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时间:2022-06-29 08:59:44

论述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的发展进程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引进示范阶段1978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展出了日本米可多华工株式会社生产的各类塑料薄膜、覆膜机械机器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1979年,农业部组织全国14个省、48个单位组成农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协作组,开展农作物覆膜栽培试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扩大示范阶段1986年8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湖北召开全国玉米覆膜栽培现场会,推广玉米覆膜栽培技术,组织多点试验。1987年8月,在山西省太原市召开第二次全国玉米覆膜栽培现场会,推广玉米覆膜栽培和机械铺膜技术。1988年全国玉米覆膜栽培面积发展到39.7万hm2,1990年逐渐扩大到86.7万hm2。

(二)全面推广阶段“八五”期间,玉米覆膜栽培列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重点推广项目。1996年,全国玉米覆膜栽培面积达到220万hm2,覆膜育苗移栽面积113万hm2。

总的看来,玉米覆膜栽培技术大发展有4个特点:一是速度快、效益高;二是科研、示范、推广结合;三是覆膜技术、塑料生产与铺膜机械研制同步进行;四是从北方发展到南方,从丘陵发展到平原,从低纬度向高寒冷凉、高纬度地区发展,最后扩大到全国各地。

(三)重要作用和意义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玉米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是推动玉米种植面积的增长;二是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三是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四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玉米地面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

(一)生态学效应

1、增温效应 玉米覆膜后,阳光透过薄膜使土壤获得辐射热,从而地温升高;再通过土粒的传导作用,逐渐使耕层土温增高。同时把大部分热量贮存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转化为热能,用于土壤水分蒸发。覆膜的阻隔作用减少了膜内外平行于垂直热对流消耗的土壤热量,一直土壤中热量向大气中扩散。据研究,太阳辐射波透射率为80%~90%,覆膜减少常波辐射的透射,这部分热量被覆膜下面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在塑模与地表空间。水汽在膜下的缝隙间循环,减少汽化热损失,相应的增加了土壤热容量;即使有一部分水分从土壤中蒸发出来,到了夜间或阴凉天气,在塑膜下凝聚一层细小水滴,是膜内的土壤温度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2、水分效应 玉米覆膜内有保墒、提墒和稳定土壤水分的作用。覆膜后,土壤的水分阻挡在膜内,改变了土壤水分运行规律,切断了土壤水分与大气的直接交换,从而抑制了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同时,由于土壤蒸发的水汽凝聚在膜下与地表之间,因昼夜温差不断变化,在膜下形成一个“气态-液态”不断蒸上滴下的水分循环,最后遇到冷气凝结成细小的水珠进入土壤,使耕层水含量不断提高。

3、土壤效应 玉米覆膜使土壤表层避免或减少雨水和灌溉睡的淋洗或冲刷,减轻人、畜、机械等对土壤的碾压和践踏,从而使土壤结构保持在播种前的良好状态。

4、养分效应 玉米覆膜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而增加了土壤可给性养分。

(二)生物学效应

1、出苗早,出苗齐。2、根系发达,植株健壮。3、增强群体光合作用。4、增加粒重,早熟高产。

三、覆膜技术

(一)精细整地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北方地区春季风大,土壤失墒快,在无灌溉条件的地区,要做到秋整地,秋施肥,秋起垄,早春顶凌耙地,要做到地表平整,没有碎石,没有大土块,土壤细碎,上虚下实。

(二)选用良种玉米覆膜栽培延长了生长季节,争取了250到400℃的有效积温,应该选择比当地露地栽培的玉米生育期长10到15天,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种。

(三)合理密植玉米覆膜栽培种植密度,应当遵循密度适宜,用膜较少,管理方便的原则。根据各地经验,通常采用大小垄种植,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25厘米,用70~75厘米宽的地膜,覆盖两行玉米;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40厘米,选用90~100厘米的地方,两边压入塑膜10厘米。宽窄行种植,有利于通风透光,发挥边行优势;每公顷和保苗57000~67500株,收敛型品种还可增加密度10%到15%。

(四)选用地膜当前生产上使用的多为聚乙烯无色透明膜,厚度为0.01~0.005毫米。选膜是为了能够保证覆膜质量,同时要考虑降低成本。

1、农膜厚度与宽度农膜厚度对增温保墒的影响不大,因此,不宜选用过厚的膜,否则用膜量大,成本高;而过薄的膜又容易撕裂,不易覆盖,所以,选膜以不影响增温保墒,又能降低成本为原则。农膜的宽度直接影响增温保墒的效果,随着农膜宽度的增加,温保墒效果加强,但成本也相应增加。

2、覆盖率与用膜量覆盖率是指地膜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农膜覆盖率大,增温保墒作用大,但投资过大,在不影响产量的情况下,采用较低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调节覆盖率,一是减小覆膜宽,二是加大行距。

(五)覆膜时间适时播种覆膜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一是保证覆膜玉米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热量资源,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使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需要积分与当地实际基本相合;二是玉米幼苗不至于遭受晚霜危害,覆膜玉米一般比露地直播玉米早出苗10到15天;三是土壤墒情能满足玉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土壤田间持水量一般保持在60%到80%,按照覆膜播种的先后顺序,可分为先覆膜后播种,或先播种后覆膜两种。这两种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等都要做到足墒下种,种肥错开,浅播薄盖,保证播种质量。

(六)田间管理先播种后覆膜的玉米,适时揭膜放苗是重要的栽培措施,覆膜玉米从播种到出苗10到15天,在幼苗第一片真叶展开后即使破膜放苗。放苗过早,容易封口时压住植株,或温度升高烫伤叶片。破膜放苗适合在晴天下午进行,使幼苗逐渐得到锻炼,培育壮苗,放苗方法是用小刀片或竹片将薄膜破直径1~2厘米小孔,放出幼苗,随即用细湿土沿幼苗基部封严间隙,防止夜晚进入冷空气,以保持膜内温度和水分。播种质量较高的地块,一次就可以完成破膜放苗的过程。日平均温度升到25~C以上时,应该设法除去塑膜,有利于玉米气生根入土和便于田间管理。玉米拔节后若有分蘖发生,要及时除去。玉米收获后要将废旧地膜捡拾干净,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上一篇:夏玉米高产栽培配套技术 下一篇:大豆栽培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