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选》李善注的研究现状

时间:2022-06-29 03:59:38

《文选》李善注的研究现状

摘 要:《文选》李善注既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导读,同时又是一部训诂专著,具有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价值。进入新时期以来,对《文选》李善注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对征引体式、引书、音系、释义、与五臣注的比较以及修辞训诂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文选》;李善注;语言学;现代选学

1936年骆鸿凯《文选学》的问世,标志着现代选学的建立。“新选学”侧重文学方面的研究,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许逸民先生撰《“新文选学”界说》一文,提出了全面系统的“新文选学的八学”:一、《文选》注释学,二、《文选》校勘学,三、《文选》评论学,四、《文选》索引学,五、《文选》版本学,六、《文选》文献学,七、《文选》编纂学,八、《文选》文艺学。由此可从语言学、训诂学、修辞学的角度挖掘《文选》中保存下来的中古时期的声韵、语言文字的资料价值,这也是当代选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这一时期,有关《文选》李善注的语言学方面的专题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文选》李善注征引体式的研究

训诂体式是指训释古代文化典籍的专门的体裁和格式,一般认为,《文选》李善注以前,古书注释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传疏式、章句式和考证式。李善在他的《文选注》中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征引式。征引,即引用、引证,主要任务是注明出典,通过指出词语的出处来达到解释词义的目的;有时也释词义,但往往是转引其他的古注或其他的字书对这些字词的解释。李善释出典并不只是为了注明典源出处,而是为了寻求注中引文与选文在思想感情和意境上的一致,以引导读者去体会和欣赏选文,鉴赏导读本。

二、对《文选》李善注引书的研究

李善学识渊博,注释《文选》遍引经籍,义理深奥,李注中保留了为数众多的当时能见而现时不见的古籍,因此,学术界向来对李善注的研究都抱有较大的热情,近十多年来,学者们对李注引书研究依然有很大的兴趣。

三、对《文选》李善注音系的研究

徐之明《文选》李善音注声类考一文经过考证收集了李善音注的直音和反切共150余条,采用了系联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整理,初步得出李善音系统有36声类,并对其声类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张洁《〈文选〉李善音切校议》采用内部音切互证的方法对李善注进行研究,整理李注的直音与反切,考证出李善注的音韵系统,列举出李善音切讹误处几十例。

四、对《文选》李善注释义问题的研究

《文选》是汉魏六朝小学训诂和集部注注释的集大成之作,然而,对于《文选》李善注是否“释事而忘义”的问题,学界争论了一千多年,迄今尚无定论。陈延嘉《〈文选〉李善注之“释义”问题》一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指出,争论的症结主要是双方皆以偏概全,对李善注的释义没有进行全面的调查。李善注释义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数量较少,缺乏自觉性。对李善注释义的数量统计和分析证明:无论是批评李善注“释事而忘义”还是赞李善注“事义兼释”,均是不准确的;李善注是释事为主、释义为辅。日本学者佐藤正光也认为,《文选》中所收的难解诗文之中,有些光依赖典故或类例是无法得到完全的解释的。此时,李善就会以“言”来阐述自己的解释,这种情况也是很多的。范春义通过对诗歌注释两例的分析指出,李善注释诗歌,有些典故注释已经包含着李善本人对作品主题或思想的理解,对于此类注释,简单地斥为“释事忘义”是不公允的;另一方面,李善的某些解释已经照顾到诗歌的艺术特点,当然有的解释也不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李善注受到后人指斥的原因在于后人无法站在李善的高度上看待李善注。以李善的方式来理解李善注是评价李善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对《文选》李善注与五臣注的比较研究

卞仁海《〈文选〉李善注训诂初探》从方式、侧重点、风格和适用范围四个方面比较了李善注和五臣注注文方式的不同。日本学者佐藤正光以《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诗的注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李善独自的解释内容,并与五臣注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引经据典是李善注的最大特点,但是李善注中有着为数不少的表明自己见解的阐述,而五臣注,很明显地是在李善注的基础上面所做的阐释。与李善注难解的注释相比,五臣注或加以详细分析,或提出不同见解。基于这一事实,将李善注和五臣注视为完全对立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

六、对《文选》李善注修辞训诂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乔俊杰,他的《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一文对《文选》李善注中所体现的修辞现象做了整体性的分析。这一时期,还有一些对《文选》李善注的释义进行补正、纠误的札记一类的文章,例如施榆生《李善〈文选注〉训诂札记》,另外,也有写学者对《文选》李善注对不同的文体进行了单方面的专题研究,如踪凡《李善〈文选注〉对汉赋的注释》、程贤廷《〈文选〉李善注诗歌部分注字研究》等。

参考文献:

1.徐之明.《文选》李善注声类考.贵州大学学报,1994(4)

2.张洁.《文选》李善音切校议.古汉语研究,1995(1)

3.陈延嘉.《文选》李善注之“释义”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4.佐藤正光.《〈文选〉李善注“善曰言”的解释和五臣注以及现代注释之间的关联――以《文选》卷二十二谢灵运的诗的解释为中心》.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7)

5.范春义.《文选》李善注诗义例发微.船山学刊,2008(2)

6.卞仁海.《文选》李善注训活初探.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农村初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方法研究 下一篇:体育课上如何引导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