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时间:2022-06-29 04:10:0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

问题意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学生心理形成一种悬而未解的求知状态,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教学过程转化成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文将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提问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具体的提问意识培养进行讨论。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逐渐突显,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行为,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机器。现代的教育中要求学生必须具有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大脑的思考,从而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即使教师鼓励学生提问题,仍是会出现少数学生积极踊跃的发言提问,多数学生呈现“事不关己”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及时予以解决,使每个同学都能够提高问题意识。

一、小学语文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都对教学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被打破,在教学中更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积极的提出问题和对知识产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但是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方法还存在一些不足,使问题意识无法发挥其优势作用[1]。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是成功教学的有效手段。目前,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问,而且存在部分学生不敢提问。传统的教学中,提出问题是教师的任务,一般教师会在课前设计好问题,然后在课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给予点评,最后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使学生的问题思维得不到锻炼,学生的观点得不到表达,这种教学方式并没有达到为学生解惑的目的。在新课改大力推行下,教学形式逐渐开始改革,但是很多地区的教学方式虽然有所变动但其实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教师仍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课堂的教学内容、问题设置仍是由教师掌控,而且教师仍是以尊长的身份与学生相处,学生怯于向教师提问。这就使得学生对不懂的知识不敢提问甚至不会提问,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水平,所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思想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增加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语文中的问题意识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不懂或者存在疑惑的知识提出问题。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迫于教师的威严很少敢提出疑问,甚至害怕教师对自己提问,这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2]。因此,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锻炼学生提问的胆量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都是采用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方式,教师激情昂扬,学生默不作声,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锻炼的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增加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对教师的依赖性强,同时也会对教师产生畏惧,为了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转变角色,从高高在上的传教者,变成与学生平等的课堂参与者,为课堂创造出和谐、平等、愉悦的氛围,同时在课堂上尽量保持微笑,为学生传递正能量,对学生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而除去学生心理的畏惧,勇于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即使学生的问题比较简单,教师也要认真的予以回答,并给予学生鼓励[3]。特别是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一般,平时比较腼腆胆怯的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对其进行表扬,增强其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提问,最后评选出哪个小组问的问题多,质量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而且在这种讨论的方式下,学生能够放下思想包袱,勇于提问。

(二)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提问是学生认真听讲的表现形式,如果采用传统教师提问的方式,很难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并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思考。而由学生自己提问,才能够确保学生对课程认真听讲,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够总结出问题,并提出。教师首先要使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优势以及重要性,然后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提问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的故事,牛顿就是因为对苹果砸到头上的思考才发现地球的万有引力,并且在牛顿的一生有很多的发明,他被奉为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从而使学生产生像牛顿学习的决心,自主的提高问题意识。教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引导,故意留出知识漏洞或者语言漏洞,使学生进行提问和质疑。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对问题提出越深刻。

(三)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

学生的提问需要经过思考,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注意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学生说话能够促进思考,从而培养出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讲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够提出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草船借箭》这篇文章时,给予学生一定的预习时间,首先学生面对题目时就会有所疑问,草船借箭是怎么回事?怎么借箭?借箭用来做什么?学生通过自己提问能够更深入的去了解文章,在文章没有找到答案的可以向教师进行提问,由于是自己探究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进行解答时,学生会听的特别认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大力推行的今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学生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过程中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提问胆量,激发学生的提问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提问时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作者单位:吉林省梨树县第三中学小学部)

注:此篇文章请安排在《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50期上知网最近期次发表,要求全文知网检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备案,双刊号齐全的正刊上发表,并保留作者简介!切记:不能发表在增刊套刊及假刊上!请检测引用率,并保证以上要求全部符合,出刊后,将书快递至:吉林四平铁西区海丰大街1301号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寝室楼,136000,许国君收,电话:13644440395

上一篇:乐至黑山羊口疮防治之我见 下一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二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