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6-29 04:11:16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速度是难以想象的。那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

握新知识。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在年龄比较小的情况下就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有的家长为

了孩子有个较好的将来,还让孩子学习其他特长。现在的孩子书包是越来越重了。那么如何让孩子减负

呢?让孩子减负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孩子减负必须做到提高课堂效率。让孩子在课

堂上把该掌握的知识掌握好。所以我们要向课堂要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

能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1]那么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数学课堂既真实朴素又亮丽鲜活,同时

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生命力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做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

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

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

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

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 、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

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

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

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

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

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第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

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新观点、

新材料,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2]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

。第一,学生的知识增长取决于有效知识量。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

智慧发展取决于有效知识量。发展是教学的主要任务,知识不是智慧,知识的迁移才是智慧。在个体的

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

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

于有效知识量。这种知识是指教学中学生获得的、融会贯通深思熟虑的、实在有益的内容,即有效知识

。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

原动力和催化剂。

第三,教学组织要有效

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的学习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首先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我们常说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还可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新课之前可以先让学生"碰碰壁",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和矛盾

来激发好奇心,为学习新知提供"心理需要"的准备。学生们皱眉凝思,积极思考,于是在急迫想知道"究

竟"的心理下进入探究学习阶段,求知欲望非常强烈。

其次课堂结构的组织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

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出差错,然后自行解决错误。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始终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最后学生

自己发现规律,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表现。这就显示了自主学习的优点,如果教师加以因势利导,

则必然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随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引导学生集中到学习中来。又如:可以提醒

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回答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等。在很多课堂上,学生的讨论看似热闹,实际上

因为组织无效,学生有的相互推辞,有的说一些与课堂学习无关的话,结果讨论时间白白浪费。学生分

小组讨论前,教师应引导每组定好组长及中心发言人,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在学生讨论时,教师一定要

走下讲台,倾听学生的发言,了解学生的讨论状态。

第四,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

方法要科学,合理.

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开展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计算

4+1= 。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 "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

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 1, 2, 3, 4, 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 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 (4

, 5) ;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 4+1= 5.我肯定学生的 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

上一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如何有效开展高中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