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设计

时间:2022-06-29 06:41:16

“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精彩、实用和高效的导入不仅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能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目的。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求出倒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我精心设计了竞赛激趣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课堂伊始板书:×=1然后进入谈话环节。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进行用时30秒钟的小组间的填空比赛。出示比赛规则:1.每人每次写一式(重复算式计一次分,不完整算式不计分,错误算式扣一次分,每式10分)把算式写在白纸上,写完后传给小组内其他同学。2.将各组填写的算式贴在黑板上,根据正确率和完成速度评定比赛结果。学生开始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教师组织评议并评选出优胜小组。 这时候学生意犹未尽,我及时提问:如果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你们还能写吗?能写多少个?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在两个下用弧线箭头连接后问:这些算式有什么特征?然后揭示:今天我们来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关系。板书课题:“倒数”,引导质疑:看着“倒数”这个数学新名词,你的脑子里产生了哪些问题?生1:什么是倒数?生2:倒数是指一个数吗?生3:倒数应该怎样表述?生4:怎样求倒数?生5:倒数是不是一定是分数?生6:倒数有什么用?生7:是不是每个数都有倒数?...... 师: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在我们这节课中都能解决。接着教师板书“倒数的认识”,到此导入新课环节完整呈现出来。

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

一、竞赛激趣

六年级的学生对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导入方法已失去兴趣,由于五年多数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课堂导入多采用复习导入法和激疑导入法,而“倒数的认识”这节课采用以上两种方法效果不佳。选择竞赛导入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竞赛时写的算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写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算式?

二、竞赛激思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竞赛时写的算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思考: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征?两个数之间有何联系?怎样才能写出更多符合要求的算式?从而为后续学习倒数的意义,找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特别是找一个分数倒数的方法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式图转换

课堂伊始教师板书:×=1其目的在于把用文字表述的内容:填写乘积是1的两个数表述成简洁、直观的表达式×=1,便于学生完成填写算式,准确揭示和表达倒数的意义。在两个下用弧线箭头连接则能更进一步加深对倒数的意义中“互为倒数”的理解。

四、相辅相成

导入与自主探究学习新课、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围绕导入时提出的问题用自学加讨论的方法学习例一和例二,解决已产生的问题和新产生的问题。例如:①什么是倒数?怎样理解“互为”?怎样表述一个数的倒数?②一个分数的倒数有什么特点?整数呢?小数和带分数有倒数吗?③你是怎样找一个分数的倒数的?那么非0自然数呢?④1的倒数是多少?0有倒数吗?为什么?⑤小数和带分数的倒数你会找吗?怎么找?⑥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吗?练习六第3题和补充题。⑦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填吗?

78 ×( )=( )× 19 =0.25×( )=( )× 134 =.......⑧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算吗?1÷= 1÷ 38 = 1÷ 315 = 1÷112 = 1÷ 0.125 = 这里的1÷=与导入的×=1相呼应,起到了相辅相成,学用结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从导入环节起,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配合其他环节的教学,提高学生质疑、释疑、思考和应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发展着自己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略于形式 重于实质 下一篇:基于社会学视角加强学生事务“第三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