边区,地势险要,沟壑纵横,所以说话的语调都比较高,高声喊话是常用的音调。而徵调式的徵音(5)正好是这个语言发音的切入点,于是徵调式音乐的个性就可能这样逐渐形成。

仡佬族徵调式音乐的形成很复杂,应该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地理的条件,还有民族的生活习性以及和外来民族宗教交流融合等等的原因。所以我们在这里三言两语是说不清的,也道不明的。如果我们要用更多的语言来企图说清他,倒不如我们来好好欣赏这个古老民族给我留下的珍贵的徵调式花灯音乐!

参考文献:

[1]黄允缄,王璨,郭树荟.中国传统音乐导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版.

[2]程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版.

[3]张文.夜郎古歌——仡佬族民歌简介(一).校园歌声,2005年01期.

上一篇:论歌曲的体裁、结构与即兴伴奏的关系 下一篇:紫砂素身圆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