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罗兰保护地栽培及病害防治

时间:2022-06-29 06:38:27

紫罗兰保护地栽培及病害防治

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为十字花科紫罗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草桂花、香桃、草紫罗兰等,现常作为一、二年生花卉栽培。紫罗兰花朵繁茂,花色丰富鲜艳,香气浓郁,花期长,为众多莳花者所喜爱,适宜于盆栽观赏、布置花坛、台阶、花径,整株花朵亦可作花束。作为冬、春两季的切花,其需求量逐年提高。

因其耐寒性较强,加温等方面的费用少,所需劳动力也少,栽培价值较高,从定植到收获的周期短,故得以广泛应用,是冬季温室重要的花卉。

植物学特征

紫罗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90 cm,直根,须根不发达,再生能力差。茎直立,基部半木质化,单干或分枝,全株被灰色星状柔毛。叶互生,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基部渐狭,叶面蓝灰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梗粗壮,具淡香味,直径2 cm左右。花期4~9月份。花有紫、白、桃红、淡黄、深粉、红及复色。单瓣花能结籽,重瓣花不结籽,角果内单行排列,成熟时果皮由基部向上开裂,散出种子。种子具有白色膜质翅。

常见品种

按植株高低分,分为高性品种和矮性品种。其中,高性品种株高70~90 cm,主要用于切花生产,如巨箭、钟声等;矮性品种株高20~35 cm,主要用于盆栽及花坛栽培,如矮十、小精灵等。

按花型分,有单瓣和重瓣两种品系。重瓣品系观赏价值高,但不能结种;单瓣品系则能结种。一般,扁平种子播种生长的植株,通常可生产大量重瓣花;而饱满充实的种子,大多数产生单瓣花的植株。

按花色分,有粉红、深红、浅紫、深紫、纯白、淡黄、鲜黄、蓝紫等颜色品种。在生产中,一般使用白花、粉花和紫花等品种生产切花。

依花期不同,分有夏紫罗兰、秋紫罗兰及冬紫罗兰等品种;依栽培习性不同分一年生及二年生类型。

生活习性

紫罗兰喜欢阳光充足的冷凉性气候,稍耐寒,忌燥热,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排水良好、中性偏碱的土壤中生长较好,忌酸性土壤。紫罗兰不耐阴,怕渍水。施肥不宜过多,否则对开花不利。如果光照不足、通风不充分、环境闷热,易发生病虫害。紫罗兰为中日照性花卉,不受日照长短限制。

栽培方法

繁殖方式

紫罗兰多用播种繁殖,也可扦插繁殖。

播种繁殖:若作为一年生栽培,在夏季比较凉爽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播种。就我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多作为二年生栽培。秋播的时间不能太晚,否则将影响植株的生长、越冬、开花的数量及质量。一般,在8月下旬~9月上旬露地播种,在15~20 ℃条件下约一周后出苗。二年生品种(冬性紫罗兰)必须经过一段低温环境(15 ℃以下)度过春化阶段,才能开花。必须将秋播苗囤放在冷室内贮藏越冬。

紫罗兰种子比较细小,播种要细致,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大概要5 g。播种后不用覆土,浇水保持土壤潮湿,发芽率在60%左右。出苗后逐渐撤去覆盖物。

扦插播种:在秋季,选择健壮枝条截为10 cm左右的插穗,插于土壤中,成活后分栽于畦地,至霜前再掘土囤于阳畦或温室。

移植:播种苗有2~3 片真叶时移植。移植早晚视播种量及出苗情况而定。移植时要多带宿土,不可散坨,尽量不要伤根。最好用容器育成苗,每个容器移入1~2 株苗,容器直径8~10 cm。

苗期管理

温室或拱棚要随着天气的变化适当加强温度管理,以利秧苗生长。紫罗兰的叶片质厚,对干旱有一定的抵抗力,因而浇水不宜过多,土壤保持湿润即可,水分过多会烂根。

重瓣品系结实的种子其子代会发生遗传性状分离,也就是子代植株中,即有开重瓣花,有开单瓣花的现象。在栽培中要保证栽培的植株都开重瓣花,必须在幼苗期根据形态特征进行鉴别和筛选。具体做法是:当子叶展开时,将苗盘移置于4~8 ℃的环境中养护8 天。叶片呈淡绿色为开重瓣花的苗,深绿色则为单瓣品花的苗。或是在幼苗生出3~4 片叶时观察,其中叶缘呈锯齿状为重瓣花,叶缘平滑为开单瓣花。栽培期间去单瓣花的苗,保留开重瓣花的苗。

定植管理

当紫罗兰有8~10 片真叶时进行定植。切花栽培可以直接定植到保护地栽培床内,可按6 cm×8 cm的株行距分栽于苗床内,拔苗时须小心,勿伤根须,并要带土球。定植前,应在土中施放些腐熟的干的猪粪、鸡粪作基肥。定植后浇足定根水,遮阳但不使闷气;盆栽者宜放置于阴凉通风处,成活后再移至阳光充足处,隔天浇水1 次,每隔10 天施一次腐熟液肥,见花后立即停止施肥。对高大品种,花后宜剪去花枝,再追施稀薄液肥1~2 次,能促使再发侧枝,初霜到来之前,地栽的要带土团掘起,囤入向阳畦或上花盆置室内越冬。

花期控制

紫罗兰较耐寒,冬季栽于阳畦越冬,生长较快,不等到春暖就会抽穗开花。为控制花期,大多数是采用囤苗假植的办法以抑制生长。早春要早些移植至畦地,经栽植、灌水后生长迅速,可于4月中旬绽蕾。开花后要保留各枝条基部4~5 片叶重新剪枝,追施1~2 次肥,能促使再发新枝,到7月可再度开花。降霜前将老棵顶部剪去,保留分枝基部3~4 cm囤入阳畦越冬,第二年春天再定植花坛。

采种

部分重瓣品种的观赏价值很高,雄蕊和雌蕊大都瓣化成花瓣,不能结实;但在重瓣花的植株上有些小花仍为单瓣,能够结实。采种时应仔细把它们的种子采下,其播种后代可保持70%的重瓣个体。

病害防治

紫罗兰灰霉病

苗期发病,引起幼苗猝倒。成株期发病,花变褐腐烂。在高湿条件下,病部密布灰霉层。此病有时发生在茎端,引起生长点和幼花芽的腐烂。

防治方法:

①控制棚室的温度和湿度。晴天,上午棚室内温度升到33 ℃时开始通风,下午随着光照强度逐渐变弱,温度逐渐降低,始终使温度保持在20 ℃以上,降低至20 ℃以下时,封闭棚室保温。

②注意棚室卫生。种植过有病花卉的盆土,必须换掉,或是经消毒后方可使用,及时清除病花、病叶。

③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园艺操作。定植时要施足底肥,适当增施磷(P)肥、钾(K)肥,控制氮(N)肥用量。浇水后要通风排湿;养护过程中应小心操作,避免植株上造成伤口,以防止病菌侵入。

④药剂防治

在温室大棚内使用烟剂和粉尘剂,是防治灰霉病的一种便捷而有效的方法。用10%速克灵烟剂熏烟,每667 m2用药200~250 g;或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 m2用药250 g,于傍晚分几处点燃,封闭棚室,过夜即可。也可选用5%百菌清烟剂,或10%灭克粉尘剂,或10%腐霉利粉剂喷粉,每667m2用药粉量为1000 g,烟剂和粉剂每7~10天用1 次,连续用2~3 次,效果很好。

紫罗兰霜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嫩梢、花梗和花。发病初期,感病叶片正面产生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发展为黄色病斑,叶背处产生白色霜状霉层。嫩梢、花梗和花上也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形成矮化、肿胀等畸形症状。在温度较低,湿度高,植株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条件下,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①减少侵染来源。随时拔除重病株和清除病落叶。生长后期彻底清除病株和落入土中的病残体,集中销毁。

②加强栽培管理。植株栽植不宜过密,注意排湿,增强通风透光性。

③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可喷洒1:1:200波尔多液或8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10~15 天喷洒1 次。

紫罗兰黄萎病

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叶脉间变黄,叶片萎蔫以至整株。萎蔫症状晴天中午严重,早、晚及阴雨天恢复,后期萎蔫状不再恢复,叶片变褐干枯脱落,严重时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

①实行轮作:由于黄萎病菌寄主范围较广,要合理选择轮作植物,不能与等花卉轮作,间隔年限为4~5 年。

②种子处理:种子繁殖前,用药剂拌种。拌种时可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一份,加泥粉3 份混匀后,取用种子质量的0.2%药泥粉拌种。

③培育壮苗:用无病菌的土壤进行营养钵育苗,出苗前维持较高的温度,幼苗期避免低温。定植时要多带土少伤根。定植后选明天高温时浇水,避免积水。

④药剂防治:于定植缓苗后或发病初期,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当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灌根。每株每次0.3~0.5 L药液,隔10 天灌一次,连灌2~3 次。或用25.9%络锌・络氨铜水剂(抗枯灵)500倍液喷雾。重点喷洒病株及其邻近健株,每10 天喷一次,连续喷2~3 次。

上一篇:由高毒农药“神农丹”谈起 下一篇:江苏句容现代种业园区模式新颖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