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改变而精彩

时间:2022-06-29 03:58:08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输送祖国栋梁基地的一线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改变教育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适应时展的需求,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我依然记得这一天2012年3月21日,那是我刚刚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平移与旋转》知识,第一次教学平移知识的应用——在方格中平移图形。毕竟,学校条件有限,那天我就只是拿了教材和一幅配套的挂图就走进了课堂。我利用配套的挂图,演示了小房子向其中一个方向移动数格后的位置,学生就根据刚刚观察到的演示方法,自己完成其余方向的移动。一节课下来,我检查了学生的完成情况,一个51人的班级,只有平时成绩中上水平的15个同学可以做全对了。看到这样的结果,我的心凉了半截,我不禁想起了北京特级教师柏继明的话:“一个四十人的班,有三、五个没有学会,这很正常,毕竟有些同学在数学学习方面是弱项;有十个没有学会,不应该;二十个都没有学会,彻底地失败。”在这节课里,我只是让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去学习知识,真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难怪这节课会失败了。

乡村学校虽然缺少高科技的多媒体课件,但是并不缺乏简单实用的小黑板。第二天,我把全校画有小方格的小黑板都收集了起来,挂在了教室的四周围,把全班同学分成了六、七个人一个小组进行合作互助的学习,把已经学会了的同学分散到各个小组,担任小组长,做学习的牵头人,让他们有“小老师”的成就感。而其他同伴也离黑板近了,在同伴的互助下,动手操作去平移图形,亲自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了掌握知识的兴趣,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通过上节课小组的合作学习,在检查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正确率确实比上节课大大提高了,但是,仍然有十几个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会出现错误,他们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有些学生是在平移的时候,移动的格数很多少数了一格,这应该是由于我在上节课中还没有能够突破如何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这个难点。因为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我第三次因为这节“平移知识的应用”走进课堂,这次我充分的根据学生已经达到的认识水平,让学生观察一个点的平移动态过程,并让学生说出这个点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在平移数格子的时候,让学生明白原来的点可以看作是起点“0”,然后沿着格子的“十”字点来数格子,往后面数移动的格数,点上“.”,这就是一个点平移以后的对应点。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有了这个数平移点的方法,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也不会把图形平移后的位置弄错了。

刘备因为想请诸葛亮下山,而有了“三顾茅庐”。我因为教学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这一个知识,也是“三顾课堂”。虽然这样的经历也许在同行看来不足为奇,但是真的是我一个真实的教学经历,我想如果下一次再让我去上这个内容的话,我一定不会再犯这样的错漏,一定让这个内容一次就让学生掌握好,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组织教学。虽然说现在国家开始重视农村的教育了,可是像市区学校所拥有的多媒体教室、“班班通”设备,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还是稀罕的,所以老师们上课也基本上还是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枝粉笔就驾驭了课堂。作为一线的教师,不应该因为学校设备的简陋而怨天尤人,不思进取,总是说“如果有城市学校有的先进的教学设备,我也可以像XXX教授上课得那么好,没有条件你能叫我怎么办?”其实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一个有现代职业道德的教师,应该想方设法使用身边的器材,在生活的实际寻找教学的素材,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教具,创造性的用好教材,服务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掌握知识。

其次,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只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就足够了,也使得“填鸭式”“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只是被动地、张大嘴巴地接受老师“喂给”的知识,又有何来对学习的兴趣?又怎能培养创新的能力呢?2011年版的《新课标》由原来的“双基”变为了“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这更加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教师要抛弃一些循规蹈矩的旧习惯,打破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实行开放式教学,大胆地创设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例如现在有各地方推广的“合作课堂”“高效课堂”等的教学模式,都能够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不守旧,不人云亦云,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大胆质疑,提出不同见解,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性。

最后,让学生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说:“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一语道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要把获取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用老师教给的方法自己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人格。在我教学“平移的应用”中,如果我教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去找出对应点移动后的位置,学生数完了格子数,却模棱两可了,点是在格子的前端,还是后端呢?如果点在了格子的前端那就肯定不对了,就少移动了一格。但是,如果是让学生沿着“十”字点来数格子,就不会发生这样不能确定的情况,这就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如果一个人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没有创新的精神,一定会在未来竞争中被淘汰。

一次平凡的经历,带来了观念上的转变、行为上的变化,相信因为有了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一次次的改变,定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让课堂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课堂。

上一篇:论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艺术 下一篇:高一新生数学成绩大幅下滑的原因及对策