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问题分析

时间:2022-06-29 12:20:33

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问题分析

【摘 要】目的:掌握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改水工程运行情况以及监测效果,为饮水型氟中毒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建平县2004年~2013年的氟斑牙病情监测情况、水氟检测情况以及饮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4年~2013年建平县氟斑牙病检出率逐年递减,水氟检测情况也有所改善,饮水工程的运行情况每年都保持平稳态势。结论:建平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通过改水降氟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还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大监测和防治工作的力度。

【关键词】饮水型氟中毒;检测;问题分析

建平县是我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重病区之一,且病区范围分布较广。自1980年以来,历届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积极开展水源性降氟改水工程建设,改善了病区饮水条件,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病的上升势头,取得了明显的降氟防病效果。2004-2013年,我中心围绕防氟改水开展了一系列防控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全县现有31个乡镇(场街),260个行政村, 22个居委会(社区),总人口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万多。全县水资源总量为2.93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520立方米,仅占全国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典型的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

2 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及监测情况

自1981年-2004年,我县共建防氟井65处,其中重病区6处覆盖8个自然村;中病区45处,轻病区15处;改水率为33.5%。近年来,由于设备老化、变压器丢失及水电费收缴困难等原因,至2012年10月末,65处防氟井现正常运转49处(哈拉道口镇双丰村房申沟屯由于交通不便,2010年政府将其搬迁至哈拉道口村居住,故该病区村不存在,防氟井弃用),覆盖52个自然村;

3 未改水氟病区监测情况

根据我县水利部门未改水的135个病区及工程未正常运转的16个病区按东、西、南、北、中采集水样进行检测表明,共有27处水氟值超出1.2mg/l,水氟合格率为82.12%。近年地下水位下降,村民打深井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井的使用是水氟降低的主要原因。

2004年,高氟水源筛查:对我县65处未改水病区进行水氟检测,其中三家7处,太平庄5处;青峰山6处;喀喇沁2处;罗福沟6处;榆树林子11处;建平镇9处;义成功9处;黑水5处;奎德素4处;朱碌科1处;每个病区份东、西、南、北、中方位各采水1份,共325份,其中水氟超标115份。范围1.10-2.34mg/l。2005年,氟改水工程以后,对44处我县未改水病区进行了高氟水源筛查,地点为白山、小塘、热水、黑水、建平、马场、昌隆、国营农场、二十家子、富山、深井等11个乡镇,220户居民的饮用水进行了水氟含量测定,结果超标120户,范围为1.04-2.48mg/l。2006年对我县65处未改水病区进行水氟检测,其中三家7处,太平庄5处;青峰山6处;喀喇沁2处;罗福沟6处;榆树林子11处;建平镇9处;义成功9处;黑水5处;奎德素4处;朱碌科1处;每个病区份东、西、南、北、中方位各采水1份,共325份,其中水氟超标115份。范围1.10-2.34mg/l。直到2013年,共计监测了3个村,其中已改水村数3个,占监测村数的100%。在3个改水村,共监测了3个改水工程,全部为小型改水工程,正常运转工程3个,占监测工程的100%;水氟含量合格工程3个,占监测工程的100%,覆盖人口0.53万人。

5 存在问题

5.1 部分已改水工程还由于水费收缴、电费欠费、管理不善、设备老化等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我县共有降氟改水工程65处,现正常运转49处),以至于改水率大大降低;

5.2 由于历史原因,我县饮水型氟病区较多,未改水或改水停运病区中有170个病区的水氟含量未超过1.2mg/L,所以计算改水率有些出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居民安装使用方便的压把井或泵井,在新井选址和打井达到一定深度时,水氟含量降低,分散式改水方式的普及是部分未改水病区水氟值降低的直接原因。

5.3 病情监测拍片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村民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且认为即使查出患病也不能提供治疗上的优惠,监测经费未到位先期开展工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进度;

5.4 未改水村氟骨症和氟斑牙患者病情明显重于改水村,以2010年为例,未改水村氟骨症重症病例检出率比改水村高出19.04个百分点;未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高出改水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9.65个百分点。

6 建议

6.1 自发改水没有能起到应有的成效,水利部门提供的改水有可能会让降氟改水工程失去了本来应该有的正常降氟功能,所采集的水源和末梢水样也有超标的可能,而村民自发的改水,通常只是把井水引流到各自家里形成自来水,过去很多农户在引用自家的井水时经过检验也有氟含量超标的可能[1]。因此,水利部门的改水不能只是提供深井水,必须在氟中毒的重病地区彻底更换水源,才能控制地氟病的流行。

6.2 政府等相关部门要在改水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只有真正地为居民选择一个适合的低氟水源,加大资金的投入实现真正的改水降氟,让病区的群众长期使用,才能彻底的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2]。这不但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还需加强改水工程管理和群众的健康教育,才能对改水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6.3 加强病区用水管理的政策:(1)实行病区供水设施的承包责任管理制度,按吨收取管理费用等形式来限制用水的浪费。(2)加强对水源的管理和养护,要确保水源的水量充足、水质优良,防止水污染,尤其是对使用井水为主的用户,要定期检查水质的含氟量水平和其他相关的卫生指标[3]。(3)尽量减轻农民的用水负担,尤其是在制定水价的工作中要重点考虑地区的经济情况,特别是考虑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降低收入家庭的用水费用,保障病区群众都能喝上低氟水[4]。(4)加强地氟病危害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引用干净水源的卫生意识。

参考文献:

[1] 张春艳,周连文,朱少泽,刘方.梨树县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0,11(03):46-48.

[2] 牛志宏,赵俊兰.2010年陕西省饮水型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2,5(20):68-69.

[3] 姚培杰.西安市饮水型氟中毒重病区县现状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2,24(01):67-69.

[4] 黄长青,王成海,张秀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儿童氟斑牙表现及意义[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24(01):64-66.

上一篇:浅谈护士心理健康的维护 下一篇:分析引发门诊护患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