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赎罪》看麦克尤恩的元小说叙事艺术

时间:2022-06-29 11:55:14

从《赎罪》看麦克尤恩的元小说叙事艺术

【摘 要】《赎罪》的元小说叙事策略不仅体现为小说文本自身强烈的“自我意识”,还在于作家麦克尤恩把这种“自我意识”上升为一种赎罪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元小说赎罪。仅此而言,麦克尤恩不仅是英国小说传统的集大成者,更是英国小说的开拓者,他本身就是英国当代文坛的一种现象。

【关键词】麦克尤恩;《赎罪》;元小说

麦克尤恩是70年代英国文坛涌现出来的新秀。《赎罪》是麦克尤恩2001年出版的一部小说。小说出版后在评论届引起较大反响,好评如潮,被认为是麦克尤恩最出色的一部小说。“元小说”这个术语虽然是20世纪的产物,但是“元小说”的实践却古已有之,可以说是什么时候有了小说,什么时候就有了元小说的实践,甚至可以说元小说实践比现代小说出现的更早,然而评论家在评论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小说《赎罪》(Atonement)的时候,“元小说”是一个频频提到的批评术语。为什么元小说概念在麦克尤恩这里会突现出来?他的元小说叙事策略有什么新颖的地方?在虚构与真实之间,他到底进行了什么样的探索?本文认为《赎罪》叙述文本除了本身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之外,还把这种“自我意识”上升为一种赎罪的方式,模糊了虚构与真实之间的界限,使得《赎罪》带有浓厚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一、一部关于小说创作的小说

《赎罪》的主题并不新颖,叙述的是一位小说家布里奥妮·塔利斯(Briony Tallis)在童年时的一次错误指控而导致她姐姐塞西莉娅·塔利斯(Cecilia Tallis)的男友罗比(Robbie Turner)入狱,犯下罪行,她企图为她的过失赎罪,然而最终却又发现赎罪的不可能的故事。但叙事文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在麦克尤恩的文本《赎罪》中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种小说关注小说创作本身的“自我意识”行为已经成为故事本身。也就是说,麦克尤恩不仅关注小说创作本身,而且把这种关注上升为一种赎罪行为。

从小说创作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说《赎罪》是一部关于小说家如何创作小说的小说。首先是小说家布里奥妮在其同名小说《赎罪》中讲述她自己年轻时候如何写作剧本《阿拉巴拉的审判》(The Trials of Arabella)。布里奥妮·塔利斯为他哥哥写了一剧本《阿拉巴拉的审判》为线索的,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小说探讨了作者与作品人物的关系,如布里奥妮·塔利斯描写人物的时候总免不了暴露她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描写人物性格弱点总免不了自我暴露;读者也一定能猜出她就是描写她自己”;小说还叙述了布里奥妮·塔利斯创作过程中的体会,“写五页纸就能勾画出整个世界,而这比玩具农场有趣多了”,“娇生惯养的王子的童年半页纸内便能成型”,“穿过宁静村庄的月光用一有韵律的强调句就能表达”,如此等等。这是布里奥妮·塔利斯的第一次创作实践,她隐隐约约感到语言的力量,“她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视角把同一个场面写三次。”对小说创作过程的探索也贯穿小说的第三部分。

其次,作为小说家的布里奥妮·塔利斯叙述她自己当护士的时候如何创作《喷泉边上的两个身影》(Two Figures by a Fountain)。如果说《赎罪》前两部分的“自我意识”是内显的、零散的、感想似的,那么第三部分的“自我意识”则是有系统的探索。当布里奥妮·塔利斯写的《喷泉边上的两个身影》,她反思道:“最让她满意的是成就是她对小说结构的安排,小说几何图形般的对称和不确定性反映了一种现在人的敏感”,“人自身的本质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只有小说才可以捕捉到这种变化的本质”。她的这种自我反思在与编辑CC更是明显。

再者,作为小说家的布里奥妮·塔利斯反思她自己为什么创作《赎罪》。已经是一个77岁高龄的布里奥妮·塔利斯告诉读者《赎罪》的前面三部分是她写的,而且要在罗拉(Lola)和保尔·马歇尔(Paul Marshall)死了之后才发表,塞西莉娅和罗比实际上根本没有团聚,罗比死于坏血病,而塞西莉娅则因为炸弹的袭击而身亡,她想让塞西莉娅和罗比这对情侣分开,所以让小说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让这对情侣在永远生活在她的小说中。在这里她反思她这种安排是她想为童年时的过失赎罪,虽然她的错误已经是无法挽回,“59年来我思考的问题是:一个小说家何以能够通过操控小说结局地方式来达到救赎的目的呢?她是上帝吗?……这是不可能的。这种尝试只是仅仅如此而已”。

最后是麦克尤恩探讨如何创作小说。如果说前面三个层面都是麦克尤恩小说《赎罪》中的小说家布里奥妮·塔利斯有意识地探讨她自己如何创作小说,或者说麦克尤恩在他的小说文本里面探讨他的人物如何创作,那么最后一个层面则是小说家麦克尤恩直接探讨小说创作。在麦克尤恩小说《赎罪》的末尾致谢中,他提到帝国战争博物馆中的文献与他小说的互文性关系,尤其是他对二战初期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描写参照了博物馆中的文献。“我非常感谢帝国战争博物馆文献部的工作人员,他们让我查看了服役于1940年间的战士与护士没有公开发表的书信、日记以及回忆录。”

二、作为赎罪的小说创作

我们再来谈论麦克尤恩把对小说创作本身的关注上升为一种赎罪行为。麦克尤恩对小说创作过程的有意识探索是小说引起评论界关注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写小说和赎罪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成了一种赎罪的方式。麦克尤恩在谈到《赎罪》的创作时谈到“……我尝试把讲故事作为一种自我赎罪的方式……我要关注的不仅仅是罪恶本生,而是赎罪的过程,通过写小说来赎罪……”小说最后一部分“伦敦1999”的这种大转折让读者有些惊讶,不禁思考虚构与真实之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麦克尤恩说到“我把小说看成是一种探索人类本质的一种手段,我希望通过小说达到对人类本质更深更透彻的理解”(Finney 2004)。如果从这样一中角度理解麦克尤恩的《赎罪》,我们不难看出,麦克尤恩正试图通过揭示小说家如何处理故事结局,如何构思小说这样一个活生生的过程以达到对“人类本质更深更透彻的理解”,这无疑也是加深了人们对于赎罪这样一个主题的理解。小说家不是上帝,对情节的操控只是一种无力回天的尝试而已。这样一种尝试是读者感到更加接近作品的同时又增了读者内心的一种不确定,感到虚构与真实之间的一种张力。麦克尤恩在小说的最后写道:“罗比和塞西莉娅,他们仍然活着,仍然相爱着,肩并肩地坐在我的书房里,看着孩子们表演我的剧本《阿拉巴拉的审判》?这也不是不可能。”从这一角度,我们也可以说《赎罪》是一本关于布里奥妮如何为她自己犯下的过失而赎罪的小说。和其它相同题材小说不同的是,这里赎罪的主人公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布里奥妮是一位作家;这里的赎罪方式不是一般的殉道,而是写小说,布里奥妮让公主和王子在她的小说里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元小说实践一般都是与先锋派小说创作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元小说创作实践是先锋派小说在技巧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但是我们却很难说麦克尤恩是一个先锋派作家,因为在他的小说里我们除了可以看到这种所谓的先锋派的实践之外,还可以看到简·奥斯丁的影子。麦克尤恩本身就是一种现象。这些无疑彰显了英国小说传统所具有的内在活力与张力,突显出其与欧洲大陆小说不同的发展轨迹。

参 考 文 献

[1]Finney,Brian.Briony''s Stand Against Oblivion:The Making of Fiction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1].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2004:27(3):68~82

[2]Kermode,Frank.Point of View.London Review of Books.2001:10(4):8

[3]McEwan,Ian.Atonement.New York:Anchor Books,2003(5)

[4]Noaks Ed,Ian McEwan.The Essential Guide.Londo:Vintage,2002

[5]Rowe,Anne,ed.Iris Murdoch—A Reassessment.NY: Palgrave Macmillan,2007

[6]Waugh,Patricia.Metafic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

-scious Fiction.London:Methuen&Co.Ltd.1984

上一篇:浅议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下一篇:浅论不可译性与语言的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