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6-29 10:43:28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肠外两种营养支持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的临床疗效,归纳护理心得。方法:择取7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患,以自愿为前提,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行以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33例行以肠外营养支持。将两组病患接受两周治疗后BW、AMC、TP、TSF、Hb、Alb变动值进行比较,归纳护理体会。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效果好,对BW、AMC、TP、TSF、Hb、Alb变动值的比较,P

关键词: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重型颅脑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421-01

受伤后昏迷超过6h或再度昏迷的病患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与残疾率高。格拉斯哥昏迷指数小于等于八分,临床特征是:病情危重、病情发展迅速、对此病预测的病程与结局不容乐观[1]。当发生颅脑重度损伤后,机体显现为耗氧率高、代谢率高的应激状态,身体内部的激素水平会发生异样提高。需及时给予其充足、合理的营养支持,避免营养不良。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我院2012年1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70例病患,这些病患全部达到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2],通过磁共振成像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病患从受伤到入院接受治疗时隔八小时之内,检查出有大面积的脑挫裂伤、失血以及水肿,但不存在单纯的硬膜外血肿,脊柱与胸腹内器官的合并伤,其心脏、肾脏与肝脏等器官无损伤。以自愿为前提,将上述病患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3例行以肠外营养支持,男22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其平均年龄(33±4.0岁),受伤与接受治疗时隔(5.5±1.1)小时,住院治疗时平均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5.12±1.05)分;实验组37例行以肠外营养支持,男28人,女9人,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3.2±3.7)岁,受伤与接受治疗时隔(6.1±1.8)小时,住院治疗时平均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5.18±1.21)分。这两组病患于年龄结构、受伤与接受治疗的时隔数、性别比例、住院治疗时的常规状况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病患均在气管插管且全身麻醉的标准之下,行以标准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方法,手术后要对病患行以防感染、脱水以及止血的治疗,还要提供营养脑细胞以及催醒药品,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同时给予手术后的专业护理。

1.2.1对照组

对照组行以肠外营养支持,即经由锁骨下面的静脉,或颈内的静脉导管、通过引进的中心静脉导管,来输送全面营养的混合液,该混合液包含:糖分、电解质、各种微量元素、脂肪乳剂、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成分。

1.2.2实验组

实验组行以肠内营养支持,通过鼻空肠置管方式实现,肠内营养支持通道是通过把鼻空肠管放置在近端的空肠处来实现建立的。使用智能输液泵输入、注入肠内营养药品瑞素。第一次注入时可用稀释后的瑞素,用量大约为300至400毫升,若未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合理加大剂量,一天之内使药品注入完成。为了保护病患的胃肠粘膜,还需同时向静脉注入谷氨酰胺。

1.3观察的具体内容

认真测量、并且记录病患住院接受及时治疗14天后,其体重、上臂肌围度、血清总蛋白水平、肱三头肌的皮褶厚度、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数值,通过公式来计算得出:(T)=初入院治疗时的数值-接受治疗14天后的数值,汇总两组病患对应的变动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及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比较两组病患接受治疗14天之后的体格检查状况,统计并比较两组病患的相应变动值“T”,详见下表1。

由此可知,治疗14天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BW、AMC、TSF以及Hb、Alb、TP变动值的比较,P小于0.05,其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实验组对应的减小数值

3讨论

受伤后,其中枢神经自我调节能力失调,激素分泌的水平提高,需更多能量,以至于代谢变得失调,最后将导致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尤其对蛋白质的异化作用加大,这将使病患的死亡率提升[3]。故而,为此类病患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将极大有助于其提高免疫力以及术后康复。肠内营养支持可以组织细菌移动、帮助肝脏对蛋白质的合并,且调节异化作用、提高胃肠动力,避免术后潜在并发症、提高抵抗力、缓解脑部水肿。此外,此法的监控易于操作、成本低。

在肠内营养支持下,需注意:输送营养液之时,把病患的床调高30至45度;保持营养液与室温相近,温度低可用加温设备调节;输送速度应从慢到快,通常是20至60毫升/每小时;密切观察,预防脱水及口腔感染;确保输入的管道畅通;及时更新输入设备,保证无菌条件下操作;营养液必须在1天里平均输注,并统计病患每天的尿量与营养液的输注量。

结语:

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患,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更有效。同时,还需专业护理,有利于提高病患免疫力,助其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艳莉.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1(02):121-122.

[2] 杨志平.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54-55.

[3] 张国花,刘庆元,梅晓珍.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11):1468-1469.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的... 下一篇:浅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