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期干预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

时间:2022-06-29 09:47:43

婴幼儿期干预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期干预治疗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作用。方法:将我院出生婴儿1 000例分为2组,对有高危因素、多动症趋势的儿童采用早期干预与不干预治疗,进行发病情况追踪调查。结果:婴幼儿期干预治疗组的ADHD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结论:对有多动症趋势的儿童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ADHD的患病率。

【关键词】多动症;早期干预;患病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6-2382-02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多动症,是指和年龄不相符合的注意力不集中,同时伴有多动以及冲动任性的行为。病因不明确,现认为是由多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综合征。国内报道ADHD患病率为4.31%~5.83%[1],国外报道为3%~6%[2]。这类患儿如果处理不当,常会影响其学习及性格的发展。有跟踪研究发现25%~50%患儿在成人期有人格障碍、犯罪行为,在学习和事业上的成就明显低于同龄人[3]。因此,ADHD已成为当今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多数患儿的教育和社会心理的发展。

婴幼儿期是神经细胞髓鞘化的时期,脑细胞分化(即分工)和完整,可塑性最好,所以大脑有很大的潜力,代偿功能容易建立。而此期又是儿童性格形成和习惯养成最重要的时期,故能在此期对有多动症高危因素的婴幼儿予以早期干预,将取得较好效果,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研究发现早期予以有多动症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干预治疗可明显减低多动症的发病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2003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 000名随机分为2组随访到4岁。干预组:早产儿、低体重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活动过度,气质类型为难于抚养型,睡眠达不到同年龄的平均时间,父亲或母亲有多动症及冲动任性的儿童进行早期干预。除常规治疗外,还进行以下干预:(1)该组婴儿在患病期进行抚触;(2)病情平稳后每日做1次婴儿操,每日听音乐1小时;(3)根据耐受情况对6个月内婴儿坚持在觉醒时行视觉追踪游戏;(4)6~12个月的婴儿 进行撕纸、取物、藏猫、套环等游戏;(5)1~3岁行玩沙、滚球、看书、讲故事训练注意力,串珠子、穿针引线、自己进食训练、精细运动及协调性,滑板、滑梯、秋千、平衡木等感觉统合训练;(6)同时进行家长培训,创造一个愉快、安全、民主的环境,家庭成员管理方法一致;(7)性急的孩子行等待训练,婴儿期睡醒或哭闹时不立即抱起,先给予1~2分钟语言安慰,渐延长至3~4分钟,无理要求尽量拒绝;(8)对睡眠时间短的儿童每周加2~4次婴儿泳,每次10~30分钟。在4个月时婴儿操中加翻身训练,8个月时加爬行训练。对照组:早产儿、低体重儿、足月小样儿、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肺炎、活动过度,气质类型为难于抚养型、睡眠达不到同年龄的平均时间、父亲或母亲有多动症及冲动任性的儿童患病时予以相应治疗,抚育方式为传统常规方法。

年满4岁后,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诊断依据为2006年《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4],符合其中注意缺陷或多动、冲动症状9条中的至少6条,除外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双相障碍、焦虑障碍、特殊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各种器质性疾患(如甲亢)和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导致的多动症状等。

统计学处理:所有资料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比较用四格表χ2检验,取P

2 结果

干预组500例,失访1例,发病4例,占0.8%;对照组500例,失访3例,发病24例,占4.8%。

3 讨论

3.1 儿童ADHD的发病率近年有增加的趋势,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及家庭社会影响较大,因此,早期诊断,减少诱发ADHD的不良因素,对患儿的恢复极为重要[5]。婴幼儿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强的再造和适应能力。在适宜的环境中有丰富的视、听、触觉等感知觉的刺激下,新生的脑细胞能重建神经系统受损部位或替代已死亡的细胞,使脑功能得到良好的代偿[6]。本结果显示,干预组多动症发病率为0.8%,对照组发病率为4.8%,干预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从生后立即对有多动症高危因素的婴幼儿开始抚触,继之进行婴儿操、注意力、协调性、感觉统合等待训练及家长的管理培训干预的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明显降低。

3.2 据报道[7], 药物治疗的患儿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治疗ADHD有效率下降,远期疗效会逐渐减弱。有多动症高危因素的婴幼儿通过早期干预,家长配合,为小儿提供愉快、安全的生活环境,在互动的运动、游戏中释放过多的精力,锻炼动作协调能力,促进脑功能全面发展,有利于儿童获取快乐、自信、自我控制能力、社交能力及良好的习惯,家长更多的理解、帮助患儿。通过早期干预,ADHD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且疗效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小儿完全正常生活,无需用药。

参考文献:

[1] 胡虞志,吴汉荣,余剑强.6~12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分型及病因研究[J].中国校医,1998,12:321.

[2] Faraone SV,Spencer T,Aleardi M,et al.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of methylphenidate for treating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 J Clin Psychopharmacol,2004,24:24.

[3] 苏林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治疗进展[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2.

[4]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儿童精神医学学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0):758.

[5] 杨学智,秦建黎.儿童多动症的病因诊断与中医治疗[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2):52.

[6] 鲍秀兰,孙淑英.挖掘儿童潜能始于零岁[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7.

[7] 张建娜,李 梅,王贺茹,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69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12(1):24.

收稿日期:2008-05-05

上一篇: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护理 下一篇:鞍区肿瘤术后尿崩症的观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