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光华路SOHO竞标方案

时间:2022-06-29 01:03:58

溶解――光华路SOHO竞标方案

中国北京市/设计竞标

规模:地上17层、地下4层

占地面积:10,189.0 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3,320.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73,485.0平方米(地上51,019平方米)

毫无疑问,北京CBD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最富热情的地区之一。一座座让人惊叹的建筑正在这里不断崛起,这其中就包括备受期待的光华路SOHO。很多人都看过由建筑师马清运设计的建筑方案,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标底揭晓之前,本该在一小时内宣布结果的评审,却为究竟在两个方案中选择哪一个,争执了超过五个小时。

而另一个方案,就是由迫庆一郎设计的“溶解”。

CBD的热情融化了现代建筑的封闭表皮,将其内部空间呈现给世人,因为那其中充溢着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这就是“溶解”的含义。

在CBD中心商务区内,高楼雕塑般交织林立,办公大楼的建筑工程急速发展,被镜面玻璃幕墙覆盖的建筑物接连不断地被建造出来,人们的活动也因此被封锁在幕墙之内,不为外人所知。这种毫无表情的巨大立面在塑造着CBD景观。而迫庆一郎想做的便是溶解这种坚硬的外壳,露出内部空间,将室内的活力从高楼传递到大街。这也是高层建筑的另一种表情吧。他特别设计出好像室外剧场一样的台阶状空间,可以处理成阳台及各种各样的活动场所,成为办公室白领们的休息空间,或者活泼的英语会话角,同时也增加了办公室外墙面积,改善着办公环境。

建筑的外形是根据周围的环境状况确定的:阳台朝向人流集中的秀水市场;在屋顶花园可透过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之间的空隙眺望到远处的景色;阳光穿过未被建筑遮挡的中央空间照射到北面。以便与周围环境相呼应。

办公楼整层最大建筑面积达到3100平方米,是CBD中标准层面积最大的办公楼。此建筑与周边现有建筑在内容、风格上并不一致,但通过融合性很强的园林设计,则强调本地块和周围区域的持续性。各种元素(水景、草坪、石头等)呈衣褶状排列,相邻元素相互融合交织连接在一起。而建筑自身柔和的轮廓,更像催化剂一样,强化着与周围的连续性。

上世纪90年代,设计曾竟相追求立面的通透感和多变的窗户形式,但那个时代现在已成过去,如果说20世纪人们追求的是“物质性”的话,那么,21世纪更应该受关注的将是建筑的“人性化”,不仅要体现其功能性与高效性,还要极其尊重人自身。这将赋予办公大楼新的价值定位。

虽然最后出于商业角度考虑,此方案未能中标,无法作为建筑实体呈现在世人面前,但其中所探讨的问题:“通过将人们的活动融入建筑,来找回因封闭玻璃外壳而丢失的建筑与街道的直接关系”,却值得人们持续关注。

上一篇:一个人的双层公寓 下一篇:为慈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