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管理方法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6-30 03:46:15

“6S”管理方法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 6S 管理方法的含义及作用,探讨了将6S 管理方法运用到中小学实验室管理中的实施方法。要通过对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人员素养、安全措施的实施,有效解决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等硬件资源过多造成物品杂乱无章的问题,大幅提高实验室效率,保障实验室安全,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素养,有效提升实验室的形象。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6S 管理方法;应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随着中小学实验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学的加强,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实验手段的应用,对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就必须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引入先进理念,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为此,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6S”管理方法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一、“6S”管理简介

“6S管理”是现代工厂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其作用是: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预防为主,保证安全。主要内容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此6词的英语字头皆为“S”,因之简称为“6S”)。清理、整顿、清扫、安全,是 6S 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现代企业通过 6S 管理,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员工素养,保证生产安全的目标。虽然中小学实验室和企业工厂有所不同,企业是生产产品的,而实验室是培养高素质人才。但实验室的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一样,本质是相同的。因此,在实验室引入 6S管理机制,对于培养学生认真、严格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学习作风具有很好作用。

二、“6S”管理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1、实验室的整理

整理是实验室 6S 管理的第一步,要根据实验室功能,结合实验室教学任务及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规划,针对仪器设备、物质器材等资源和场地空间现状,进行优化布局。对那些与教学、科研无关的物品,坚决撤走,不保留。在实验室整理中,首先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按照整理的要求,根据学校有关仪器设备的管理规定,向主管部门提交“实验室 6S 管理—整理”报告,整理中,要坚持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科学布局,最大限度地腾出实验室的空间,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塑造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提升实验室形象。

2、实验室的整顿

整顿是指对整理之后实验室的设备和物品按照功能区( 分类) 进行定点存放。整顿的目的是使实验室的设备、物品一目了然,形成一个整齐规范的实验室环境,突出仪器设备、物品存放的安全性,减小教学过程中找寻物品的时间,有效降低器材及消耗品的库存,这是提高效率和空间利用率的基础。实验室整顿有“三个要素”,分别是场所、放置和标识。场所主要是要求仪器设备及贵重器材的放置位置原则上要100% 固定,所有物品、易消耗品的保管原则上要定点、定容和定量,室内只存放实验室所必需的物品。整顿时,要进行分类处理,依据场地大小和相关存放规定进行整顿的优化设计,即“实验室 6S 管理—整顿设计”报告,明确包装方式、存放数量、摆放位置和固定方法; 提出需要改进与完善的方案及其方法、措施。整顿中,要把握摆放“三定”、标识“三明”的原则,即摆放要定点、定容( 包装) 和定量; 标识要名称明确、型号明确、性能状态明确。科学规定放置方法,规范标识内容。在设置摆放中: 设备操作方便、安全,符合操作规定要求; 物品易取易放;仪器、仪表及物品摆放不超过本类区所规定的范围;可利用立体空间。在标识中: 标识要规范,按照装备部件包装标识要求制订统一标识牌,贴( 订) 在规定、易观察寻找的位置;标识内容信息要明确,除“三明”外,还要明确使用、维修等信息;标识要与使用登记统一,“仪器设备使用登记簿”是标识信息的补充;物品存放、设备操作、危险位置、行动路线、消防装置等进行场地标识,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

3、实验室的清扫

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目的是保持实验室环境的稳定性,巩固整理、整顿的成果,减少安全隐患。实验室的清扫,不是简单的扫地、擦窗、倒垃圾的事情,它是有标准的、有责任的。保持整理、整顿的成果,贵在清扫。清扫是实验室人员养成良好习惯、形成崇高品质的重要过程。

4、实验室的清洁

将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工作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规范化,经常保持清扫后的状态。目的是创造清爽明朗现场,维持上面 3 个 S 的成果。所谓“清”,对实验室物品而言,即摆放整齐规范、清清楚楚; 对实验室人员而言,即物品帐目清、仪器设备状态清、管理规章制度清。所谓“洁”,对实验室场地而言,干净、卫生,清爽明朗; 对人员而言是一种要求,即一种良好工作习惯和品德。实现实验室清洁,光靠人员的自觉性是不够的,必须将上述 3 个 S 实施的做法及其量化标准进行制度化、规范化全面贯彻执行,才能使实验室进一步保持清洁。

5、实验室人员素养

指实验室成员( 老师、学生) 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和团结向上的品质。目的是增强对素养的认识,培养学生遵纪守规、按章办事的良好习惯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营造认真和谐的气氛。素养可以理解为素质与修养,也可以认为是素质的养成过程。

6、实验室的安全

指消除安全隐患,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如错位放置、不按规程操作、慌乱急躁、盲目焊接、用电过载等。二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如仪器设备工作过热、器材损伤、物品过期老化、线路漏电等。实验室 6S 管理始终把安全贯彻到各个环节中,突出环境安全,注重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安全技能训练,养成优良习惯,才能有效消除存在的人为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三、结语

在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通过执行 6S 管理,有效解决了实验室仪器设备、器材等硬件资源过多造成物品杂乱无章的问题,实验条件和工作环境显著改善,有效提升了实验室的形象。同时能大幅提高实验室效率,保障了实验室安全,增强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素养。

实验室 6S 管理是一项长期活动,需要科学的规划。在推行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的理念,突出良好习惯的养成和素养的提高; 坚持自检与考评相结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只有常抓不懈、认真落实 6S 管理思想、方法,才能使实验室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提高实验室的作用与地位。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教育对策 下一篇: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