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听说能力为重点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时间:2022-06-30 05:22:12

论以听说能力为重点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摘要: 高等职业院校英语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首要目标,以岗位为导向,加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依照《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当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听说能力不强问题,给予分析,提出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改造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三个方面着手,加强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突出实际应用的原则。

关键词: 高职英语;英语教学改革;英语听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6-0233-0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高职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都很大程度上得以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工厂乐于招聘经过专业学习的高职学生。目前以就业为导向,很多高考学生理智报考学校,决定他们选择高职类院校的主要原因是比起大量的本科生的就业困难,高职生的就业相对容易。在人才交流市场上有很多岗位是面向高职学生的。在这种大好形势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高职院校快速发展,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也与此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涌现出一批精品课程。2003-2008年的六年间,高职高专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74个专业605门,其中外语类15门,占2.48%。高职外语类精品课程数量少,地域相对集中(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广东省7门,占到近一半的比例,江苏和山东各2门,而广东省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独自建成了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占到了26.67%,这一数据不难得出我国中西部地区高职英语精品课程还非常的少,而相对于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是远远不够。在此种现实下,高职院校必须重视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创建出更多更好的适合本学校专业特点的高职英语课程。

1 当前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对毕业生要求的变化,高职英语教学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变化一直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改进,逐步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是从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英语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教师上课采用传统模式授课,不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讲解语法、词汇、翻译、写作和备考辅导等,为了增加学生英语AB级考试的通过率,把考级作为首要目标。这样使学生也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思维模式:英语学习就是为了考级而顺利拿到毕业证书(有些学校实行,学生必须获得A、B级证书才能拿到毕业证),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此,学校英语教育没有完全突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应用性与实用性,不符合新的《基本要求》,不能全面完成培养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

在大学里,如果把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全面铺开,要求全部都学得很精是不可能的。在大学阶段,要解决听说能力的培养问题(张尧学2008)。而我们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英语学习是学生为以后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必要手段。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英语对他们至关重要的就是听、说能力。所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教学时间短,要顾此就会失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就成为空话,所以必须重视英语听说。张振邦说:“高校的英语教学迟迟不与专业挂钩,怎能要求学生毕业后走上需要专业英语的岗位能胜任愉快?”对大学生要强调听说训练,只要听说上去了,其他技能也随之改善,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持续自主学习英语(王初明2010)。因此,将有关于学生专业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课堂中,不仅使学生真正的了解英语是学有所用的,而且也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2 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2.1 转变教学理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一般来说,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投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育,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使学生情绪饱满、热情高涨。学习兴趣不仅能转化为学习动力,而且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下敢于表达,敢于交流,这样才能达到英语学习的“讲得出,听得懂,用的对”。

2.2 改革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逐渐为我国广大职教领域里的教师、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所接受,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改革话题、一个倍加推崇的教学模式。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就要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三P”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的教学模式(束定芳2004)。把注重“理论教学”转为注重“实践教学”,把“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高职高专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教学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下,我们在具体课堂上应该抛弃以往用的教科用书,而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工作的任务,由学生去完成。

2.3 课程设置设想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非英语专业院校的英语课程设置均是只有第一学年开课,课时大体为120学时,第二学年依靠学生自学,报考英语等级AB级考试,第三学年学生进岗实习。此种英语课程的设置,是无法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的。课时的局限性使AB级考试的重担全都压在了120节课时上,因此教师疲于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学生的听说练习,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说不出的“哑巴式”英语。高职高专教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刘黛琳2007)。课程设置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强调能力本位(姜大源2008)。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课程学时分配体现重视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内口头交际能力,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景设计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使英语口语教学贯穿在校教学整个过程。附表(表1):拟订未来课程设置。

3 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把原大纲提出的“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主”改为“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新教改提出以提高大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以此带动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为目标。

我国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正逐步深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学生和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需求还有距离,教师应通过强化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强调其交际能力,提前对专业基础英语口语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这些措施也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英语考试,使学生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应以听说为重点,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优先考量,才能适应现代高职高专教育的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能力过硬的、新型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航海专业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教学大纲[S].2008.

[2]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4).

[3]本书编写组.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刘志鹏.面向新世纪搞好专科英语教学改革[C].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1995.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王初明.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改革[J].外语界,2010,(1).

[7]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8]尹华玲.从我校口语测试看专科生口语教学的必要[C].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1999.

上一篇: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实践 下一篇:“套餐式”民族体育选项课理论构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