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宽相济,合理解决共性与个体的问题

时间:2022-06-29 05:10:36

严宽相济,合理解决共性与个体的问题

摘 要:体育课教学在“队列练习”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队列教学中把握好原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落实队列训练;重视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从改善师生关系、设计教学环节着手,让他们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关键词:严宽相济;队列练习;弱势学生;终身体育

体育课是最受学生喜欢的课程之一,但课堂纪律比较难管理,对体育教师的课堂执行能力要求也很高。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可以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确保教学效果。然而也有部分体育教师,受能力或者理念的影响,教学效果差。在体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个人认为,当前的体育课教学在“队列练习”和“关注每一个学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关于“队列练习”的看法与建议

20世纪90年代初,体育课非常重视队列练习,每节课都会按排队列练习。后来队列练习慢慢地就被淡忘了,后来的体育公开课很少见到队列教学。体育课需要队列练习,我们应该把队列练习重新放到重要的位置。队列练习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站立、行走、跑动、队伍的调动贯穿了体育课的全程。对于学生个人来说,身体姿态的健康发展得益于优质的队列训练;对于班级来说,良好的学习风气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队列训练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在体育课中既要落实队列训练,又要让学生不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原则,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有效的课堂教学。

1.遵循几点原则

(1)保持学习兴趣,控制练习时间。队列练习要抓住学生注意力。每节课安排一个学习内容,每次队列练习时间不超过5分钟。尤其在新队列学习中,不要过多地纠缠,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可以把没完成的任务安排在下一次课中再进行。(2)调整练习难度,确保教学效果。把握由简到繁的原则,能更好地达到队列练习的教学效果。不要给学生造成队列学习很难的印象。可以把比较复杂的内容拆分成几部分,分解学习,掌握后再组合。(3)从学生实际出发。无论什么教材,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安排。特别是新接手的班级,一定要搞清楚学生的队列学习情况,教师才好有针对性地制订学习计划。

2.研究几点教法

遵从以上教学原则,再加上教师洪亮、清晰的口令,富有激情的教态,队列练习的教学不会是很难的事情了。如果教师能在教法上动些脑筋的话则更完美了。

(1)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我是小小”的情境,让学生学习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模仿帅气的身体姿势,从而达到队列训练的目的。这个方法比较适合立正、齐步走等教学内容。(2)同伴互助教学法,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班级优秀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并巩固动作。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学的效果和优秀学生有重点地去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所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同伴互助学习,能较好地激发优秀学生的成就感,而被帮助的学生则没有了在教师前面的拘束感,比较容易学会新动作。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中高段年级,有一定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3)竞赛法,提升练习的趣味性。队列练习毕竟还是需要重复练习来提高质量的,所以在练习的后半段时间内,可以用竞赛法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往往比较在意团队的胜利,为了集体的利益,学生会忽略队列的枯燥,把注意力放到彼此间的竞争上。

队列练习也可以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学环节。每堂课学一点,练一点,日积月累,学生的课堂规范会越来越扎实,从而带动整堂课的教学实效。

二、关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看法与建议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个班级中总有少数学生充当看客的角色。这一部分学生有的由于身体素质差、个性内向、不爱运动等原因,长期处在没有好好上体育课的状态中。教师也因为他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听之任之。我认为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弱势学生的体育教育,让他们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1.分析弱势学生成为看客的原因

从孩子的天性来讲,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体育活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对他们的漠视,一部分孩子对体育的兴趣越来越低,有的甚至感到厌恶或害怕。促使学生产生这一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很多:(1)身体素质较差,协调性不好,上体育课时跟不上班级水平。(2)现有的评价制度单一,以分数评价一个人的体育水平,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因素。有的学生个子矮小,虽然行动较灵活,但要达到同龄人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还有的学生身体过于肥胖,导致行动不便,苦、累是体育课的代名词。(3)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来自于外界的各种因素使他们遭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有的压力来自于教师,碰到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肯定会给他们施加一些压力,希望他们变压力为动力,通过课外锻炼提高体育成绩。有的压力来自于同学,经常会拖小组的后腿的学生很容易招来同学的埋怨,甚至会有学生提出“我们不要××参加”的言语。有的压力来自于他们自己,受冷落、挨老师批评的时间一长,学生会变得患得患失。

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落实到行动中,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立足于“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2.改善师生的课堂关系

一些弱势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没有主动学习习惯,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一种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要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

3.善于设计教学环节

对于弱势学生,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属于他们的教学环节,非常人文地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就像有老师鼓励学生(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一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提高在同班学生中的积极影响力。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表扬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体育教学过程也离不开表扬的教育方法,表扬可以肯定成绩,激发热情,对后进生更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于以上两个问题,我一直在关注并努力。在队列练习中,对于学生共性的问题一定要严格要求,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对于班级中弱势学生的问题,一定要宽容,有策略地引导他们加入到集体练习中来。

我们在教学中要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营造出一种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喜欢学习,喜欢体育。

上一篇:企业薪酬体系设计与改革探讨 下一篇:从教学观察角度看教学设计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