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信论中的我执观

时间:2022-06-29 11:05:12

摘要:起信论中关于我执的表述同其他诸如中观、唯识的我执并非完全相同,在对我执的定义和分类上起信论对大乘佛教中的我执观进行了取舍融通,这也正是起信论的价值所在。

Abstract:letter from the enforcement of the expression on my other, such as in the concept, the Insight's ego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in the ego on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aith in Mahayana Buddhism, on the view I had to choose execution facility , which is the value of Faith.

关键词:起信论 人我执 法我执

Key words:of Faith human ego law enforcement I

起信论从出现不久就开始惹起争议,隋代的第一部《众经目录》就将《大乘起信论》编入“大乘论疑惑”部,说“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①之后起信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由此也引起对起信论价值的评价,有的认为起信论是伪经,故其没有任何价值,同样也有维护起信论的,认为其绝对正确。然而不论其是从印度传来,还是中国人自己造的,它在佛教的思想中都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我执,或名我见,梵语为萨迦耶见,是指对因缘和合之法妄执为我。《成唯识论》云:“我见者:谓我执。于非我法,妄计为我;故名我见。”②在小乘佛教中,我执为一切邪执的根本,也是生死的根本,可以说,在这里我执是无明的同义语。一般将我执分为两种:一种是人我执,一种是法我执。人我执即对五蕴和合的身心认为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存在。如《长阿含经》里说:“夫计我者,齐几名我见,名色与受,俱计以为我。”③法我执,是计执诸法有实性。唯识者更把我执和法执各分为俱生起和分别起两种。俱生起,依无始以来之熏习力,与自身俱起为俱生起。《成唯识论》曰:“无始时来虚妄熏习内因力故恒与身俱,不待及邪分别任运而转,故名俱生。”④依邪师邪思维而起之我见边见等邪执,谓之分别起。小乘部派佛教以证得人无我为解脱,而大乘佛教不仅否定人我,而且也否定法我。一切法,但有假名,如幻不实,一切皆无自性。但在大乘宗派中对于声闻乘断除的我执是哪一种却有着不同的见解。唯识者认为人我执浅,法我执深,小乘只能遣破人我执,法我执只有菩萨才能破除。《成唯识论》云:“二乘有学圣道灭定现在前时,顿悟菩萨于修道位,有学渐悟生空智果现在前时,皆唯起法执。我执已伏故。二乘无学,及此渐悟法空智果不现前时,亦唯起法执。我执已断故。八地以上一切菩萨所有我执,皆永不行。或已永断,或永伏故。法空智果不现前时,犹起法执。不相违故。”⑤中观论者却认为人我执和法我执各有深浅,声闻不但能遮破人我执,同时也能遣破法我执。这是小乘佛教和中观、唯识中对我执的理解,但起信论对我执却与此有着很大的不同。

起信论中则是以我执为邪执的根本,而生死的根本是无明。这与一般把我执等同于无明的观念有着根本的差别。“对治邪执者,一切邪执皆依我见,若离于我则无邪执。是我见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人我见,二者法我见。”⑥在此论中的我执不是深刻的生死根源,只是谬误于流转还灭而起的妄分别,它相当于唯识中所说的分别起的我执,主要是与分别事识即第六识相应的。所以起信论中的我执不同于中观、唯识所说一切凡夫众生所共的、或外道所计执的我执。其中的人我执是依凡夫位说;法我执是约二乘钝根说的。人我执是指学大乘法的凡夫,对法身如来藏不能了解而所起的邪见。因为法身如来藏,即众生的真我,是杂染法所依,而外道、声闻不了此意,所以不会生起此人我见。依大乘凡夫所起的人我见,本论说有五种。“人我见者,依诸凡夫说有五种,云何为五?一者,闻修多罗说:如来法身,毕竟寂寞,犹如虚空。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虚空是如来性。……二者,闻修多罗说,世间诸法毕竟体空,乃至涅真如之法,亦毕竟空;从本已来自空,离一切相。以不知为破著故,即谓真如涅之性,惟是其空。……三者,闻修多罗说,如来之藏无有增减,体备一切功德之法。以不解故,即谓如来之藏有色心法自相差别。……四者,闻修多罗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以不解故,谓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五者,闻修多罗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以不解故,谓众生有始。以见始故,复谓如来所得涅,有其终尽,还作众生。”⑦此种的人我执是对于修学的大乘的凡夫,不了解如来藏的真实意义,对所学的经论望文生义,所起的五种错误见解。前两种是对空起的谬执,后三种是对有起的倒见。第一种是妄执事空以为法体;第二种妄执法体以为空无;第三种谬执如来功德同于色心等法;第四种认为执著法性本有染净;第五种错认染净有始终。起信论中的法我执是指二乘人执无常生灭的五阴法为实有。“法我见者,依二乘钝根故,如来但为说人无我。以说不究竟,见有五阴生灭之法,怖畏生死,妄取涅。”⑧由此可见,起信论认为二乘人只断人我执,而不断法我执。

起信论对我执的规定是根据自己的成书目的对词义而做的取舍融合。我执是在对治邪执一节中说明的,在佛教中破邪和显正是说明自己观点的最常用的方法,如《成唯识论》是先破邪而后显示正义,起信论是显正后破邪执,二者相互为用。由于起信论是先明大乘正义,故其后所破的邪执是在人们看过大乘义理之后,因不解其意而生的妄执,是依修学大乘佛法而安立的邪执,为的是使修学大乘的凡夫发起正确的知解和正信,不同于其他经论所破的一切众生的妄执。如本论在因缘分中所说:“二者,为欲解释如来根本之义,令诸众生正解不谬故。”⑨起信论会通多种经论,并且把繁多的佛教经典融合为一部短短的论著,使它符合了中国人喜简的思维习惯,因此起信论在中国逐渐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了人们进入佛教领域必读的一本书。不论其作者是谁,作为想要修学佛教的人们来说,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而对于研究哲理的人们来说,起信论融合多种经论而自成一家,他的价值是不应该因其真伪问题遭到否定的。

注释:

①《众经目录》卷5, 《大正藏》第55卷,142上

②《成唯识论校释》卷4, 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287页

③《佛说长阿含经》卷9,《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册,CBETA 电子佛典

④高振农校释:《成唯识论校释》卷1,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6页

⑤高振农校释:《成唯识论校释》卷5,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12页

⑥⑦⑧⑨韩廷杰校释:《大乘起信论校释》,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9~128页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汉语儿化词及其翻译 下一篇: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