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思路构建

时间:2022-06-29 04:05:55

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思路构建

【摘要】目的:观察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探讨防治措施。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本院共有28例患者静脉注射中药注射液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汇总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结果: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出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炎琥宁注射药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最高;22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出现后遗症。结论:医护人员在应用中药注射液的时候,需要熟练掌握各种适应症,降低配伍应用、合并应用的概率,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12-02

临床上中药注射液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药物治疗,而且作用迅速。但是近些年,由于中药注射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有文献资料提出[1],炎琥宁、热毒宁、脉络宁等中药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低于抗感染西药。本次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28例应用中药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探讨防治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应用中药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年龄为10-70岁,平均年龄(45.7±12.9)岁。在28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年龄大于40岁。

1.2 方法

医护人员汇总28例应用中药注射液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资料,对中药注射液品种、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

1.3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个体差异分析

2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53.57%,女性患者所占比例为46.42%,在性别方面,不具有对比性(P>0.05)。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4.29%,小于40岁的所占比例为35.71%,中老年人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显著高于青年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引发不良反应的中药注射液品种

由表1可以知道,共有7种中药注射液在应用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炎琥宁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最高,为25.00%,复方苦参最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7%。

2.3 患者的临床表现

在所有病例中,皮肤过敏反应发生概率最高,临床症状具体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充血性丘疹伴瘙痒、全身粟粒样皮疹等,过敏程度较轻,停止用药后就能自行恢复。药物热次之,主要症状为发热、高热、寒战等,医护人员停药后立刻给予患者维生素C、氢化可的松、异丙嗪等治疗后,患者全部康复。其中12例(42.86%)患者为药物变态反应,7例(25.00%)患者为输液反应,9例(32.14%)患者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反应。

2.4 不良反应关联性分析

对28例患者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分析,判定有8例患者为肯定,14例患者为很有可能,6例患者为可能。不良反应治疗结果:22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存在后遗症,没有一例患者死亡。有24例患者不良反应没有对原发病产生显著影响,有2例患者不良反应延长了病程,有1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加重了病情。

3 讨论

近些年,医药工业发展迅速,中药现代化应用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话题。临床上,中药注射液的品种、规格不断增多,临床安全性问题也随之增多。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液引发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中药注射液都是复方制剂,成分比较复杂,很多都是中药材提取出来的综合成分,未知的非定量成分所占比例较大,比如生物碱类、黄酮类等,中药注射液应用后变态反应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这主要是因为中药材中含有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机体内形成了半抗原[2]。比如,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后出现变态反应主要是因为药材中含有未除尽的鞣质。在配置中药注射液的时候,需要向其中添加一些稳定剂、增溶剂等辅形剂,在化学合成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杂质,这些杂质极有可能变成变态原物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变态反应[3]。

在临床上,通常会将中药注射液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或者和其它药物合并使用,进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这主要是因为联合用药会使药物化学成分、PH值等发生变化,进而增加了微粒数,微粒进入血管后,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局部栓塞性血肿、出血、损伤等,进而引发炎症、微血管阻塞、抗原反应等严重的不良症状。有学者通过调查[4],发现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合并用药所占比例超过50%。

中药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也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是同一种药物,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也有个别患者会出现不良症状,比如过敏体质的患者静脉注射中药注射液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更甚者导致患者死亡。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使用中药注射液之前,应该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以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用药过程中,注意控制药物滴注速度,最大限度减少合并用药、配伍用药的发生,降低静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赖吉俭,陈伍莲.中药注射剂稀释剂选择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性浅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30):173-174.

[2]刘士敬,李建宇.7种常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分析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0):88-90.

[3]孙丽静,白丽华,赵惠,等.心脑血管疾病常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90-91.

[4]赵园园,李秋萍,刘欣宜,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3):233

-236.

上一篇:高效液相法分析小儿百部止咳糖浆中橙皮苷含量 下一篇:细致护理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